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数量不断上升,但同时也承受着日益增大的产业升级和环境压力。客观评价和分析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效率,对西部地区在后危机时代科学、有效、合理地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效率进行了评估,探讨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对产业承接地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特征和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指出金融创新是驱动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过程中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提出了金融创新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后危机时代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互动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宁夏石嘴山市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石嘴山市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该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挑战,提出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对西部其他地区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地区虽然存在产业转出的黏性,但基于与西部地区间形成的产业梯度势差,产业转移的“推力”和“拉力”并存.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增速不断提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行业分布和产业演替规律.如果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从战略高度长远谋划产业发展的全局,着力解决影响要素流入和产业移入的瓶颈性因素,有选择地主动承接转移产业,就能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总结了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发现产业转移正在启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大,且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受区位因素、政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中、西部间承接能力存在差异,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也存在差异。在以上研究结论基础之上,本文就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合理选择接纳转移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技术经济水平的梯度差异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 ,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对此不能盲目乐观 ,如果产业选择不合理 ,反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应明确产业选择的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 ,在选择接纳产业中力争做到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了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三大动力主体。西部地区完善的产业承接动力应该是"政府有意愿、企业有兴趣、居民有热情",三个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从整体上构成西部地区对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动力。合力的形成则源自于激励、竞争和关联三种动力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当下,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已成为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西部地区数字经济虽在数字化浪潮下取得一定发展,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西部有承接“东数西算”工程的资源禀赋优势,同时也正在形成有利于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东数西算”工程开启了东西部之间以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移,该产业转移具有必然性、差异性和联动性。“东数西算”工程能催生大数据平台企业增加,带动数据产业发展,赋能产业结构升级,在驱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有投资的直接效应、生产要素组合变更的微观效应和优化国民经济运行动态平衡的宏观效应三重价值。今后,西部地区应立足基础层、联动层、培育层、融合层、素养层五个方面深挖数据产业发展红利,培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开辟西部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1.
皖江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首个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地区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均获较快发展,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承接是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加快地区产业升级的?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演绎和数据分析说明怎样的产业承接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推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赣州市2000-2016年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数据,分析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赣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升级;苏区振兴政策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但能够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3.
罗哲 《新疆社会科学》2012,(6):16-20,163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对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反思。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关于一国内区际产业转移本质的研究还较少。为此,要着眼于我国区际产业专业转移的特征,凝练出适合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空间经济学模型。从实践方面提炼出的特征有:在承接产业的定位方面,要把国家关于西部的定位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进行产业定位要与产业的前瞻性发展相结合;在产业转移机制方面,要逐步扭转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呈现出的"产业政策激励为主,市场手段为辅"的承接方式;在产业转移政策方面,要倚重西部的产业转移特征,改进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加快承接转移,虽然在短期内刺激其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缺乏正确理念指导的盲目不当的承接产业转移也会为产业承接地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既要充分发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优点,又要矫正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诸多弊端是产业承接地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特征及其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要求,探索具有引领性和突破性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以促进产业承接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周口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成果,该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分析,针对上述的优劣势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又能够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文章结合河南省产业集群规模、类型、区位分布、发展阶段,探讨承接产业转移对推进河南省产业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和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创建集群品牌和培育集群创新网络来推进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后半叶,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通过产业承接与结构升级,实现了东亚奇迹。笔者以亚洲四小龙为例,分析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对其实现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究,从而为我国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许晔 《学术探索》2003,(7):77-80
产业结构是重要的经济结构 ,产业升级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指出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是其产业升级最基本的推动力 ,西部地区应通过发展技术和制度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一轮国际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与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已愈演愈烈。明确产业转移的核心效应,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是各级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政策的依据。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中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影响变截距的AR模型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变迁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其基本结论为: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市场体系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产权制度的变迁、政府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与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依托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突出产业链承接.向时,针对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园区集群化发展,强化要素支撑,改善产业支持条件和配套设施,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