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是晚唐一位才高而身贱、貌美而命薄的女诗人。她出生于长安一个平民家庭,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喜读书,善属文,尤工诗,15岁为补阙李亿之妾,得其宠爱,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至咸宜观为道。鱼玄机至于何年及笄、何年为道,没有记载,故其生年难以确定。皇甫枚《三水小牍》曰:“破瓜之岁,志慕清虚、成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唐才子传》曰:“咸通中及笄,为李亿补阙侍宠。”这两段话互相矛盾,威通初为冠,咸通中为妾,与事实不符,为妾应在为冠之前。笄年是15岁,破瓜是16岁,咸通初为16岁,咸通中为15岁,亦相矛盾。皇甫枚与玄机是同时人,对玄机逸事当较熟悉,记载较可信。《三水小牍》虽为传奇,所记大体有据。成通(860—874)共十四年。初,不出三年。如成通元年至三年(860—862)鱼为冠,是16岁,则可推知她出生于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她后因笞杀女僮绿翘,于咸通戊子(868)秋被京兆尹温璋处死,大约只活了二十三四岁。她十分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为后世文人所嗟慨。黄周星曰:“嗟呼!世间至难得者佳人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是晚唐一位才高而身贱、貌美而命薄的女诗人。她出生于长安一个平民家庭,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喜读书,善属文,尤工诗,15岁为补阙李亿之妾,得其宠爱,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至咸宜观为道。鱼玄机至于何年及笄、何年为道,没有记载,故其生年难以确定。皇甫枚《三水小牍》曰:“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唐才子传》曰:“咸通中及笄,为李亿补阙侍宠。”这两段话互相矛盾,咸通初为冠,咸通中为妾,与事实不符,为妾应在为冠之前。笄年是15岁,破瓜是16岁,咸通初为16岁,咸通中为15岁,亦相矛盾。皇甫枚与玄机是同时人,对玄机逸事当较熟悉,记载较  相似文献   

3.
<正>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下简称朱编)上册.《论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篇末一段的标点是: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又该篇注释第32条说:“唯求……”“唯赤……”两句“同为孔子先从反面发问之词,然后加说以明。”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但是,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中册(下简称郭编)对同一段文字的标点则是:  相似文献   

4.
王通(580—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西)人。曾“秀才高第”,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王勃集序》),是隋初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人皆称之为“大儒”。尽管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当权派谋划,但不见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隋文帝仁寿三年,“龙门正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上不能用,罢归。通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征不起。……大业末,卒于家,门人溢曰文中子”(《隋纪三·文帝仁寿三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特别是居家讲学期间,  相似文献   

5.
“今”字在古文注释翻译时,常被误释误译。如: (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墨子·非攻》) (2) 今有一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同上) 《中华活叶文选》将此二例中的“今”字分别译为“如今”、“现在”;《古文百则》将两个“今”均译为“现在”,二者的翻译都不确切。首先从句子形式上看,两个例子都是“今……,则……”的格式。这是一种条件复句,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假设,后面的分句说明假设的结果。“今”是复句中的主要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6.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7.
明朝末年,在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山西(今山西宁武)三镇曾大规模兴置屯田。这一带又称为宣云,故此屯田也叫宣云屯田。宣云屯田是很有特色的,其详细情况见于卢象昇在主持此处屯田时先后所上的疏文中,这些上疏辑于一九八四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选编出版的《卢象昇疏牍》。因此,本文实际上是读了《卢象昇疏牍》后所写的一篇札记,实属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所著。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纪"“览”“论”各统子目,凡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成书的年代,据十二“纪”末之《序意》篇说,是“维秦八年”,据高诱注,即“秦始皇即位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 当时已是战国末期,诸候封建割据的局面即将结束,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即将到来。随着地主阶级政  相似文献   

9.
论契丹小字的创制与解读——兼论达斡尔族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大字的创制,文献的记载是比较清楚的,“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新五代史·四夷传附录第一》)。又,《辽史·耶律庶箴传》:“上表乞广本国姓氏曰:……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诸乡里之名,续作一篇,著于卷末……”可知,  相似文献   

10.
《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平不详,死于公元二三五年。他是秦王政(秦始皇)的相国。为了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加强国力,吕不韦厚相结纳,蓄士三千人。他使这些食客各抒所闻,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言。由于十二纪分述四季十二个月的时令和行事,所以书名叫“春秋”;又因为有“八览”,古人也称这部书叫《吕览》。  相似文献   

