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杨志玖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他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从意大利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初离华。他的《游记)},不仅详细记录了元代中国的政治事件、物产风俗...  相似文献   

2.
西方对中国长城和印刷术的最早介绍──16世纪欧人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两大补遗吴孟雪中世纪游历过中国而又留下记录的欧洲人,首推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他的《游记》在东西文化交流史和世界地理学史上的意义,用一句话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1)但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3.
广州话与壮侗语的后修饰成分比较研究黎意0.1在修饰关系中,上古汉语可能曾存在过“正+偏”的结构,即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甲骨卜辞中的“丘商”、“自喜”,《左传》中的“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等地名都反映了这种语法规则。当汉语...  相似文献   

4.
蒋华 《理论界》2010,(3):167-168
公园常以人名或地名或历史事件来命名;这类人物对中国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极具纪念价值;地名可能具有突出的地形地貌,或是神话传说等;历史事件也常是对中国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公园名称在音节上大都采用"双音节+双音节"结构模式;这符合汉语求对称的习惯,也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罗江文 《学术探索》2014,(2):124-130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体现了峨山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彝语地名或被借入到汉语,或被汉语地名替换,从彝、汉地名的转换,可以看到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导师李如龙教授李如龙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首届理事、中国地名学会理事,我校中文系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如龙先生1936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195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73年调福建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如重姓氏、尊孔子、讲究宗法、奉行避讳制,这些都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汉语地名系统,使汉语地名具有浓厚的政治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存在着全拉丁化和"专名音译,通名意译"这两种做法,这种情形给地名译名带来了混乱。从地名的本质属性、汉语语言和汉语地名的特点来看,两种译名体系各有其存在的理据和利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联合国地名标准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及我国的地名英译实践,细化译名体系,促进本土地名译名的标准化,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所谓“那”文化,即稻作文化.打开亚洲地图我们会看到,在珠江水系流经的地带,分布着许多冠以“那”(或“纳”)字的地名,其中又以桂西的左江、右江和区江沿岸最为密集.这类地名,亦散布于滇南、黔东南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等相连地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那”字地名所分布的上述日域,正是壮侗语族壮泰语文诸族—中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越南的依族、岱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等民族的家园.而“那”牢地名最密集的地区,亦即是自古壮族及其先民西瓯、骆越部族聚居的腹心地带.这种独特的地名景观及其分布格…  相似文献   

10.
安阳新考     
安阳新考陈凯东,陈伟以殷墟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其地名之来源一直以《史记》为依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王“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就是“安阳”名字的出处。近来有人对“宁新...  相似文献   

11.
罗明月  王东 《学术探索》2006,(3):109-116
《水经注》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诸多特点。从地名的角度研究词汇现象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名中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者要重视和发掘这类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元代欣斤塔刺思(Chingintalas)是《马可波罗游记》里所记述的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地理名称。迄今为止,这一地名方位不明,是元代西北地理中一个难解的谜。本文试就这一名称略作考证,还请方家指正。一《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欣斤塔刺思”一章紧接在“哈密”一章之尾和“肃州”一章之前。冯承钧中译本(据颇节法译本)列作第59章,新近出版的陈开俊等  相似文献   

13.
富有特色的云南地名辞书──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云南省)》谢本书近读由云南省编纂委员会编朱惠荣教授主编,吴光范、梁乃英副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辞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云南省》一书,颇为受益。这部图文并茂检索方便,全面系统、简明充实而又...  相似文献   

14.
<正>阿拉伯语和汉语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中世纪早期粟特人定居点的大部分信息。然而,其中记录的地理注释往往含糊不清。数量稀少的粟特语文献在厘清这些问题上也作用有限。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大城市,在中世纪乃至以后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广为人知。与之相对,规模较小的定居点的地名经常被当地人或邻近区域的居民遗忘,后来又被重新命名。这就为我们比定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中的古代地名造成了困难。本文探讨的对象就是阿拉伯语和汉语文献中的两个古代地名。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于“步”“埠”是古汉语词还是古越语词争议颇多,结合古汉语文献、汉语方言、当今地名,试图探究“浦”“步”“埠”的词源,认为“浦”是古吴楚语方言词,与越语中表“渡口”“竹筏”的词以及“虚(墟)”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汉语诗体学》(学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学术精品。读着它实在令人兴奋不已。作者杨仲义先生是湖南怀化学院中文系教授。这部书是他继《古代文学精要》(上、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诗体简论》(中华书局出版)、《诗骚新识》(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华名赋集成》(三卷本,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它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其最大特色和珍贵处就在于创新。一、选题新。中国古代论及汉语诗体的诗论、词论,近现代专门谈论古代汉语诗体的论文、论著,可谓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17.
日僧圆仁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趋于衰退的晚唐时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中国度过了近10年的请益僧生活,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向中国佛教界高僧请益,由于唐朝政府规定所限,未能如愿去台州请益。圆仁将在华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后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佛教活动及唐、日、新罗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书比《马可波罗游记》早400年,被日本学界誉为“东洋学界至宝”.圆仁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追念。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创造性成果———评苏新春的《当代中国词汇学》宋永培苏新春的新著《当代中国词汇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从文化语言学的视界对本世纪的汉语词汇研究作了有价值的归纳,对当代中国词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作了创造性的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19.
《漂海录》是500多年前朝鲜人崔溥撰写的长篇中国见闻录。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价值。日记中记录了大量口语色彩浓厚的对话,为研究当时的口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地名中的儿化、外来语的读音等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与外交部、测绘总局、地名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指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