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举旗帜提高素质做人民公仆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虹一、高举旗帜,认真学好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也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和理解邓小平理论所形成的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小平同...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水电事业发展很快,截至1987年底,全区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6.8055万千瓦,对各项建设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广西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计,广西理论水能资源约1752万千瓦。其中可能开发的有1418万千瓦,占我国可开发水能的3.7%,居全国第六位。在沿海各省、市、自治区中居于首位。其显著特点是山区多、平原少;沿海多、内陆少。丰富的水资源,为广西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其中可供小水电的开发量为350万千瓦,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读了吴兴春的模范事迹,心情非常激动.吴兴春同志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工作干部,不愧是雷锋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所有革命干部,尤其是所有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广西僮族自治区人口近两千万,兄弟民族人口占百分之四十四,有大量的汉族干部  相似文献   

4.
1958年的金秋,张延杰同志迈出师范院校的大门,兴致勃勃地走进民族学校——郑州回民中学的校园,开始了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作为回族的一员,又被分配到回民学校,自到校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坚定的信念:为民族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她辛勤地耕耘了30多个春秋,用心血和汗水滋润着这块沃土,培育出茁壮的幼苗.在这里,她做过教师、教研组长,副校长直至校长;在这里,她先后当选过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在这里,她先后被评为市模范教师、省模范教师和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在改革的道路上勇于开拓改革开放的浪潮遍及全国,张延杰同志在郑州回  相似文献   

5.
我于1954年出生在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寺附近一个牧民的家庭 ,是桑科草原和富有灵性的大夏河水赋予我藏民族粗犷坦率的性格 ,是牛背和帐蓬的牧民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1978年2月 ,我从中央民族学院完成学业在夏河县参加工作。大学时代所学到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为我后来搞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些理论和专业知识 ,使我逐渐步入了成熟 ,从一个乡镇的文书走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办主任、宣传部长的岗位。1996年 ,党和人民把我推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的工作岗位。甘南藏族自治州 ,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  相似文献   

6.
他们从喧闹的城市走来,走向冰雪消融的原野,走向溢满甜蜜的大千世界……初夏的风刚刚闪动羽翅的时侯,我们和他们在塞外青城相识了。他——邵金旺,是扶着大青山长大的。那蕴蓄着追索和求实的目光里,闪烁着一种桀骜不驯、任凭什么风浪也不折服的性格。她——张家骅,一个娇巧灵透的南方女性。50年代末,她辫子一甩,来到了塞外草原。 1956年,邵金旺从天津师范学院(今河北大学)肄业,到内蒙古农牧学院执教。两年后,毕业于北京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是信息加速更新的时代,推动社会日新月异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则是教育事业,而教育的发展又取决于教师.要适应当前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外,还应献身教育,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热地,男,藏族,中共党员,1938年8月出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重要领导职务,参与西藏自治区稳定与发展各项重大决策的研究和实施,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倾注了大量心血,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吴端 《民族论坛》2012,(9):20-21
<正>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1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任务。目前该学院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425人,涵盖38个少数民族,其中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85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305人。在新疆籍、西藏藉学生中,不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日常交流大多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0.
吴端 《民族论坛》2012,(5):20-21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10所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任务。目前该学院有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425人,涵盖38个少数民族,其中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85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305人。在新疆籍、西藏藉学生中,不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日常交流大多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1.
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纳西文化的鼻祖。1922年,他于38岁时到达中国西南部,来到丽江。从此,他在这里度过了27年的时光。最初他是为美国农业部收集云南地区的动植物标本而来的。后来,他深深地爱上了神奇的纳西文化,把在丽江的工作重心转向研究纳西文化。洛克服务于美国3个权威机构: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他一边采集植物和飞禽标本,一边进行拍摄。那时,他认为自己是一位探险植物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热情投放到了他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们——纳西人当中。1884年1月13日,洛克出生于…  相似文献   

12.
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祖国的统一、独立和完整而献身的杰出人物何止万千。西藏和平解放前夕,惨遭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毒杀而壮烈殉国的藏族爱国人士的楷模——格达活佛,就是其中英气豪发、才华横溢的一位。格达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于1903年(清光绪29年)生于四川省甘孜县白利土司辖区的德西地村。父亲是白利土司属下的一名差巴。1910年格达被选为甘孜县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在巴东的山川大地奋战着一支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水电队伍.他们中有外地来鄂西支援山区建设的大学生,也有土生土长的土家汉子、苗家小伙.陈鹤龄:已故鄂西"老水电"、土家族工程师,是鄂西水电事业的第一批拓荒者.1945年他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高级职校水利班,1963年设计、指导施工的无源洞水电站,使巴东山城第一次用上了电.不久,他又设计建成了巴东第一个农村乡村水电站.他踏遍了巴东八百里山川,先后参加测量、设计、安装了25个  相似文献   

14.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07,(7):F0003-F0003
<正>湖南省临湘永巨荣业有限公司所在地——临湘市聂市镇,濒临洞庭湖,紧靠龙窖山,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拥有得天独厚的盛产茶叶的条件。历代聂市人,  相似文献   

15.
从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镇高岭村一个贫苦瑶家走出来的房卫党,1968年初中毕业,次年就参了军,并在部队入了党。从1973年退伍回乡担任基层干部起,直至当选为县长至今,房卫党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家乡。连南瑶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山区贫困县,曾被广东省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 6个特困县之首。这里封闭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源匮乏,经济基础非常薄弱。1995年3月,当房卫党上任时,夜不能寐。他走遍连南的山山水水,苦苦寻找经济腾飞的起跳板。  相似文献   

16.
巴东县地处长江三峡,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大山脉,长江、清江两大河流横贯全境.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巴东县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巴东在以小水电开发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巴东县的水能蕴藏量达23.72万千瓦,可开发的16万千瓦.以长江为界,江北发源于神农架的沿渡河水系和江南的泗渡河水系,成为全县水电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宜昌市共有土家、回、满、苗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3.0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37%,除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外,全市共有散居少数民族人口48176人,其中宜昌市城区23957人,占48.7%。近几年来,宜昌市在城区民族工作中,办了一些实事,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紧迫感。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特别是 1984年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我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  相似文献   

19.
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上的红其拉甫海关,位于19世纪50年代著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故事的发生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那里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88,%其中塔吉克族有2700多0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帕。米尔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2%,生物学家称它为“生命禁区”。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红其拉甫海关建关29年来,这个由塔吉克、维吾尔等5个民族组成的高原边关,虽地处艰苦环境,但历任班子和全体关员始终高扬民族…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建始县的大山里,一个地道的土家族村庄。四五年来一直飘泊在北京,常常怀念老家的风土人情,特别想回家过年。去年冬天回去,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了观察,发现一些原本熟视无睹的现象也值得思考,比如一日三餐食谱的变化,以及对向王老爷祭祀仪式的变化等等。岁时节令,是一个民族文化集萃的时候,平时隐藏起来的、被淡忘的、最有特色的习俗和习惯都在这时候显现出来。所以,民族学专业毕业的我,有意识选取除夕作为观察点,按这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把除夕划为三段,即早上生火、下午供神、晚上团年。以这三段时间三件事为基点进行民俗学的描述;同时,与 20世纪 80年代自身的经历以及有关土家族年节习俗描述的文字资料进行比较,对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