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权发展的历史经过了初创期、发展期和升华期 ,三个时期的核心性人权分别是自由权、生存权和环境权。自由权的实现要求国家履行消极不妨碍的义务 ,生存权的实现要求国家或社会积极地提供保障 ,而环境权是自得权 ,是保有和维护适宜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人类权利。这项人权的权利主体是人类 ,义务主体也是人类 ,是人类的分体及这些分体的各种形式的组合。它的实现以人类履行自负的义务为条件。学者们所讨论的国家环境权其实是国家对外的主权和对内的环境管理权 ;而所谓“公民环境权”实际上是享受、使用生产生活环境的民事、行政等权利和参与与环境有关的公共事务管理的公民权利 ,而不是环境危机时代新生的属于升华期人权的人类环境权。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人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育与人权血肉相联、息息相关.教育是人们实现劳动权的关键,是公民政治素质的养成所,是人们享有文化权利的中介,受教育权也是一项举世公认的人权.因此,教育应把最大的关注点放到人的幸福和人权上而,为人们实现各项基本权利尽可能创造条件.那种只注重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教育发展观,很容易导致把人当作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单.纯工具,而忽视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教育发展观必须从“国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4.
罪犯人权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兰州学刊》2006,(2):181-183
罪犯人权的界定是罪犯人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罪犯人权理论上的描述。罪犯人权的本原是指罪犯人权根源于罪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揭示了罪犯人权的正当性所在。罪犯人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研究罪犯人权应当从罪犯的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上作多形态研究。罪犯人权的特征是罪犯人权区别于其他主体人权的特质,由罪犯作为人权主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罪犯人权的实质在于罪犯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对抗。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6):140-147
中国对于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不仅包括对于国际人权法和国际承诺的国内实施,还包括参与和接受国际人权监督。在国内层面,中国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措施切实履行国际人权义务,推动人权状况的不断提高。在国际层面,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人权对话与合作。在履行国际人权义务的过程中,中国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权观和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动力,注重对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并结合法治建设来整体推动人权保障和人权状况的提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人权的体系与分类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人权的体系与分类是人权中的内容要素。人权史上三百年间曾产生过四个影响世界的人权体系。观念上的人权与法典上的人权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权 ,一国人权的实际状况体现于由其宪法宣告的人权向现实转化的机制之中。人权的基本分类是理论上的划分与宣言上的划分两类。通过分类研究 ,可以发现中国人权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完善中国的人权体系 ,需在宪法列举人权种类之前先行确立国家对人权的基本态度、对人权予以平等保护的一般原则 ,同时 ,按生存权本位对现有人权体系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的人权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人权变得有效,法国在这方面提供了实施人权多元保护的范例.在法国,承担司法功能的主体包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和宪法委员会等,相应地,人权的司法保护存在普通司法、行政司法和立法审查三类基本途径.此外,欧洲区域法院也为法国的人权保护提供了另一司法途径.法国的人权司法实践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3-28
人权保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起点、终点和重要过程监测点。当前人权保障应当是以自由权、部分社会权和政治权利为重点,兼顾其他人权,协同推进。从逻辑和经验分析,国家机关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立法机关要积极科学立法、加强立法审查力度;行政机关要规范行政立法、严格科学执法,并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在承认权利人在人权保障中的根本地位的同时,也需认真对待当下"权利失范"现象,以加强法治教育、坚决打击遏制滥用权利行为、健全人权保障网络等多种措施,有效依法保障人权,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一种权利,但不是所有权利都是人权。人权与其他种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在本原、主体、客体及存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准确与清晰地理解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人权宣言》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人权时代。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人权最初产生于西方,主要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权产生的经济动因;二元分立的理性主义思维模式是人权产生的思想渊源;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是人权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传统是人权形成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统一,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在人权内部存在着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这两个基本性和提高性的层级结构.人权内部的层级结构,预示着人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从低层级向高层级逐步发展的.人权发展的不同层级,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正如人们通常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维护生存权的国家和追求幸福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人权入宪与人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入宪使中国人权教育获得了国民教育的地位,同时使我国人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应将人权教育及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尽快确定人权教育的大政方针,大力加强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权教育,及早建立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人权教育体系,将中国宪法蕴涵的人权价值和人权精神转化为全民的人权理念,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政精神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对人权教育予以了明确规范。该计划对人权教育的规范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即规范人权教育的历史背景;国家是落实人权教育的义务主体;人权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人权意识和进行人才培养;人权教育类型主要包括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两种类型;规范人权教育的意义与愿景。  相似文献   

14.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受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提出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人权保护的内容与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的内容有许多共同点。三大区域性人权公约都对全球性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第一、二代人权进行了确认,并丰富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内容,对缔约国的义务和个人的义务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阐述。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对第三代人权的确认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17.
左群  吴岚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2):147-15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分歧和冲突。人权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人权分歧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是否符合人的感性欲望或人的理性作为人权的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人权标准是对现实的人权状况或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权利关系进行评价的尺度、准则和规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确立,并与社会的进步及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性、阶级性、普遍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人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毛泽东人权思想,对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不断取得国际人权斗争的新胜利,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权和主权是宪法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也是宪法的一对基本矛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宪法的一切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二者而展开。人权和主权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们的产生既是人类本性使然,也都迎合了一定的人类需求。这些需求随时代和国别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人权和主权也就分别流行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别,成为不同时代和国别的口号和原则。今天,传统信条下的绝对主义国家主权观遭到了普遍人权的巨大冲击。但事实上,人权对主权的挑战远未达到取消主权的地步。一旦失去主权,人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挑战存在一定限度,它推动了主权新的发展,而不是彻底否定了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