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不是一件寻求另一类似含义的简单事,而是寻找适当的方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说明.作为一个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而且要熟悉两种语言各自蕴涵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相辅相成。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因此,译者必须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差异与翻译相对等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译出语与译入语所属的两种不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其影响和制约。一般说来,两种语言的纯语言障碍比较容易克服。但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反映则较难克服。这是因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代表不同的文化,它们的语言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译文不可能达到与原文绝对完美的信息等值,即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而言。本文拟从韩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来探讨翻译相对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极大地影响了广告语言的翻译。在广告语言翻译中 ,译者可根据动态等值的翻译理论来处理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英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对两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中国文化和土地密切相关,英国文化与水紧密相连。作为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揭示和体现两国文化截然不同的特性。本文通过直接与间接对比来印证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与反映。  相似文献   

7.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利用音或义的巧合,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含义,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效果。虽然英汉双关在构成上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不同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大多数英汉双关语不能用相应的汉英语来翻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语言来替换另一种语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表达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方式和用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翻译技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把握词汇的意义尤其是文化内涵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两种语言间词汇的文化差异,即1.所指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2.所指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3.只在一种语言中独有的文化词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时主要采用1.移译;2.音译;3.音译加注;4.意译这四种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趋同性。众所周知 ,由于多方面诸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等等因素的影响 ,语言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增多 ,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无论形式、结构、内涵都趋向同一化 ,同时两种相异文化的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几个语言现象方面来探讨关于语言的差异性和趋同性  相似文献   

11.
评哈金森和沃特斯的学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弄清人类如何学习第二语言这一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语言学习理论模式,解释人类如何学习语言和开发语言能力。这些模式各有其长处和缺陷。本文着重评论了哈金森和沃特斯所提学习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中介语僵化(又称石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广泛而又必然的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注意。从(一)语言僵化现象的理论概述;(二)导致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三)语言僵化现象的防微杜渐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类 ,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 ,指出了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 ,提出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 ,对以往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了辨析和比较 ,提出“语文即语言的文化”的观点 ,旨在揭示语文既是语言工具学科又是人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从而矫正语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种种偏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将词汇文化分为无对等词词汇、有着很强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词汇、习语以及礼仪性的客套语四类,探讨了英语词汇对英语国家文化的透视功能,揭示了词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与文化密不可分的事实,同时指出了剖析词汇层面的文化内涵是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弓先生引进并阐发的"寻常词语艺术化"观点,是修辞学中一个极富生命力和探讨价值的命题。但由于论述不够细致、具体,往往让人不得要领,更难以把握规律,这就削弱了它的理论阐释力和对言语实践的指导作用。寻常词语的艺术化,还应满足有机整合、高级链接、位置适贴的条件。实现"艺术化"的方法,主要有兼类法、异配法、显隐法、多指法、移植法五种。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兴起于上世纪40~50年代,它试图证明语言习得机制的普遍性,语料分析法是它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语言的词素、句法结构和语用特征等内容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对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不随母语和学习者年龄的差异以及习得过程中监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论假设,无疑可以极大地增进学习者的信心.但目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充分性问题、"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不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以及"准确度顺序"等于"习得顺序"的研究前提等都受到学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225份英语学习策略所做的问卷调查,揭示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认知、元认知和社交策略上的不同,说明了加强策略培养的重要性,以期为教学提供帮助,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学习者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其语言习得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话语。目前,教师话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而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尚未引起专家、学者和语言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作者在对教师话语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师话语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教师话语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教师话语就像一根线,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串连起来,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言语交际活动,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通过双向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因此,教师话语对中国课堂英语教学的启示:改变教师角色,通过课堂互动来平衡输入输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改变单一提问模式,对回答积极反馈,降低学生情感过滤;提高教师话语质量,优化学生语言输入。  相似文献   

20.
从名词状语的特点、构成及语法意义3个方面,说明名词状语的使用体现了现代英语越来越能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结构,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