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蒙古族有句俗语:“炒米不掺沙,老友无虚假”。我做为《民族团结》的一名老读者,掏心里话讲,我与《民族团结》的感情绝非一般,不然的话,怎么能同她结下不解之缘呢?十多个春秋我一直自费订阅这个刊物,她成了我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也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与食粮。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觉得自己的点滴长进,都与《民族团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六十年代初期,我从县城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坝上草原,当上了这里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蒙古族小学教师。记得开学典礼那一天,县民委的一位老干部,从百里之外的县城驱马赶来祝贺,向我赠送了新出版发行的《民族团结》杂志, 相似文献
3.
4.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因工作关系,要经常深入到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等地的草原去考察了解山羊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一次到内蒙古伊克昭盟出差,在当地的文化馆里,我首次看到了《民族团结》杂志.通过这个杂志,我了解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 相似文献
5.
《民族团结》牵着我的手/尹善龙还在很小的时候,在滇西北高原的雪帮山下,在成天与原始森林和珍禽异兽打交道的普米山寨里,我就曾有过天真的幻想:有一天,一位热心肠的长者,能牵着我的手,到遥远的地方做点于民族、于家庭、于父母和自己有益的事……二十多年后,这个... 相似文献
6.
位于新疆天山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史诗《玛纳斯》的主要流传地域。阿图什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它又是南疆的一座文化名城。我曾多次去过阿图什,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65年,那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到单位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到设在万里之遥的新疆阿图什的《玛纳斯》工作组报到,参加《玛纳斯 》的翻译工作。那年,我24岁,刚走出校门。7月底到单位,8月底便提着一个装满春夏秋冬衣物和书籍的大箱子启程。我坐了5天4夜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在那里停了一… 相似文献
7.
说起《民族团结》,与我还真的十分有缘。每与人提起她,总有一种熟识感和亲切感溢于言表。她的强烈的向心力,有时甚至让我自以为是其中一员,归属意识竟那么的浓烈。这大概是另一种“熟人效应”吧。我是1985年走出校门的一个青年民族工作者。初识《民族团结》,却是在1982年。作为民族院校的一名大学生,班主任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种刊物,其中之一便是《民族团结》。老师说,由于她的政策性、资料性、知识性和生动性,是我们民族工作者的“日用必需品”,也是做民族工作的向导。于是我便欣然自费订阅了《民 相似文献
8.
学习六中全会文件,我越学越高兴,越觉得党中央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很受鼓舞。我今年73岁了,但我觉得心情特别偷快,浑身充满了劲头。我爱人说:“看你高兴得这个样子,真有点儿发狂了!”是呵,党中央开了这么好的会,做出了这么重要的决议,选举了大家中意的领导人,我怎能不兴奋,怎能不激动呢!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双手赞成,完全拥护。这个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证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既肯定了毛主席的伟 相似文献
9.
10.
松赞干布是七世纪最为知名的藏族历史人物。他在位期间,平定内乱、制定法律、创造文字、开拓青藏高原,对古代藏族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文古史籍对松赞干布的一生业绩推崇备至,记载甚详。近几十年来,国内藏学界中研究松赞干布的不乏其人。各民族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根据诸多的史料,著文立说,考证其生平,研讨其历史功绩,可以说,以往对松赞干布的研究,硕果累累,前辈的成绩,足以令今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我常想,就算毫不润色,只是把我与《民族团结》从结识到成为朋友的经历,平平实实地摊摆出来,就是一份比较感人的材料,因为《民族团结》确实在为如我一般忠实而陌生的读者朋友们做了许许多多份内和份外的事……198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当时所有的文字功底就是作文,偶尔被老师在课堂上轻描谈写地表扬一下,以及在一些报刊不起眼的角落登个篇把"豆腐块".有感于当时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便斗胆提笔写了《从少数民族服装想到的》一文,寄给了《民族团结》,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在这家全国民族工作的权威杂志上发表.3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第9期《民族团结》,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我当时的心情,如一个痴情而其貌不扬的少女,突然被一个自 相似文献
12.
一、《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的撰写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学术价值1、文章的撰写过程1992年,我将藏巴第司噶玛丹迥旺布()时期制定的藏文《十六法典》翻译成汉文,并做了一些注释.1994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文就是在翻译了藏文《十六法典》后,在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1957年至现在,《民族团结》创刊35周年,我订阅她也是35年,她给予我灵感,启迪,我受益不浅。本来,我是一个汉族教师,从小生长在城镇。1955年正当年方十八、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民族团结》杂志创刊50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不过是其间一个匆匆的过客。但是,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全部的聪明才智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她。为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相似文献
15.
16.
我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的缘份/黄颖我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今年80岁,不期而遇《民族团结》创刊四十周年大庆。我的一些老战友和家乡故旧,都派他们的孩子到家祝贺。我们共产党人是不做寿的,也不请客吹蜡烛。但也得招待这些小字辈,在欢愉闲谈中,他们问我:... 相似文献
17.
创作想法萌发已久
我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一直研究党史.在参与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创作之后,我就萌发了要写一部既全面客观,又有思想深度、高尚情怀和生动故事的全景式反映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的电视剧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深受柯尔克孜人民喜爱的长期以来流传在民间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的内容、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情况和作者参加<玛纳斯>抢救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与《西北民族研究》同行●杨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西北民族研究》从无到有,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说来有幸,该刊创办之时正好也是我初次步入民族学门槛之始。十年来,我一直深受其益。首先,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杂志每...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29日晚 ,会集了50个民族的中国各民族青少年代表团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林肯中心参加了由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组织的“迎千禧全球音乐会”。音乐会荟萃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著名音乐家同台献艺 ,常驻纽约的50多名领事馆官员、世贸中心协会会员城市的代表以及2000多名听众参加了这次盛会。在音乐会开始之前 ,世贸中心组织总裁把中国各民族青少年代表团郑重介绍给各国听众 ,并破例请代表团演唱了大合唱《爱我中华》 ,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中国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 ,孩子们青春美丽的笑脸 ,幸福自豪的目光 ,优美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