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产业的边缘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日益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正向国际性的制造中心发展。然而,中国的制造产业由于科研创新能力的薄弱,以高生态成本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和低劳动力成本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作为其“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短期内虽能获得成功,但却潜伏着将被边缘化的风险。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产业中10多个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产成品中的技术贡献率以及利润贡献率的数据调研,实证分析了边缘化产生的关键要素,剖析了边缘化的形成机理,并最终从产业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 ,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 ,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 ,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 ,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 ,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 ,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 ;因而 ,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 ,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定义、特征、类型、成因、影响、边缘员工困境、防治、实证8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学者们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在员工边缘化的管理理论基础、员工边缘化的判断标准与量表开发、组织员工群体边缘化、边缘化员工的利益诉求与维护、不同层级的员工边缘化以及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6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逐渐显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作为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有其社会结构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权利边缘、文化边缘和经济边缘。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财政投入等,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消除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而存在,但它却处于非常尴尬的“边缘化”境地。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渗透与影响以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硬笔书法边缘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硬笔书法本身存在弱点;硬笔书法教学在各级学校中处于弱势地位;硬笔书法创作上过多受毛笔书法的影响;对作品外在美追求的偏颇以及硬笔书法理论研究不够系统和专业。  相似文献   

7.
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边缘化是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第一人称 ,同时又具有第三人称的某些特点 ,能够讲述按照逻辑与常识第一人称叙事者所不知道的事情。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边缘化是叙事的两个基本原则———现实生活与叙事的内在自足性相互妥协的结果。它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人称叙事者人物角色的淡化、第一人称叙事者人物身份的虚化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暂时退出故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它表现在性别职业及部分女性职业下沉,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男女两性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的扩大。造成此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制度存在缺陷,男女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差异,女性主体意识低下和就业动机的不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劣势,就必须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意识社会决策主流化,完善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转工是我国特有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以一个具体村庄为样本,探讨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性因素和个人性因素是如何影响农转工人员从边缘化到再边缘化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具有更广泛解释意义的再边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为立足点,分析区域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以及山东省技术创新现状,提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丰富和合理配置区域资源、营造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动力的提升等,从而增强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与京、沪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大北京”“大上海”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区域经济的战略,以“大北京”“大上海”的广阔视角找准秦皇岛的位置,并占据这个位置,关系到港口城市发展的未来。为此,必须构建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港口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问题,应采取措施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主体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组成,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与环境相互协调,各创新要素协同作用,开放配置资源的网络系统。我们深入探讨了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研究表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三者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理分工,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桥梁、纽带及支撑作用,能有效地完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明确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本文对国际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关于区域创新系统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归纳 ,指出在整体研究和主要分支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 ,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借鉴国际研究成果 ,开展相应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其演化是各个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物流复杂系统的组成和自组织运行特性,并以生物种群和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相似性为基础,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生态位理论探讨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阶段,同时根据各阶段演化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方程,从而为区域物流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物流活动网络系统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趋势,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化的体现。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整合、协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亟需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区域物流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推进"海西先行"政策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构筑农村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关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农村物流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因此,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产权制度设计、财税制度安排、土地制度创新、社保制度健全及监管制度完善,以及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创建,构成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体系框架,也是实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学界在区域创新的研究中,针对中部地区尤其是安徽省的区域创新研究文献比较缺乏。为此,分析了2009-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状况,并将其与中部5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物流园在规划、建设及政府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地区物流园区发展优化的对策: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遵守市场规律,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强化物流园区运营;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20.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产品创新项目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产品创新项目的风险管理己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是产品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产品创新项目成功关键。本文从企业产品创新特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具有企业产品创新特色的、个性化的产品创新项目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