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和2006年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处于“倒U”型波动态势,波动幅度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显著: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给主体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劳动年龄外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属于总量过剩型,自然赋予对农村劳动力供给本土吸收能力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并不显著;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动机来看,家庭收入与消费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江浙皖三省农村道路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道路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道路供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省农村道路在供给量、供给模式和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影响道路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人均收入、地方企业数和是否为合并的乡镇,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和外出打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对农村道路供给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道路供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在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错配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缺乏有效的官员监督机制致使纯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拮据,基层官员追求政治晋升,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位。兼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直接需求不足时,引致需求不足,最终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在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错配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缺乏有效的官员监督机制致使纯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拮据,基层官员追求政治晋升,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位。兼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直接需求不足时,引致需求不足,最终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事业发展快速,但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稀缺与配置效率低下,仍然是限制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的积累、政策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视、两岸直接"三通",为福建省农业与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政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多功能农业,保护资源与环境;规范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农地使用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等政策选择,将有利于福建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发展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财政支农的力度是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相邻地区的总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越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周边地区的财政支农力度对本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在带动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间接地带动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结块效应。另外,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起到辐射作用,形成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培育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系统的开放性,提供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确定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使用高效化的制度等等。 1.培育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影响着农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形成了低效率的均衡结构,即过多的劳动力和过少的资金、技术要素的均衡。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打破上述均衡必须将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和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模型统一起来设…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做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除了银行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因素外 ,技术进步和银行资产的运用水平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两大主要因素 ,银行的规模、市场结构、企业效益状况也对银行效率有很大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规模不经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紧迫。以江苏省为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的发展和统筹层次的提高而上升;个人福利的增进效应十分明显;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体现;对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均会产生影响,将降低劳动者在流动过程中的成本,有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从长期来看,这将影响投资、储蓄和消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老年人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运用IV-Tobit模型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进一步分离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数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处于主导地位,而且非常显著:外出打工收入所带采的"收入效应"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体上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如果不考虑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决定的内生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效果将被低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的两阶段分析方法,对福建省辖区内九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核算.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的财政支出效率是比较高的,但还未达最优效率水平.教育水平对支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财富水平对支出效率的作用是显著为负的."预算内财政支出/GDP"和政府规模对支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人均基本建设支出对支出效率的作用虽是负效应,却呈不显著.建议构建一套完善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引导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领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领域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民致富、农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很少有学者能看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对浙江海宁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从年龄、学历、动机上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概述,并且通过对村民转移意愿的了解。分析了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导致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劳动力供给短缺、人力资本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确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以至优化全社会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在预测贵州农业富余劳动力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对90年代贵州农业富余劳动力产业转移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转移的基本方向、途径与选择转移的基本战略。 一、贵州劳动力总量及农业劳动力增长预测 本世纪90年代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经济水平和资源条件而言,早已存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需求总量的矛盾,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压力亦将日趋沉重,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改进的钻石模型,即双钻石模型,基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在波特四大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纳入政府的行为及与产业相关的国际影响考察了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山东、广东和福建等省相比,在生产要素方面,浙江省农业土地资源少、劳动力成本高,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在需求条件方面,浙江省居民消费潜力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但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不足;在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浙江省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但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完善,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在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浙江省农业企业数量少、产值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不够壮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不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受政策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业转移劳动力并未能够真正融入城市,而是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人口,农业劳动力转移未能向深层次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增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学界争论已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小觑。要继续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就必须深化对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将成为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意愿、稳定已有转移成果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大陆与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影响。大陆走优先发展重工业之路,重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少,不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台湾重视轻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大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外部市场相对有限,因为城乡劳动力同时过剩。此外,户籍制度和就业观念等因素也制约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非农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农民创业和劳作的意识较弱,因而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冬眠劳动力。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使冬眠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培育冬眠劳动力的创业意识等,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冬眠劳动力,使冬眠劳动力不因气候的影响而赋闲在家,而且可以扩大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与经济发展(笔谈)──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与行为特征李享章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判断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如何顺利完成,由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共同决定。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在农业稳定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回应性、配置效率和社会效率三个维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目标进行了疏理。文献研究发现:回应性标准是评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标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配置效率不仅具有城乡差异,而且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机制僵化是导致配置效率偏低的痼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效率目标,突出体现在对农户收入与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上。农村公共产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