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里郎”作为韩民族传统民谣的一种,均匀地分布在朝鲜半岛.它作为韩民族的灵魂,紧紧连系着世界各地韩民族的民族心.在韩国不同的地区,阿里郎以不同的风格传唱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秋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属于法定休假日.秋夕是祭拜祖先、家人团聚、邻里之间加深感情的重要时刻,具有很强的生活意义及社会整合的功能.秋夕是韩国人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之间建立新人伦观的纽带,是感情交往的传统日子.通过秋夕,可以增强韩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地域、家族范围的固定性发生松动,象征团聚、感恩、祭祖以及承载着社会整合功能的秋夕具有较强的现实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秋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属于法定休假日。秋夕是祭拜祖先、家人团聚、邻里之间加深感情的重要时刻,具有很强的生活意义及社会整合的功能。秋夕是韩国人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之间建立新人伦观的纽带,是感情交往的传统日子。通过秋夕,可以增强韩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地域、家族范围的固定性发生松动,象征团聚、感恩、祭祖以及承载着社会整合功能的秋夕具有较强的现实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节日可以调适社会群体的生活,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可资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广西在旅游开发中可以直接利用节日期间的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民艺表演,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可以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为主体,综合运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使其汇聚在一起,让节日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节日民俗动态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民俗旅游的大市场需求为载体,把广西少数民族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现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存在着禁忌事象,禁忌,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特有民俗。节日禁忌民俗除了有避免招致不幸的缘由之外,更多的则是提示人们注意气候之变化,维护节日之气氛,传播文化之理念等诸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习俗催生艺术,艺术改造习俗”,文学艺术与民俗结有不解之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汉魏六朝赋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包括节日民俗、婚育民俗、信仰民俗和礼仪民俗等。挖掘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对研究一些民俗的起源、本义及其演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族是我国南方稻作农耕民族之一.在水族众多的民俗节日中,敬霞节主要表现为稻作农耕祭祀的内容.水族先民在稻作农耕过程中,通过敬霞等农事民俗的祭祀活动,用民间信仰和巫术的方式祭神,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民间祭祀活动在一定的时空里依然存在,并调适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对这一民俗事象的进一步研究,可以...  相似文献   

9.
节日是一个地区民俗风情的精华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榆林的传统节日除具有周期性、群众性、基本稳定的活动内容外,在节日活动的细节方面呈现了古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近年来,榆林节日民俗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日趋式微,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历史、艺术、心理等视角出发,阐述了土家族节日的种类、聚戏习俗和土家族节日民俗环境对民间小戏的影响,揭示了土家族民间小戏与岁时节日习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土家族岁时节日习俗对土家族民间小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劳动群众居住分散 ,且多数人无法通过阅读剧本去接触戏曲 ,然而 ,戏曲却在农村广为传播 ,这主要得力于节日。节日是连接戏曲消费和生产的重要纽带 ,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节日为戏曲演出集结大批观众提供了条件 ,节日民俗环境又反过来制约着戏曲艺术生产 ,铸成戏曲独特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12.
节日文化传播离不开空间维度,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的举行都依赖一定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空间限制,导致物理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收缩,虚拟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扩张。文章以网络游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戏的空间属性、媒介属性、文化属性进行考察,认为游戏空间可以作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个崭新路径。最后,从节日场景建构、节日民俗移植、关系嵌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节日文化在游戏空间中的生产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节日民俗方面的内容是元代散曲作家描写的重要方面,这其中提到比较多的便是元宵节,寒食、清明节.元宵节,代表着阖家团圆;寒食、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缅怀祖先,汲取前人人格力量的重要节日,随着踏青、荡秋千、踢蹴鞠等活力运动的出现,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生命力的向往,也成为散曲家们笔下体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日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绚丽色彩、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节日被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是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突出表现形式。目前,运用节日的方式主要有:在原生地直接展示,在异地进行移植性的集中开发,丧失节日民俗的民族由于旅游开发的需要而重新建构等。笔者认为,研究民族节日符号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着的诸如传统的变迁和保持等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的竹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在其民俗节日中蕴含着竹崇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竹崇拜习俗。布依族之所以崇拜竹 ,是因为布依族处于西南土著竹崇拜文化区域 ,而且有部份先民为西南土著濮人的原故  相似文献   

16.
释教节日盂兰盆会古印度本无,是中国汉传佛教徒据《佛说盂兰盆经》而建成的"救拔父母"度七世父母的一种法会,在中国本土文化冲击下,深受儒、道、俗的影响,孟兰盆会由庄重肃穆的佛教行仪日益演变成中国的一大民间节日.由"斋僧"到"荐亡",由寺院到民间,在其民俗化进程中传载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岁时节日的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宋诗的俗化倾向使得诗人对节日民俗活动有了更广泛、更深邃的关注和展示,从审美角度描绘节日民俗事象,节令诗的价值通过民俗事象与诗人主体的审美理想、人生感悟和生活思考的相互交融、吸纳,得到审美的跃升。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节日民俗是反映蒙古族牧业生活特征的文化形式。动物是蒙古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动物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那达慕盛会进行个案分析,从动物学溯源的角度力图挖掘蒙古族文化与动物相对独特的关系,剖析了动物元素在蒙古族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蒙古族节日民俗中蕴涵的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和谐相处的一种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但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源泉,与此同时,诗人的珠言妙语也为七夕这一民俗节日注入了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本文力求在七夕这一民俗节日的宏观背景下,以时间为线,进一步去探寻历代七夕诗创作之起源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三峡诗歌中民俗文化的内容,综合分析了生产民俗、居处民俗、丧葬民俗、节日民俗等在古代三峡诗歌中的反映,总结了民俗文化的内容在三峡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