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高原上的一种民歌。而“花儿会”则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的传统“花儿”演唱集会。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是西部“花儿”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此地蕴藏着原生态淳朴、粗犷的古老“花儿”,极具研究价值,亟待挖掘和抢救。民俗的复兴是本土文化觉醒的标志,“花儿”这一民俗文化依然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是西北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增进各民族团结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西北大地上璀璨的艺术奇葩 ,多少年来 ,无数仁人志士的足迹踏遍花儿的故乡 ,既接受了花儿海洋的洗礼 ,又采集了众多的“花儿” ,还撰文著述 ,就连美国的赵如兰女士、玛丽·克茉尔·苏独玉女士 ,日本的大木康先生、中原律子女士 ,法国的白茜女士……等等外国学者也多次踏上这片土地 ,采集、研究“花儿” ,向世界传播“花儿”文化。“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的山歌 ,分为三大体系 :1 “河湟花儿”体系———以甘肃临夏地区和青海湟中地区为代表 ;2 “洮岷花儿”体系———以甘肃临洮和岷县地区为代表 ;3 “陇中花儿”体系———以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代表。经历了多年的“花儿”音乐研究和多次民间采风 ,从中得到了新的启迪———“莲花山花儿”的美学价值首当文学而非音乐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甘、青、宁等省的民歌——“花儿”,在其语言方面,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音乐美。编唱“花儿”的把式们,熟练地运用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精炼语言,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注入具有既定格律的一首“花儿”之中,表现出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音乐美,收到了易记、易懂、易唱、动听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是这几个省区的汉、回、藏、保安、撒拉、土、东乡民族十分喜爱的民歌。 “花儿”又名“少年”,是男女青年倾诉情爱的心曲。“花儿”还被称为“野曲”,顾名思义就是只能在村庄以外的田野、深山演唱。有首“花儿”唱到:“花椒树上你甭上,上去时刺尖扎哩;庄子里头你甭唱,老汉们听见时骂哩。”由此可见,演唱“花儿”是有地域限制的。 而“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哈自家;刀架上头割下,不死就这个唱法。’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真挚地表达了西北劳动人民对花儿的无比喜爱。 “花儿”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河湟花儿两段体分节歌的特点出发,广泛研究了花儿兴起联对“比”这一艺术手法的特殊应用。作者把河湟花儿中对比的应用分为“发端起情定韵之比”和“夸张通感比拟之比”两大类,并分别把两类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文实先生是一位较早的“花儿”研究者,他从“花儿”与《诗经》的比较、“花儿”与散曲的比较,“花儿”的产生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花儿”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成为“花儿”研究中的奠基鼎力之作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和宁夏一些地区的一种颇有特色的民歌,解放以后,随着民间文学工作的开展,它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了。然而, “花儿”这种民歌在形体上究竟有些什么特点?怎么样的歌才能算做“花儿”?这个相当根本的问题,即使在“花儿”产区之一的甘肃也还不是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由于“花儿”研究工作的一向薄弱和介绍工作的粗疏,这个原来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把人们搞得更胡涂了。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这样的担心:后来的研究者们能否认清“花儿”的真面目。“花儿”的形体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格律上。为了消除和防止由于以讹传讹所产生的对“花儿”形体特点的误解,认真而刻入地探讨它的格律,是“花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花儿”命名臆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这一名称的实际所指,是甘、青、宁三省(区)相毗连的广大地区所流行的山歌。为何将山歌叫“花儿”?这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花儿”历史渊源。体系。流派等问题的研究,将有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9.
“花儿”中的岁时节令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由于“花儿”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歌中不乏反映人们岁时节令习俗的内容。文章通过对“花儿”的研究 ,阐述了青海地区的一些岁时节令习俗  相似文献   

10.
“花儿”是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的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民族的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山歌。它源远流长,在文学和音乐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明清以来的文人骚客在诗文中对它有过不少记录、描绘和评价,这些诗文对于我们认识花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河湟“花儿”以其古朴原始的风貌,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加大对河湟“花儿”传承与保护的力度,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2.
“艺文志派”是东北沦陷时期创作最丰富、活动最频繁、其背景和构成也最复杂的一个文学派别。本文从把握该派成员在一种急于在文学上“造坛”的心态支配下,从最初借助一般日本文化人的力量来发展“满洲文学”到同日伪官方发生联系的历史过程入手,剖析了构成该派主要创作倾向的“写印主义”的实质。本文进而分析了艺文志派4位主要成员从不同侧面对外来文学的借鉴和在不同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固守,认为以忧虑低沉的笔调展现“暗”的现实世界和在艺术表现上的“深藏”,成为该派竭力避免自身沉沦和触犯当局禁忌两种危险的努力,而这种努力造成了该派作品思想内容的斑杂和艺术技法的多变。  相似文献   

13.
有关“花儿”研究中的“五山池’、“五神山”,历来有多种说法。文章通过具体考证分析,不仅进一步肯定了“五山池”就在循化县与甘肃临夏交界大力梁山上,而且认为“五山神”是来自江南的“正显神”,而非传说中的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封号。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理论常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当人们提到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的时候,“审美乌托邦”几乎已经成为它的代名词。然而,通过对隐藏在“审美乌托邦”这一评价背后的那种普遍信念的存在论基础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表明,这一公认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这一评价的得出与形而上学之基本建制对日常生活的统治紧密相连。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为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之基本性质的进一步认定和研究澄清前提。  相似文献   

15.
爱情“花儿”在河州型“花儿”的传统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它们是整个河州型“花儿”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类型“花儿”的精品。由于它们产生得最早,流传的时间最长,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的传唱者反复加工修改,千锤百炼,数量多而质量高,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品种,爱情“花儿”是以爱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但是,爱情作为人的生活内容,又同其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说来,爱情“花儿”又是一个社会生活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看到社会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各个方面。因此,爱情“花儿”所反  相似文献   

16.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诗《复活的翅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的翅膀》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一首宗教诗,这首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赫伯特象形诗中的杰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象征艺术的独特运用,把诗歌的外在形式与所宣扬的宗教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问世起,便家喻户晓、“童子解吟”。经过十二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今仍然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它只不过是一首以皇帝及其宠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诗。是它对“汉皇”、“杨妃”腐朽生活的揭露批判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吗?是它道出了封建君主荒淫误国的千古遗恨吗?为什么《长恨歌》具有如此巨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者在这首诗里实际告诉了人们一  相似文献   

18.
“花儿”研究与“花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学”著作出现之后 ,“花儿”研究走进了低谷。对“花儿学”的新理解———从“花儿”研究的其他领域 ,可能会使“花儿”研究范围得以开拓 ,但实践此研究方法的条件难以轻易完备。因此 ,对“花儿”研究的预测是 :过去的热闹局面不可能重现 ,但随着上述理论、方法的宣传和实践 ,有较高学术质量成果的出现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9.
“花儿”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西北回族与“花儿”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从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的独特视角分析“回族花儿”的混合语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揭示“回族花儿”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共性,并由此对“回族花儿”做出较为宽泛的界定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花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若行云流水不枯不竭,不息不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唱在洮岷山川、临夏大地、河湟两岸,响彻贺兰山麓、天山脚下。花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它独具的风姿所显露的艺术美分不开的。花儿的艺术美表现在多方面,但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却莫过于花儿的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