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于粉细砂、粉土或粘性土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起置换加固作用.本文依托某水电站淤泥质砂土坝基加固工程,初步分析碎石桩置换加固的作用原理.由于淤泥质砂土的力学性能较差,碎石桩振冲施工后,桩体和周边土互相混杂,一方面碎石被挤入周边土体当中,增强了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另一方面,桩孔周围的淤泥质砂土混入桩体中,填充了碎石之间的孔隙,对提升桩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作用,但也大大降低了桩体的排水能力,对地基抗地震液化不利.现场不同的检测方法较好验证了上述机理分析.结合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评价分析该碎石桩工程加固效果,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公路改扩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地基处理前后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响应,计算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发挥率,确定应力控制层,制定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主要结论为:路面底基层的强度发挥率最大,为路面应力控制层;通过改变复合地基桩体和格栅参数,同时考虑安全系数,得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05%。对应的处理措施为:桩体模量为10.0 GPa、桩体长度为15 m、桩体间距为2.0 m;格栅模量为1.0 GPa、格栅长度为7 m。  相似文献   

3.
结合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际进行了单桩、三桩复合地基静载荷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随板底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应力逐渐向桩顶集中;距离桩边不同位置处的桩间土应力沿桩径方向呈非线性分布;相同的板底应力条件下,单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大于三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该结论可为类似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的建设得到飞速的进步,地基处理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最近二十年的工程实践,各种不同类型的针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层出不穷,许多新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如真空预压法、锚杆静压法、孔内夯扩碎石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等的大量涌现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其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现场载荷试验,并被公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结合工程实测资料,讨论了用该法确定水泥土极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取值问题,提出用相对变形S认的取值是合理的。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水泥土单桩静载荷试验、单极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比分析,说明用一组极和桩间土所组成的单元作进行承载力试验,更接近实际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和承载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压灌桩复合地基处理在某高层建筑的成功应用,阐述了深孔压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该地基处理法的施工特点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桩-网复合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网复合地基,集中了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直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两种单一型地基的特点,从设计思想上来讲可以布置成极稀桩,从而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具有良好而独特的技术经济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经削山填谷后的山区新填土区域,填土厚度变化大。若不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其上方的建(构)筑物极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其使用。以十堰基地迁建项目为依托,对采用不同能级强夯+注浆+DJP桩加固新填土地基的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削山填谷区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动力触探测试、单桩静载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等试验数据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地基整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组合、新工艺。本研究为山区建设中削山填谷区域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深层搅拌桩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而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在我国软土地区得到广泛且成功的应用.但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影响其应用前景.为此,本文深入地进行了深层搅拌桩的室内实验、现场测试及复合地基现场测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合石家庄市制酒厂住宅楼工程复合地基施工。主要介绍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重点阐述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和变形模量。以验证复合地基设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