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实行总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是实现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以及全国的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金融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起博器和供血库 ,在西部地区大开发中 ,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中 ,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定符合西部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方针与措施的总称。就一国的货币政策而言 ,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调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三是保持长期连续的政策。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货币信用关系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使金融业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达到了足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因此 ,以调节货币总量和结构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就成为最关键的宏观经济政策。 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逐步转向依靠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 ,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正确的货币政策及其有效的调控机制已成为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回顾 9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  相似文献   

5.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可控性、可测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作为我国正规金融机构补充的影子银行的存在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有较大负面影响,但同时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大概率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估测发现,2018年影子银行信贷总规模达729万亿元,占当年GDP90万亿元的809%。对此我们必须思考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快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进程,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既保证有效监管也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注重预期的引导与调节。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理论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选取,然而由于我国利率管制所引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的扭曲,使得利率在中介目标上的作用难以评价。在目前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是不可取的,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国存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不理想、公共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胀定标的兴起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尚未具备实施通胀定标的条件。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并结合发达国家施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只能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前提下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7.
通货紧缩就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少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 ,从而引起货币升值、市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发生的通货紧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过剩经济”是其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货币供应量过少 ,有效需求不足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冲突是通货紧缩发生的深层体制原因 ;财政货币政策从紧过度 ,则是通货紧缩发生的政策原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我国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按照选择的中介目标,各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汇率目标型、货币总量目标型、利率目标型、通胀目标型和隐含中介目标型五种基本类型。决定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仍将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一个次优选择。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法并不意味着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全盘肯定,当前应当加强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完善工作,加强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最终目标紧密相关的中介指标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是为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采取更直接、更具体、并有数量界限的调控指标,它是终极政策目标的过渡性或传导性指标。中介指标是货币作用过程中~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的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如何选择一个适应我国情况的有效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体系是制订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挑战,本文拟就这一…  相似文献   

10.
徐楠 《理论界》2003,(6):115-115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更多地依靠政府政策主导经济增长的阶段向政府的政策和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跨越。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协调配合方式 (1)一般情况下,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例如,货币政策有利于总量调节和经济稳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名义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目标制逐渐取代汇率锚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成为许多国家保持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鉴于我国维持汇率锚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界限,且货币乘数不再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降低,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再适合我国;因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结合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实际数据,对货币M0、M1和M2的监测价值及指示内涵作出实证分析,旨在弄清它们与宏观经济总体目标间的联系,为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文章认为:随着整个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宏观监测体系中,M0的监测价值降低;M1因其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就业均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2中准货币的增长既可能是信贷扩张的结果,也可能是实际储蓄增长的结果,这一点与我国资金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 点。本文以宏观经济为背景,从短期和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力、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 的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并从提高政府信誉 、增加货币供给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配合角度,提出了提 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应实现几个转变:宏观调控目标应从总量调节为主,向结构性调节为主转变;政策力度由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逐步向适度财政货币政策目标转变;政策效应由短期政策为主向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并注重长期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6.
维护货币稳定是一国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要维护货币稳定,可以实行固定汇率制,使本币盯住关键货币;也可以把通货膨胀作为指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自主控制和管理货币。对我国汇率制度的浮动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实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干预程度较高,并且货币当局仍不能放弃汇率稳定目标,这将不利于货币政策及目标的制定及实施。因此,有必要从前提条件、制约因素和历史经验三个方面对固定汇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权衡,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并选择在中国适用性最强、最优的货币稳定策略,规划我国短期、中期和长期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童泽恒 《社会科学》2000,(10):28-31
随着各界对我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共识 ,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了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对货币供应扩张传导途径的研究 ,作者认为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微观环境。决策层的货币政策应当着眼于培育和完善各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 ,同时创造条件使商业银行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企图通过简单的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 ,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是不可行的。一、货币供应扩张的几种传导途径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表明 ,在市场经济国家 ,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 ,…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货币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本文放松了货币在效用函数中的可加性假定,将货币引入到经修正的 IS - LM- BP 模型中,估计其对于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货币在反映总需求和总供给的 IS 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中均不显著,且随着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不断推进,货币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处于一个不断减弱的过程。基于此,认为货币当局应加快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的进程,改变目前主要倚重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彬 《齐鲁学刊》2023,(5):119-128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回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冲击中采用的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可借以探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及潜在风险。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调节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和规模的方式,在短期中缓和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信用体系的收缩,减轻了经济冲击,但这种政策实质上是将生产过剩所导致的价值丧失内化到货币体系,然后借助美元的世界货币职能将部分价值损失转移给其他国家。这一过程扭曲了价格体系,加剧了收入差距和不平等,加深了资本过剩、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未解决经济中已有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增加了其滞胀风险。非常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更需关注其长期负面影响,应寻求更加综合的解决方案,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实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采的措施。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措施。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行M经济学家通常将货币政策工具区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两类。(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可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的扩张与紧缩进行全面或一般性的控制,而不是对某些金融机构或某些特定金融领域的货币信用产生影响,所以又称为“量的信用控制”或“量的控制”。由于是对信用量的控制,则不对任何部门采取差别待遇,一视同仁地放松或紧缩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