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会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平等地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民相对于市民处于弱势的地位,由此造成了二者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上的不平等,并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公正。只有实现农民社会权,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宪政体制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和普适性;宪政体制的社会基础是抽象的和无差别的个体社会成员;因此,人民的阶级表象和归属不应当在宪法规范中固化;只有把人民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完全平等的公民个体的集合概念来看待,重塑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打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平台,夯实宪政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类本质是平等的.平等是人类的理想,也是人类的实践.实现平等总是与国家、法律相联系的.国体制约着平等实现的程度,而法律的性质则是形式平等.人类社会由平等到不平等再到更高形式平等的发展轨迹,是国家与法律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当代社会平等的首要含义是法律平等,法治是实现平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社会不平等具有"传导效应",国家奖助学金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平正义的视角看,我们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上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通过扩大对一般院校的奖助学金比例等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基础.在公平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包括起点平等、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及机会差别的不平等.实现机会平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政府的介入也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合理定位自己的职责,担负起提供底线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然,干预过度很可能会损害部分合理的权利,反而会造成新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把社会等级和政治等级二者分离开来,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角色二重化:一方面他是国家公民,处于国家的官僚组织中,在政治方面人们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他又是市民,处于市民社会组织中,在这里,他是处于国家政治之外的。市民社会的组织原则就是现代国家组织原则,而法治就是实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现状中达到二者一种平衡的结果。法治的构建也应本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者的分离与对话中来着手,这样的法治国家也应包括宪法、市民社会中私法与政治国家方面的公法。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采用政策、法律等手段,积极推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现的变迁有其现实基础,随着原始社会解体和人类不平等出现,产生了以人类不平等为基础的古代和中世纪公平正义观.建立在普遍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平等权利观念,是现代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诞生的标志.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与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共存亡,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现使公平正义主题发生了转换,由要求抽象平等转向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将此建立在客观历史进程基础之上,由此实现了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性别视野审视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及其相关法律,发现存在一些形式平等但实质未达到公平正义立法效果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损害了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有必要在社会性别平等的框架下完善我国《婚姻法》的条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