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相当翔实地论述了婚姻家庭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与本质特点也有精辟的揭示。如果说,在原始社会里,婚姻家庭形式还不受经济关系的支配。那么,到了阶级社会,“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页。以下凡引该书仅标页码)。恩格斯在论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婚姻家庭制度的兴起时说: 当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随着私有财  相似文献   

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详细考察了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从人类原始群中起源,从群婚到个体婚,经历了血缘群婚家庭、普那路亚族外群婚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家庭、一夫一妻专偶婚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依次建立在排除血缘关系、缩减婚姻范围、财产私有制、夫妻双方爱情基础上,消除私有制,男女双方真挚的爱情才能真正成为婚姻家庭的基础。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及其内蕴的精神,为我国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解决婚姻家庭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对爱情、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缺陷很多,遥远的美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但是,美国的婚姻家庭状况也并非尽善尽美,当时的人们在认可其合理性的同时,对其缺陷也有所批评,又认识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某些合理性的一面,这体现了日益现代性的中国人的辩证精神,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则体现了新旧交替过程中的特征。先进的人们还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引申开来,认识到新式婚姻家庭伦理关系不仅对于家庭自身还有对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学家或徵之以文化典籍,或验之以出土实物,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古代婚姻家庭的图卷。其中不少人还从古老的中国文字入手,来探求家庭产生的端倪。尤其是当清朝末年殷墟甲骨出土以后,他们更是利用中国文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字来分析论证中国古代社会,在古代婚姻家庭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筚路蓝缕工作。那么,文字与古代的婚姻家庭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不妨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从文字所反映的有关家庭居处、家庭观念、家庭人员、家庭关系诸方面来略作分析。首先让我们回溯到祖先的居住之处。  相似文献   

6.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婚姻家庭制度。家庭的职能、结构和形态均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婚姻家庭制度既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对婚姻家庭也有很大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男女平等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基础被摧毁,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婚姻家庭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三个回族大家庭为典型个案,将辛亥革命以来近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以这四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为背景,分别考察了各个时期北京不同职业的回族人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婚姻中的民族因素、婚姻形式、家庭类型、居住形式、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具体反映都市回族在择偶观、婚姻习俗、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分析探讨了都市回族婚姻家庭发生变化的因为.从透视回族现代婚姻家庭的走向,探讨回族发展变化的轨迹,反映回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把家庭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他们扬弃了摩尔根等人的家庭理论,深入批判唯心主义的家庭历史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新历史观。其主要内容有:在古代社会中,家庭与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家庭是亲属制度的基础,家庭是生产力,家族关系支配着社会制度、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挑战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研究及阐发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家庭新历史观再现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之中,修正其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倾向;指导家庭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建设;有助于对“和谐家庭”的认知与把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有助于通过“全面建成小康家庭”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的成熟形式;父权制个体家庭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直接催生的结果;阶级分化是个体家庭私有制出现带来的必然结果。摩尔根推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修正、完善了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民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社会的习惯法到现代社会制定法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有利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特点,更好地贯彻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婚姻法》修改后,学术界围绕着婚姻家庭法制度创新等问题的研究活动一直很活跃。针对婚姻家庭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者们重视社会调查,关注婚姻家庭领域的社会热点,适当进行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2.
定期婚姻契约是婚姻自由的体现,符合私法自治理念,因其能缓解大龄男女滞婚及非婚同居、试婚、婚外情等社会问题,减少离婚诉讼,节约司法成本而具有存在价值。但同时,推进定期婚姻须解决好婚姻登记的变革、社会低生育率的压力、婚姻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子女利益保护和婚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等问题。定期婚姻契约能够促进契约伦理和家庭伦理的一致,是制定或补充婚姻法律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南方农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与北方和中部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问卷调查,笔者从初婚年龄、婚姻圈、婚姻媒介、婚后居住方式以及夫妻关系和养老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不同代际之间婚姻家庭变动情况。研究表明,不同代际间的婚姻家庭情况差异明显,在当代中国南方农村,虽然面临着社会变革的挑战,但其婚姻家庭对传统仍然有相当多的保留,其变动表现出更多的迟缓性。  相似文献   

14.
异地联姻是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县、市、省而形成的跨地区通婚,婚姻移民是因为异地联姻而发生了迁移的人员。婚姻移民家庭融合程度较高,这是因为异地联姻是在各种结构性因素限制下联姻双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婚姻移民和当地居民双方的利益。但是,异地联姻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家庭问题与家庭矛盾,"异地联姻"的因素仍对其家庭融合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融合对婚姻移民的异地生活适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嬗变,给家庭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核心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养老、社会保障、夫妻关系、子女社会化的危机;逃避责任与义务的婚外恋、女性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自主发展,家庭价值观变化的“坏事”与“好事”,都同样能触发家庭关系风险。为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致力于:圆满婚姻的引导与促进;良好家庭文化的建设与培育;亲职(成功地为人父母)教育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 2 1世纪的全面发展 ,不仅对我国婚姻家庭及婚姻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为婚姻家庭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2 0 0 1年 4月 2 8日颁布实施的新《婚姻法》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发展的客观现实 ,是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和提高婚姻家庭质量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婚期既是家庭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问题和矛盾频发的阶段,开展新婚家庭辅导具有重要意义。从系统视角理解家庭,发现新婚家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姻角色适应不良、亲属关系处理不当、家务和家庭决策分工不清、财务管理权利不明等,相应的家庭需求有正向积极的夫妻关系、和谐友好的亲属关系、明确清晰的家庭规范以及实现以上三点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和需求,系统视角下的新婚家庭辅导提出通过直接辅导和沟通技巧的传授,协助新婚夫妇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引导建立适切有弹性的家庭规范和家庭原则,通过平等民主的协商制定家庭计划,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新婚家庭构筑符合夫妻双方期待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英国传统的两性婚姻和家庭遭遇离婚潮的严峻挑战。二战之后,英国福利国家创建和新离婚法改革对英国的婚姻和家庭影响深远,然而离婚后引发的诸多"社会病"却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婚造成了庞大的单亲家庭群体,而且对离婚后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由于婚姻和家庭的大量解体,社会失去稳定阀作用,当代英国政府在保守党和工党政府的不同时期采取了诸多努力,建立相应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以重建英国婚姻和家庭。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现代家庭建设是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 ,其内容包括家庭物质文明建设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关系模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发展决定现代家庭建设 ,现代家庭建设影响社会发展 ,二是互相联系 ,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重庆的婚姻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与家庭问题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社会变动时期更易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抗战时期的重庆,由于战争所导致的社会变动,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与家庭在观念、态度、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本文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动的原因、现象与社会影响,以勾勒战时重庆婚姻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