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译佛经跋诗,顾名恩义,一般指的是出自佛经蒙译者之手笔。如果穷源追本,跋诗是从题记(跋)演化而来。题记朴实无华、简洁记录有关书写(包括创作、阐释、翻译、抄写、刻印等)该经文的事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跋诗不过是词藻华丽的题记而已。但这种跋诗一旦成为一种风格,就发展成为一个文学种类或形式。就蒙译佛经跋诗而言,早已发展成为蒙古族佛教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笔者试图从蒙古族佛教文学的角度对蒙译佛经跋诗进行粗浅的探讨。 蒙译佛经跋诗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除交待写作时间、地点、人物、缘起等情况外,主要采用叙事、赞颂、祈愿等文学形式和手法。叙事部分作为当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真实写照,具有开宗明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箴言、训谕诗的产生与特征赵永铣一箴言、训谕诗的产生形成,其渊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氏族社会、部落群体时代,氏族首领和那些年迈的长者们便有向本氏族成员讲述氏族历史及种种传说的传统。当蒙古古代社会进入一夫一妻制,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以后,蒙古人把... 相似文献
3.
4.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6)
元代借贷法律是中国法制历史承前启后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在立法上,从蒙古汗国后期起就沿用唐宋律令精神,确定有息借贷最高以一本一利为止,不得回利为本;确立利息三分原则,为明、清所袭用;尤其是通过程序和履行方式限制,缩小了从蒙古汗国早期所固有的斡脱钱债和军官放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理上,元代学者关于借贷古义的发明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是较发达的文化民族之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创造了与此相应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总结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9.
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不少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不同之处,如多妻、抢婚残余、收继婚等。元朝入主中原之后,蒙古族婚俗对中原汉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中原汉族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蒙古族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汉以来就对我国社会和思想界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思想界不断地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的质疑、辩论、批评、应答的过程中,因果报应理论事实上经历了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因果报应论也逐渐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高克恭(1248—1310年)是我国元代颇有声誉的回回画家兼诗人。1936年在伦敦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曾选展了他的两轴山水画:《雨山图》和《林峦烟雨图》,引起国际美术界的注目。高克恭传世的十来幅画分别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湾省台北市博物机构,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然而,对于高克恭的生平业迹,即使是喜欢古代书画的人,也并不熟悉。至于他的民族成份,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元朝时期,佛教发展昌盛,元延重视对佛教的管理,1288年,成立了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仁宗时期,将与司法有关的佛教事务划拔御史台,文宗年间,成立太禧宗裎院,负责寺院经济,从而完成了对佛教管理的权力再分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它巩固了元中央集权,彰显了国家司法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它符合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需要,为元后期的佛教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泰不华是元代中后期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诗人,他深受汉文化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汉文诗,这些诗歌重视用典,善于用典,表现出很强的汉文化因素。他的汉文诗折射出元代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掳去徽、钦两帝,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史称“靖康之难”。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民族矛盾更是空前尖锐。反映在统治阶级内部,则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爱国者与卖国贼之间展开了全面的旷日持久的斗争。一大批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文人士子,横眉怒对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发愤著文,鼓吹抗战。爱国主义是南宋文学的主流,也是南宋文学的基调。在诗歌领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正是伟大的诗人陆游。 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夕,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抗敌报国的种子。二十九岁时参加礼部试名列前茅,因“喜论恢复”被秦桧所黜免,这又激起了他对投降派的切齿痛恨。金兵的铁蹄践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