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又是领袖群伦的杰出学者,在思想启蒙、文化革新方面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所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可以说,近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与梁启超的名字紧相关联。他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对文化问题,诸如如何对待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近代随西力东渐而传入的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适应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的新文化,进行过颇为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本文拟通过考察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心路里程,对今天依然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之冲突,几乎使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对西方殖民侵略和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维护民族主权的双重选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于中西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根据孙中山先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可将其文化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辛亥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牛济《人文杂志》编辑部中西文化在近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接触.那么,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认识?这种认识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胡滨先生在其主编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中...  相似文献   

4.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和爱国主义的重要课题。太平天国作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巨浪,从一开始便与西方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渊源。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下,太平天国大胆使用洋枪洋炮,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并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继平 《云梦学刊》2003,24(2):50-52
近代中国文化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下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的近代性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通商、遣使、求学、传教、游历、翻译等形式进行的,它表现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由冲突到整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术界虽没有专门设题阐发,但在论述曾氏的洋务思想与实践时则有诸多方面的论及。比如曾国藩能够正视鸦片战争后的现实,勇于承认中国文化有不如西方文化之处。又如,曾氏首次设译馆,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书籍,为中国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再如,曾氏首次奏用清廷选拔幼童出国留学,开了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先河,由此诱发了对中国旧式教育体制的发难,使中国旧式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接轨成为了必然,如此等等。其实,这些观点无一不说明曾氏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兴起了“中西文化研究热”,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一批有份量的著作,如:《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丛书》《中国文化展望》等,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从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旅程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基本都承认: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碰撞、融合的时期;中国近代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9.
<正> 如何认识中西社会和中西文化差异,是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自然也就很值得深入探讨.对孙中山的文化观及其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近年不少学者已有专文论及,大体肯定了孙中山在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其思想主体的同时,也积极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以为补充,而对孙中山在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局限及其与传统儒学之关系却较少作细致的、系统的剖析.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透过孙中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侧重分析其政治观、文化观、伦理道德观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及其与传统儒学的关系,谈谈若干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正>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引起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问题之争,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中国固有的心理构成、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和认识定势飙转豹变。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这个大变动的巅峰。他与其时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观的基础,同时在青年毛泽东身上,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心理沉积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实验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并曾长期作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存在.而整个现代科学则基本上是近代自然科学传统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鉴于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必定存在有冲突.或许,上述认识作为基本思想动力之一,致使五四时代的先驱们在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鼓舞下,兴起了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反省与检讨的运动.不过,那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与检讨,是在以整个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开始了在比较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变革的过程中,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经历了中间的制度层面,最后深入到文化本质层面,最终完成了对西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完成了近代中国文化观的最终革新.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中寻求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想资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的异化问题而引发的保守传统道德的回应,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还要面临一个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问题,"中体西用"成为了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依托的市民社会、人文主义价值等前期思想资源,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所缺失的,这使得创新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1840—1949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伴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引进,传统逻辑系统输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西方逻辑的渗透,不仅为人们印证、认识和评判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提供了参照系,而且直接刺激和促成了近代学者对世界三支逻辑传统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方法研究逻辑史是我国近代逻辑史研究的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2004年1月8日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150周年诞辰,本刊在此发表一组论文,评述他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杰出贡献,作为对先贤的诚挚纪念。近代中国是社会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十分激烈。作为一位大思想家,严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黄顺力先生把严复放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长过程中去考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这一…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西方文化蜂拥而至,与中国文化冲撞激荡,比较中西文化成为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有着近百年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对于这一历史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中西文化比较仍然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课题。这里试图对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史作一宏观的考察,指出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矛盾。一、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逻辑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逻辑展开:就研究对象而言,是文化结构的逻辑展开;就研究的主体而言,是认识过程的逻辑展开。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该刊内容丰富而庞杂,它将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到中国,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不仅对先进的中国人士有着启蒙作用,而且有助于中国早日开启近代化,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报刊业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代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中西文化之会通》评介□黄奇峰严复是十九世纪末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天演论》中所介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给当时的中国人的震聋发聩的启蒙影响,风靡一时。对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