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白族聚居之地。明清时期,朝廷在湘西设立了九溪卫麻寮所,加强对少数民族统治。从此,许多地方官吏、文人墨客就游览了索溪峪、张家界等景区,留下了珍贵的诗文。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土家先民信仰道教、佛教、祭祀土王,因此留下了许多寺庵、宫观和土王庙。又因为土家首领向王天子在武陵源名景名胜区举行农民起义,所以,保留了无数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2.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针对其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从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生态型基础设施、发展新型生态旅游项目和实施生态旅游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其旅游业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另一方面由于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致使产生了局部的环境问题如水环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坏及违章违法建筑。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武陵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科学教育工作部业已成立。经建设部批准,该部挂靠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常工作。科教部主要负责统筹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部和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教育与科技的对外合作交流,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风景区职工的岗位培训等方面,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肩负着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然而 ,现阶段我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日益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问题。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 ,提出风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保护、开发和建设景观资源,调控区内人类活动的双重任务。通过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该类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旅游发展应抓住重点,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丰富;旅游发展要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培育“大旅游”、“大发展”观念,从周边区域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后劲;理顺体制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整顿旅游服务环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引导管理,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南崀山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较好,风景区以典型、完整、罕见的丹霞地貌闻名国内外。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崀笏村、崀山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村庄的建设模式,探讨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突出"新"农村的"乡土"新内涵,以期为风景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及法律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资源既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又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破坏十分严重,各种错误的思想与理论流行,而由这些思想和理论衍生出的许多错误行为,更加速了风景名胜区的毁灭。风景名胜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恢复原状,人类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同时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也使人类无法再了解自己的发展历程。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位于湘西北武陵山的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到张家界之前,笔者以为这里就是一个森林公园景区。2007年初夏慕名来参观游览,才知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只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四大景区之一。作为张家界市的武陵源区,除了下辖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还包括了索溪峪、天子山、杨家寨三个自然保护区。只是由于森林公园张家界成名在先,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所以人们仍习惯于将武陵源景区叫做张家界。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备受关注。在区域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将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力划分为风景名胜区资源吸引力和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地位两方面,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04-2009年天池景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出天池景区资源吸引力日益增强而市场竞争地位有一定波动,最后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曲院风荷景点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线索,结合山水画、版画、照片、测绘图等图像资料,梳理其景观格局变迁历程,分析演变中景物间的联系,并对各时期园林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南宋麯院时期、元代至明代衰落时期、清代更址重建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公园化时期。认为清康熙年间曲院的迁址与更名是景点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举动既使古老的景名得以延续,又使景点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园林建筑与环境的营造围绕“曲”这一主题展开,代表人工的“曲院”与代表自然的“风荷”体现了该景点人工建筑与自然景物并重的审美主旨。通过分析整理历史图像资料对于今人了解古代园林变迁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浙江省金华的双龙风景区青山绿水无限,溶洞奇险壮观,吸引了广大游客观光游玩,但游人在观赏奇异秀丽自然景色风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这些迷人的景观背后蕴藏着的无形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景观文化,神秘的大仙崇拜文化,神奇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等。对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的分类开发和保护成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点介绍是一种功能性非常突出的实用文体。具体来讲,旅游景点介绍主要具备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在语言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旅游景点介绍有注重理性与写实,语言简约而流畅,句式严密,在信息的设置上突出信息传递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旅游景点介绍英译在进行文本信息转换时,在表达方式等方面要尽可能符合英语的习惯和模式,具体体现文化词语翻译、句式的调整、原文到译文风格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宝力根寺风景区旅游市场营销力度相对薄弱的问题,对其旅游项目开发与宣传进行策划,提出适合于阜新地域特点和具有宝力根寺风景区特色的旅游项目及宣传营销策略。指出根据宝力根寺风景区的特点,主要面对乡村旅游市场,其形象设计应定位为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休闲度假村,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为开发佛家斋菜、野菜宴、骑马射箭、生态农业和经典别墅等旅游项目,实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开拓旅行社和散客两大群体的营销渠道策略,品牌宣传、区域与户外广告相结合的宣传促销策略,并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QFD工具应用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中,并以我国著名旅游景区九寨沟为观测点,通过网络调研及KJ法对游客声音进行识别归类,通过旅游景区质量屋的构建,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的输出项以及重要度排序,进而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这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实施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旅游景区有效地应用QFD工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重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核心景区即石象路至宝城段,本文着重分析此核心区的植物景观。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的量是帝王陵寝等大型园林营建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满足了量的需求,才能满足美的需求。明孝陵核心景区植物景观遵循自然,在自然中合理创造规则景观,实现了规则——自然的过渡。核心景区内每个景点植物配置不尽相同,但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陵寝植物景观意图。植物景观注重因地制宜,同时植物景观融入了景观营建的精髓,充分展现了植物造景的七性。  相似文献   

18.
"五个统筹"背景下的风景区居民点调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同时也给风景区内部和周边居民点带来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居民点问题在当前每个风景区中都是确实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在"五个统筹"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以苏州澄湖为例,探讨了风景区居民点调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游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仅位于四大佛教圣地之末 ,而且在本省也落到绵山之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区旅游形象笼统模糊、并缺乏相应的宣传口号。文章分别从自然环境、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建筑四个方面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做了基本形象设计 ,并提出了“清凉佛国五台山”的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