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杂志提出"谁来当中国大学校长"的问题,引起大家关注.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至少有两个参照系:一是国外的成功范例,二是我们的经验教训.前者已经有人论及,这里只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一、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两种不同的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好文件,它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的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决定》中未提共产主义,也没有提产品经济。为什么不谈共产主义呢?我想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距离我们这个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极低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遥远。不管当今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但何时可用产品经济去代替商品经济?何时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谁也不敢下判断,判断了也等于空谈。为什么不谈产品经济,只谈商品经济呢?我想,作为一个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  相似文献   

3.
现在,政治经济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回答。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但也是一种好现象。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缺乏研究,这里只就几个问题谈一点意见。一、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回过头来重新研究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多年不大考虑了,甚至在记忆中都有点淡漠了。但是有种种理由认为,对于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而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研究中国美学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我只谈一个方面,就是研究中国美学史对于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针,建立一个现代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5.
各位同志:我们江苏省语言学会终于成立了,江苏语言学界人材济济,在全国都是颇有声誉的。所以我们大会的成立是件大事,一件喜事,我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一点个人的希望和建议。我想语言学会也和其他的组织一样,成立之后,仅仅是工作的开始,这个工作做的怎么样,很可能是两种前途,两种结果。搞的好就生气勃勃,硕果累累,搞的不好就无声无息,挂个牌子就了事,因此当前是个关键时刻。我们要争取做到前一种结果前一种前途。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这里只谈两个条件四项工  相似文献   

6.
浅谈用人     
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指出:“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这就简要地概括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意义、方针和原则,为我们指明了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对此,我结合干部工作的实践,总结用人方面的经验教训,谈三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中国化问题吗?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根本不存在“中国化”,这是值得讨论的。读了吴尚云的《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一文后,颇受启发,于此对这一问题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反思150年来中国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一 鸦片战争以满清政府的失败告终,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开始向西力寻求真理,诚心诚意地想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并前赴后继地为之奋斗,结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以来,国内国外,研究这门学科的人多起来了,引起各方面的关心和注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现在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 第一,现代文学史问题。去年十二月,英文版《中国文学》介绍了我主编的那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说是作家面扩大了,谈了胡适、周作人、徐志摩等人,我接到海外许多人来信,大都表示赞成,觉得这样很好,应该多介绍一些作家。六十年代初编这部书的时候,我们写了二百八十个左右作家,大学教师认为太多,不好教,后来扩大到五百个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题目。但细而察之,它已经被分化为两个论域,一是扎实的学术研究,它包括现代学者从各种观点对传统文化的重释和细研文化各领域从传统向现代的具体演化。二是把传统文化与现时的政治、社会、文化运作联系在一起,把它变成一个口号,一个商标。自从传统/现代这一题目出现以来,在第一个论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学人去做。其中也有很多经验教训,非常有必要去予以总结。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不在这里展开。这里着重谈第二个论域。这个论域在近代中国出现并于新文化运动期间达到第一次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尽管已产生了许多变化 ,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们对现代文学性质认识的图解 ,对雅俗文学的二元划分 ,不当的文学史观念都束缚着现代文字研究者的思想。我们应尊重历史事实 ,从历史实际出发 ,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新的标准、新的态度综合研究现代文学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观念属于上层建筑,受社会存在制约.但它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独立性,反转来又以巨大力量影响社会存在,所以现代化进程中的观念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有重大影响的重要问题,对领导者来说尤其如此.因为领导的领导水平直接受着观念的制约,一个拥有新观念、好观念的领导,就必然有好办法、新办法,就能促进我们的改革进程,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那么,在我们这个伟大历史变革时代,领导者应具有哪些观念呢?近年来的领导科学界普遍注意到领导者应拥有辨征发展、平衡协调、价值目标,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科教兴国、承包经营、人才无价、承担风险、民主法制、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观念,这些无疑都是对的.但从我国改革十多年的实践看,我们的领导者还缺乏一个极需树立的现代观念,这就是竞争观念.笔者依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世界现代化的经验,认为竞争是现代领导者应拥有的核心观念之一.本文就此陈述这方面的一孔之见.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的总结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我们提出现代领导者应持有竞争观念的主要依据.让我们先来看看从中国几千年历史总结出的一条经验教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中国变革的实质是对几千年来传统价值观、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超越,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中国传统社会强垄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迅速发展,现代小说、散文、诗歌的分类研究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相形之下,现代话剧文学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了.到目前为止,在话剧文学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队伍,也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规划和目标.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还没有编写出一部完整的中国话剧史.至于话剧文学史更无人问津.我们认为,历史地科学地总结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提高中国话剧史和中国文  相似文献   

14.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 拙著《美学问题论稿》出版了。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把该书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于是草成了这篇短文。在这里我试图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觉得我们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上来解决。我们研究美学,研究美和艺术,首先就要问什么是时代的美学,什么是时代的美,什么是时代的艺术,不能抽象地、一般地谈问题,而应历史地、具体地谈问题。抽象的、一般的美学是不存在的,抽象的一般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具体存在的,只有古代的美学、近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古代的美、近代的美(广  相似文献   

16.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道德民族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些时候,我们对道德的阶级性谈的很多,而对道德的民族性则谈的很少,但它却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但与爱国主义有关,而且也同批判继承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有关。因此,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这里只谈如下三个问题。 道德的民族性与阶级性 当我们考察道德现象时,就会发现,不同的民族,在道德意识、道德心理、道德情感,──从而在道德规范、道德风习与道德评价上有许多不同。例如在中世纪,欧洲人把宗教戒律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道德命令”,而主宰中国人的却不是上帝,而是“君”“父”。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印度人有根深蒂固的“种姓”观念,而近代西方人却爱讲“自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子死亡思想的哲学品格及其当代意义———与苏格拉底死亡哲学思想的一个比较研究段德智中国哲学何以具有“世界意义”或“时代意义”以及我们如何挖掘它的这些意义,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本文只打算结合孔子死亡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当我...  相似文献   

19.
前记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月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的创刊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富恒 《文史哲》2001,(3):13-14
在纪念《文史哲》创刊 50周年之际 ,回顾这个曾经在中国学术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创办历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