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小武》开始,其作品多次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这与他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创作是分不开的。他始终用冷静的思维和镜头语言,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描绘着这个真实世界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深入分析其电影《世界》抽象的叙事空间所要揭示的内涵,指出在“草根”情节和“乡愁”意识下,人在寻找自我和社会归属的同时迷失方向,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而导致了社会的“断层”。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导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灰色的青春题材,还是耐人寻味的寻找意识,都体现着他对当下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注,也构成了他作品主题的关键因素。贾樟柯以这种独特的思考和表现手法表达着他对整个社会变革的深刻思索,并引发越来越多的人看清当下现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声势渐显,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常取用当代都市作为空间情境,并以对空间的观察反映当下的现实与焦虑。在他们的电影创作中,空间有着典型的现代症候,如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空间中时间的紊乱,以及空间的功能性失位。这些空间的焦虑是某种社会心理发生改变的症候,而通过影像对现实的针砭与对边缘群体的关怀则是新力量导演们释放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研究第五代电影人发展而成,并广泛被中国研究学者所采用的理论构架已不足以充分阐释第六代电影 人的作品。这一代电影人不再满足于前代导演所呈现的历史与民俗想像,而是将当代城市空间和其年轻的承载者作为 关照对象。  相似文献   

6.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电影作品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电影的人文传统,从《小山回家》到《二十四城记》,一直都保持着以纪实为主的创作风格,不仅体现了巴赞电影本体论的观点,而且注重艺术世界里的真人真事以及时空的真实性。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影寻求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从影路线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10,(7):7-7
5月22日晚,电影《80后》巡映到了南理工。导演李芳芳及演员刘冬、伊娜,还有主题曲演唱者张靓颖等一众80后主创亦到场与学生们交流,影片得到了大学生的共鸣。导演李芳芳对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这一代人相当自信,她说:“80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上一代人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影片的魅力在于他在表现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赋予了具体的、三维的立体空间以时间的向度,从而使其具有了四维性和鲜活性。只是不同的影片表现了转型期中国不同阶段的时空。以时间为线、空间为点,用时间的线穿上空间的点,就可以很明确地梳理出贾樟柯电影的时空线索,凸现出他对转型期中国的关注,对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10.
再耐心一点     
2005年到2007年似乎是青年导演们集体发力的时期:2002年《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3年没拍电影的青年导演张一白一口气拍摄了两部电影《好奇害死猫》和《夜上海》;自《惊蛰》之后3年未拍电影的王全安完成了他第3部作品《图雅的婚事》;陆川自《可可西里》之后终于开拍《南京,南京》;2007年1月8日,王小帅的新片《左右》关机;1月19日,张扬的新片《落叶归根》在全国上映。1月9日,电影局、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青年导演电影创作论坛”开幕。1月17日,2007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电影局通过了青年电影导演资助计划:为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45岁以下、取得过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提供政府资金支持。今年已确定扶持的青年导演有16人,包括陆川、王小帅、徐静蕾、贾樟柯、宁浩、宁才、乌兰塔娜、张扬等。  相似文献   

11.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通过对张艺谋艺术创作的全新观察和独特阐释,在深刻揭示张艺谋确立电影大师地位的同时,探讨他如何超越电影导演身份,从而树立其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大师的“新张艺谋现象”.文章主要从三个维度对张艺谋“另类身份”进行“言说与解读”:一是张艺谋的影像身份:电影界内创造的辉煌;二是张艺谋超越影像的视觉艺术大师身份——“跨界”的勇气、追求与成就;三是张艺谋“跨界”创作中“相同”与“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合伙人》在向观众讲述三位主人公成功历程的同时,也重释了成功经验。这一重释建立在导演陈可辛独特的讲述策略的基础上,他将主人公的成功历程与他们不断转换的身份意识相沟通,用异于传统男女叙事伦理的手段以线性的发展脉络来表现女性如何实现逆袭,从而建构男性的身份意识,重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式成功故事。此后三者身份地位的翻转变化,则是他们重构人生理想蓝图的催化剂,重逢的遭遇成为加速理想实现的动力。在诠释成功的同时,陈可辛也努力在召唤青春记忆和友情伦理,这使得影片散发出浓厚的怀旧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主要得益于陈可辛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14.
张杨在新生代导演中算是比较另类的一个,最初他就是以商业电影导演的身份踏入导演行列。十五年间,张杨作品不断,其电影风格一以贯之。平民性的文化视角、都市温情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传统主流文化的认同和回归令人印象深刻。张杨的作品虽有不足,但透过作品,观众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精致流畅的艺术才气。  相似文献   

15.
电影《嘉年华》以女童性侵案为视点,将几位女性的命运融入其中,描绘了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以《嘉年华》中三位女主人公小米、小文、新新为对象,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切入,具体分析当下男权社会女性被无意识"凝视"的关系,以及女性如何在被"凝视"的关系中构建"自我"。该电影显示了导演的匠心,这为女性主义电影与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大学影视与文学创作批评中心组织的“《南京!南京!》的创作与接受”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的教授们与该片导演陆川从社会文化及电影史等多个角度,对影片创作与接受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探讨和交流。石川、陈犀禾、葛红兵等教授认为,影片所采用的多重角度叙事,一方面突破了中国抗战题材影片传统的叙事模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的观影困境,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尴尬和争议由此产生。曲春景教授指出,“反法西斯” 环节的缺失是影片创作与接受之间出现错位的主要原因,反法西斯维度的建立是反思战争的前提。金丹元教授、程波和葛颖副教授、黄望莉和陈晓达老师以及影视学院的研究生们从电影的叙事立场与中国观众的观影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葛红兵教授、刘海波和聂伟副教授还谈到了导演陆川对同类影片的超越,认为该片超越了中国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陆川导演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导演阐述,认为将“小概率的日本人与普遍意义的中国人”并置,“是对创作的一种不公平”;所谓表现“日本人的忏悔”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7.
对崛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崛起于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影坛 ,且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日本新电影”与中国电影“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详细地论述了二者迥然相异的叙述风格和电影形态 ,进而明确指出叙事性的主导品格与导演的适度创新是电影作品获得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导演就和导体一样,感应一个东西之后,再通过导演传递给观众,刺激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思考;而电影最基本的是我们进到一个黑屋子里面跟一群观众去共享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地域性跟共通性有的时候并不冲突,他们是你的左右两手。拍电影重要的是讲好故事,而好莱坞游戏规则则是我们应该要很虚心学习的。导演需要和制片人、制作班底合作,导演的电影其实只是导演的电影现象。《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改编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文化视角探讨了电影《响尾蛇》的主题,导演通过虚构一个迫在眉睫的灾难故事,着力批判人类的过度发展模式,表达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忧思,引发观众的生态警觉。  相似文献   

20.
独立董事原本是在美英等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的一种独特的制度。董事会建设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同时它又是公司治理的难点。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推行时间还很短,做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工具,这一制度尚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在我国实践独立董事制度就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