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红楼梦评论》)莱辛认为:“悲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汉堡剧诗》)如果说整部《红楼梦》是由一首首人物命运悲剧小诗组成的长篇悲剧组诗,那么惜春的悲剧则为其中一首独有特色而又不太为人注意的小诗.它像一朵洁白的茉莉,即便折离枝头,仍馨香沁人,诱人怜惜.惜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红楼梦》第二回)她的出身,比之二小姐迎春、三小姐探春都要高贵,她是和元春一样的正派小姐.可是,她和元春的处境又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贾探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20世纪学术界对这一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有人认为她是封建统治的忠诚拥护者,有人则认为她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有人认为探春理家时的改革是“牧师兼刽子手的花招”,有人则认为她在家进行的民主经济改革是在为社会“开辟光辉道路”。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形象,红学界发表了大量不同见解。本文旨在对20世纪贾探春研究作一总的回顾,以期为新世纪的探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红楼梦》,古为今用,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四人帮”反党集团却利用他们窃取的宣传工具,妄图控制和垄断对《红楼梦》的研究,为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服务。他们的黑笔杆常常从《红楼梦》中寻章摘句,含沙射影地恶毒攻击我们敬爱的华主席和其他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干部,攻击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学无术的白骨精江青还竟然冒充“红学”权威,到处做报告,发指示,侈谈《红楼梦》,无耻地自我吹捧。在一次长达几个小时的《红楼梦》谈话中,她吹嘘自己是“半个红学家”,挂着马克思主义“红学”的招牌,肆意歪曲和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兜售修正主义的黑货,为她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她的这次“红学谈话”,政治观点反动,思想感情腐朽,艺术趣味低级,是修正主义“红学”的黑标本,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材。剖折白骨精的“红学”,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四人帮”修正主义的极右本质。  相似文献   

4.
评探春理家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红楼梦》第一回的第一首诗,记下了作者无才“补天”的深深怨怅。它对作者创作《红楼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剖析一下探春理家,有助于对这种思想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本文基于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于探春的描写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探春的特殊庶出身份出发,来分析探春“玫瑰花”这一诨号所反映的探春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清代评论者对探春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探春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探春形象的理解表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探春性格典型化的过程就是由不同接受者阐释而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选自《左传》鲁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在写到曹刿问庄公“何以战”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相似文献   

8.
宝琴形象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宝琴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角,甚至也够不上称为重要人物;但是,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中,她却有着特殊的地位与特殊的寓意.纵观《红楼梦》,几乎每个女子都有各自的苦恼与不幸.刚打开书,那悲凉惨痛的判词、散曲,就预示了她们“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黛玉、宝钗、湘云、熙凤、晴霎、袭人、香菱、芳官、龄官、尤二姐、尤三姐、妙玉、元春、迎春、探春、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艺术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我这里仅就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谈点粗浅的看法,提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 艺术上成熟的长篇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这个形象体系既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美学理想。《红楼梦》里所出现的刘姥姥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思中却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在描绘作品形象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红楼梦》有没有一个“纲”?近年来,红学界曾经很热闹地议论过一阵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里,探春是贾家最能干的一位小姐,她曾经代理王熙凤理家,运筹于“议事厅”上,干过一番小小的改良事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解救四大家族的经济危机。但是否仅仅据此就可以把她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反动人物呢?封建社会的法家人物,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但他们主张改革,主张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就有某种进步意义。探春虽然还够不上法家人物的形象,但她确实表现了地主阶级改革家的某些重要特征,对她的主张改革的倾向,不应当给以简单的否定。在批儒评法深入开展的今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探春理家做一番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末期法家人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未完成《红楼梦》的缘由探讨:(1)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的初衷;(2)从“判词”诗作可看出“钗黛合一”是作者创作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是当初创作《红楼梦》的方向;(3)作者创作到八十回回目之后根本没法将“钗黛合一”,故此作者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留下了令已也令人遗憾的残本。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应该通过讨论,加以廓清。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左传》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方式大致为两种:一是“举事而是非自见,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这种方式可以叫作“皮里阳秋”;一是作者插入一些议论,这些议论或是借作品中某个主要人物之口说出来,或是引用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如孔子等人的评论,有的则是作者借“君子曰”叙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56回写了“大观园里的改革家”探春与薛宝钗的一次小小辩论:宝钗认为探春违背理学,“入了市侩”,以”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教训探春。探春说:那“不过是勉人自勉”的“虚此浮词,哪里真是有的”!宝钗却说:“那句句都是有的!”看来,探春不但否定朱熹的绝对权威地位,而且是怀疑朱熹是否确有此文的。探春之疑是有其根据的:一、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七《习气》曾提及唐代的权德舆写过一篇《不自弃文》(见《权文公集》);二、朱熹的一般文集中均无《不自弃文》;三、清初的朱用纯(字柏庐).著有《治家格言》…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争议最多的复杂形象。她的复杂不在于是不是一个封建型的女性,而在于人品如何。关于她的人品,从清代的“旧红学”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旧红学”的“尊林抑薛”派,说它具有“凤姐之黠”、“袭人之柔奸”是个“热面冷心”的“奸人”(涂瀛《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尊薛抑林”派,则称赞薛宝钗  相似文献   

19.
<正> 《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新颖奇妙、充满哲理的议论,倾诉着创作意图的根本秘密。这一番议论由贾宝玉引发出来,论及林黛玉,最后则归结到王熙凤。它表明作者把王熙凤当作与贾宝玉、林黛玉并列的主人公,表明王熙凤和宝、黛一样,也“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一创作意图在作品里得到了出色的体现。王熙凤成为文学史上最有时代特色、最有思想深度、最有艺术光彩的形象之一。可是,过去的评论却常常把王熙凤看作是“大凶大恶”,看作是擦了胭脂的曹操。也有评论说:“汉家吕雉是前身”(《红楼梦卷》第二册第499页)。建国以来,评论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