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晚清 “翻新” 小说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清“翻新”小说综论欧阳健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小说,它们的书名大都袭用古典名著而冠以“新”字,如《新水浒》(有西冷冬青、陆士谔写的两种)、《新三国》(有陆士谔、珠溪渔隐写的两种),《新西游记》(有冷血、煮梦写的两种)、《新石头记》(有吴趼人、南武...  相似文献   

2.
田晓菲  何翔 《中国学术》2003,4(1):326-332
宇文所安的自选集名为《他山的石头记》,题目借用了那本著名的《石头记》,以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亲近,也很符合这位汉学家的身份。作者在序言里说,“许多年来,人们陆续把石头搬来搬去,简直很难分清到底什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甲戌本“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现存脂评系统的《石头记》早期抄本,共有十余种,其中只有甲戌本独有“凡例”。同样是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命名的三个早期抄本,已卯、庚辰两抄本都没有这篇“凡例”。“凡例”是甲戌本独有的。这种现象当然引起了红学界的重视。1927年,胡适最初购得甲戌本时,便“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钞本”。1961年甲戌本影印出版时,胡适又说:“这个甲戌本,在四十年来《红楼梦》版本研究上曾有过划时代的贡献”①。对胡适的意见,有许多驳诘的文章,其中吴世昌先生的态度最为激烈。吴先生认为“甲戌本的命名,极不科学”,甲戌…  相似文献   

4.
1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书名最多的当推《红楼梦》。在第一回的开卷时,便把《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都提了出来。 作者曹雪芹假托女娲氏炼石补天故事,说当年剩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后来被一个和尚刻上了些字。空空道人看到时,已经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而且“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贻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也全备”。所以称作《石头记》。这一书名根据甲戍本卷首《凡例》:  相似文献   

5.
<正> 一无论是“脂评本”系统,还是“程高本”系统,在《红楼梦》第一回的开头,都有这样一节文字: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石头记》甲戍本第一回,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旁,脂砚斋批云:“书之本旨。”稍后,在“满纸荒唐言”一诗后批曰“此是第一首标题诗”。在“未卜三生愿”旁,脂砚斋批云:“这是第一首诗”。但却不批比这首诗出现更早的“惯养娇生笑你痴”为第一首诗.戴不凡先生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详见《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正> 版本问题,是红学的核心。六十年来,红学家反复宣传:“《红楼梦》版本最初只有抄本,它们是曹雪芹稿本的过录本,抄本一般都带有脂砚斋的评语,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应必诚:《关于<红楼梦>的版本系统》,《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然而,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三个抄本,事实上都出现在1927年以后;另外几个不称  相似文献   

8.
鲁迅把自己的第二本小说集取名《彷徨》。书名“彷徨”一词,在《汉语大词典》里有6种释义:(1)徘徊;(2)盘旋貌;(3)优游自得;(4)谓坐立不安、心神不定;(5)犹疑不决:(6)虫名。第6种作“虫名”释义的辞条引《庄子·达生》:“野有彷徨,泽有委蛇”。成玄英对“彷徨”注解说:“其……  相似文献   

9.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万生 《云梦学刊》2005,26(6):91-94
《水浒传》书名“水浒”当源自《诗·大雅·緜》;作者施耐庵对宋江等人的结局无限的哀惋浩叹,其以“水浒”名书的用意十分深刻委婉。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隆年间,《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一出现,马上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响。嘉庆刊本《京都竹枝词》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说明它在当时社会上是有广泛的影响的。远在《红楼梦》以《石头记》抄本形式开始流传时,就有人怀着极大的兴趣对它进行研究和评论。“脂砚斋”和“畸笏叟”等人,均曾在抄本上留下了评语,这些评语已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至光绪  相似文献   

12.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是一门学问。由“名”之字义引出的“字”(如岳飞字鹏举)都是既定的,即是父母给定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作为人名之外的“号”则是另起的或后起的,是自称的或自号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并由此在人间著述书札以“号”代名。怀着这种常识,在重读《明儒学案》之余,发现这种起自于晋宋时期的自“号”风气(见《日知录》卷二十三《自称字》),在明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致使黄宗表在编《明儒学案》目录时往往将“号”置“名”前,出现的称呼竟然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高鹗为《红楼梦》续写的后四十回被人看出了做伪的马脚之后,“《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便成了随之而来的又一个“当然的”结论。“未窥全豹”、“不见龙尾”,复使《红楼梦》的读者怅恨不已。俞平伯先生在批评高鹗续书的同时,还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语中,发现了有一个“三十回佚本”的存在。这个佚本,俞先生当时认为是他人续写本的一种,而胡适则认为所谓“续本”并不存在,它其实是雪芹自己的“残稿本”。这个佚本后来引起了一些红学家  相似文献   

15.
“石头纪年”新探王靖胡适之先生于1921年高倡“自传说”,三十余年,“新红学”独帜高标,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实属空前。到五十年代,主要因其自身的弱点,“自传说”逐渐被怀疑、受抵制、遭批判,“新红学”式微矣。硬将小说当自传,谁也无回天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乾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原为大兴刘铨福所藏,1927年归胡适,胡适于1961年影印出版。这部抄本卷首的“楔子”及“凡例”,向为研究者所注意,学术界的争论分歧,首先关涉到甲戌本成书年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载有蒲戈同志写的“文忠公之嬷”的考文,对庚辰本《石头记》第十六回正文“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句末的朱笔夹批“文忠公之嬷”五字,提出了新见解。文中说,“‘文忠公之嬷’这五字批语,是批书人在说,这是傅恒乳母的声口,而不是说这个乳母是  相似文献   

18.
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五回,贾宝玉为秦可卿送灵,路遇北静王辞对神色,颇得王爷称赞,竟对贾政说道:“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谅也。”戚序本将正文改为:“将来雏凤胜于老凤,家声未可量也。”这一改,虽然“通俗易懂”,但却失去了北静王的“声口”,犹如一杯白水,淡而无味。由此,我想较早的抄本中还是保存了雪芹原著韵味多些好。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绝技台湾女作家三毛称《红楼梦》是“妖书嗳一部”,她说“这部书极易引人入迷,因为它涵盖的东西太多太深太广”,具有“鬼魅一般美”。(见三毛《倾城》和《谈心》)这部迷人的奇书,自问世以来,评论家无不用奇言妙语对它加以赞美,而最妙者莫如清人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开头:  相似文献   

20.
厚此薄彼?──评陈永明的“人身攻击”(香港)黄展骥1.光看书名便……胡秋原写了一书《逻辑实证论与语意学及殷海光之诈欺》。陈永明(美国大学逻辑学讲师)光是看书名,便判定胡最少犯三种错误之一:(1)人身攻击;(2)思路不清;(3)中文程度差;并说,任一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