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论“失语”和“话语重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失语”并不是对当前文论状况的一个准确的概括 ,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也很难成为“话语重建”的理想途径 ,单纯的民族特色亦非理论建构的第一要旨 ,问题的关键是对当代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现实的深刻研究 ;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并非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而只是认识文学实在的概念工具和手段 ,它必须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实证性研究中自然地生发出来 ,而且具有历史的特定性和暂时性特征 ,是有待于不断的调整和变换的。  相似文献   

2.
与世界掀起的"汉语热"相比,汉语在国内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英语是强势的,汉语在全球化条件下仍处于弱势。只有意识到语言是主权、语言无优劣、语言需规范等问题,汉语才可能有效应对当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失语”与阐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或者说是否有意义——正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醒目的焦点。许多人迫切地渴望启动这一笔理论遗产,从这里发现重大的理论资源。他们已经同时意识到这样的危险:如果无法重新赋予生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具文化的木乃伊。另一方面,“现代性’制造的历史转折设置了巨大的文化隔阂,解开这一笔理论遗产之上的密码困难重重。人们可能遇到哪些问题?现今,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复杂心情集中体现为两个症状:“失语”的焦虑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呼吁。①这似乎是相互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古白话是与文言相对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形式。江蓝生等学者认为,古白话的起源以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和汉译佛经的大量涌现为契机。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古白话的起源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古白话书面语虽然出现于东汉,但古白话口语却早于此而存在。东汉译经的需要与纸张的普遍使用相结合,使古白话书面语于公元2世纪中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校园文化始终被视之为一种“活动型” 文化模式,即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开展各种课外的、以文体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学生活动.这种认识,是把校园文化仅看作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结构模式.但实际上,无论从“文化” 自身的内涵上看,还是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上看,校园文化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复合式结构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定型的重要阶段,大学期间的政治参与对其将产生终身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扩大创新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热点"报道中的导向问题、重点问题、适时与适度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对于做好"热点"报道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文论中的意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王国维的“境界”说谈起意境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到现在,在文艺批评和欣赏中也仍然是经常谈到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文论的研究及理论建设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套用别人的理论及命题,这样不仅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无益于自身理论的构建。对“后理论”话题及其引发的讨论也应作如是观。作为一种在西方知识论语境发生的理论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后理论”话题的出场套用在中国语境及其问题上,不能把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状况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等同于西方的判断,否则就难免产生误读,出现理论语境的误置。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发展与建设必须立足中国问题,从中国文论的具体语境及现实要求出发,植根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并在世界理论的发展中处理好与西方理论话语的关系,从而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构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就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而又热烈的讨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言道,真理不辩不明。于是,笔者也冒昧地对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不敢说是“一家之言”,仅为“一管之见”而已。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列文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继续发挥马列文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正视当代马列文论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现实,试图从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传统文论和马列文论的融合,以及马列文论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这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刁世兰 《学术界》2012,(5):143-151,275,27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地兴起了汉语热,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潮势不可挡。在认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尚需对汉语热冷热不均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冷静而深入的思考。汉语热并非已经热遍全球,而是出现了冷热不均的局面。政府部门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没有做好整体规划导致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及来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极不均衡;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排斥与挤压以及汉语学习的功利性动机使汉语国际推广遇到了海外汉语教学比较热而文化推广遭冷遇的尴尬;国内现行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选拔制度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是汉语教育出现外热内冷的直接原因;而海外汉语教师荒、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混乱、应对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不能实现对接。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为了使汉语热持续升温,在孔子学院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文化传播等方面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9):30-34
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内涵各不相同。本文探讨问题的来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出关于"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即着眼于主要与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从而科学系统地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由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所引发的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最近两个月来,由于美国和欧盟相继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再次引起热烈的讨论。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讨论中,我国广大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需要别国的承认”,我国领导人又在重要的场合强调“希望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有人力图证明美国和欧盟应该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又有人担心如果真的美欧目前就给予中国“完全…  相似文献   

1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核心理念。这既体现出我们党躬行笃实的亲民风格 ,也是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并优发展的最好结合点。所以说 ,解决好这个问题 ,就解决好了党的存在、发展的目标问题 ,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问题 ,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问题。   一、为什么现在突出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众所周知 ,从马克思到列宁 ,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月亮问题”的哲学思考杨河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月亮问题”是量子力学所导致的“客观性危机”的反映,这一危机虽然是直接针对经典物理学的物理实在观,但从根本上讲,却是指向传统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的,因为后者正是前者在哲学上的理论形态。关于这一危机形...  相似文献   

17.
年初以来,台海问题大为热络。先是“终统”波澜,然后是“马旋风”席卷美国,再就是接踵而至的“扁马会”、“胡连会”和“胡布会”,几乎每件事都对台海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时候,学界有人把这里的“人”理解为“一切人”。文章认为,不论从党的文献、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还是从党的宗旨和目标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看,“以人为本”中的“人”,都应理解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原来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复议权,全部集中到政府设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行使;二是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行使部分政府部门的部分行政复议审理权;三是保持现行行政复议体制不变,通过吸收外部人士组成行政复议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集体研究,以表决的方式形成案件处理建议意见,供行政复议机关在裁决时参考.在《行政复议法》修改之前,以听证为核心强化行政复议程序,也即以第三种模式为抓手推进行政复议改革,不失为可行的方案.在取得更多经验后,再引进一个真正成熟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从而推动整个行政复议制度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朴智淑 《理论界》2023,(9):90-96
吴乔对“古”赋予全新定义,重构了与众不同的“变复”论。他指出“变”的是“古”之外貌,“复”的是“古”之神理,变复乃相互有机的共存关系,这是吴乔别出心裁的见解。而且,他根据对“古”的崭新见解,切中前后七子“复古”之谬误,从而纠正前后七子摹拟弊病。吴乔“变复”论是重“意”诗学观的贯彻,他的这套创新的“变复”论突破了既往议论范畴,开拓了“古”的全新境界,因此在诗歌史论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