11.
一、王符及其《潜夫论》 王符,字节信,东汉时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其生平事迹不可详考,据范晔《后汉书》本传等有关材料推断,他约生於章帝建初年间,卒於桓、灵之际,其活动年代当在黄巾起义之前。 《后汉书》以王充、王符、仲长统合传,说王符“少好学,有志操”,并说“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馀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新版《辞海》这样介绍《高士传》(P 4684): 晋皇甫谧撰。三卷。记录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九十六人。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原书记述高士七十二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这样介绍准确不准确呢?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索:一、皇甫谧《高士传》原来记述了多少人?二、今本《高士传》的渊源。首先应该指出,《辞海》新版的介绍,是一个流传很久的看法,几乎成了定论。这是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看法。《提要》说: 《高士传》三卷,晋皇甫谧撰。……案,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曰:“刘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以号知名于世。江苏兴化人。他不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而且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松轩随笔》,见马宗霍《书林藻鉴》),但“词犹胜于诗,吊古摅怀激昂慷慨,与集中家书数篇皆不可磨灭文字。”(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后人为词,学板桥不已。”(《白雨斋词话)今存百廿篇,此为他精选传世之作。在《题陈孟周词后》的序文中记道:“陈孟周,瞽人也。闻予填词,问其调。予为诵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不数日即为其友填二词,亦用《忆秦娥》调。其词曰(略),予闻而惊叹,逢人便诵。……拙词近数百首,因愧陈作,遂不复存。”仅在范县一次就焚词近数百首,可见板桥词作甚多,因精选之严,删余无几,当为叹惜。《板桥词》中“歌咏百姓之勤苦”,抨击黑暗社会的凡三十余首,如《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潍县竹枝词》、《浣溪沙·老兵》、《瑞鹤仙·官宦家》等;怀古抒情词约三十二、三首,如《念奴娇·金陵怀古》、《青玉案·宦况》、《满江红·思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古称陇山,又说六盘山之南段曰陇山。唐之陇州治在汧源(即今陕西省陇县),陇山绵延于州境。今人言及陇山,多据《三秦记》,从文献角度而言,《三秦记》对陇山记述是最早的文献之一,其中没有提到六盘山,说明古人一直即以陇山指称今之六盘山。从《三秦记》记述可以推断,古代诗歌中的“陇头”、“陇首”、“陇水”、“陇坻”、“陇坂”等意象当源于上述俗歌所唱,“陇头歌”等类似诗题也定是由此演化而来。后代诗歌凡是沿用这些题目,运用这些意象所表达抒发的悲凉凄怨的情思也一定是受此濡染而形成某种范式。陇山在唐诗中的有多种指称,其诗意的主体情感多为幽怨哀戚、悲叹呜咽。  相似文献   

15.
司马贞《史记索隐》声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卅(今江苏镇江)别驾,可见江南也曾留下过他的踪迹。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本文音切一依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1972)。  相似文献   

16.
班固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公元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初著名史家及文学家。著《汉书》及诗赋文章数十篇,后人辑有《班兰台集》。曾参加讨论与整理儒经的白虎观会议,奉诏记录、整理了《白虎通义》。据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及《汉书·叙传》载,他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刻苦学习,“九岁能属文,诵诗赋”;长大后,学无常师,博览典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融会贯通,成一家言。其父彪曾续《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未成而卒。班固继承父  相似文献   

17.
《两小儿辩日》节选自《列子·汤问》篇.据《汉书·艺文志》,《列子》的作者叫列御寇.他所著的《列子》八篇,汉代以后散失了.今所传的《列子》八篇,是由晋人张湛收集有关资料编成的.列子生平不详.据传说.他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家中十分贫困,但很有名气.郑国统治者子阳曾派人送米给他,他拒绝接受.后来郑国人民起义,杀了子阳.因列子与子阳没有联系,故未受牵连.(《庄子·让王》)  相似文献   

18.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19.
李贺集题,一千余年以来,无统一名称。“李长吉诗篇,稽唐宋两史艺文志及郑氏通志略,皆日李贺集。后人不欲指斥其名,而依其所居之地以名之,改题曰‘昌谷’。今称李长吉歌诗,从吴西泉本及杜樊川序也。”(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内沈子明书提到,“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一称歌诗,一称诗。王琦所说的“今称李长吉歌诗,从吴西泉本”,实有异于王琦《评注诸家姓氏考略》内所说的话,“吴正子,字西泉,……有长吉诗笺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自彭泽弃官归来,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大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 《桃花源记》问世之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经常在历代许多人的诗文中出现。王维作《桃源行》、韩愈写《桃源园》、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序)》以及现代学者陈寅恪的《桃花源记旁证》等,或追思陶翁,或考辨桃源,或“笑逃秦人”。不仅如此,在当今的地名中“桃源”亦用之甚多。例如,浙江天台县有桃源洞,桐庐县有桃源庄,山东曹县有桃源集,福建龙溪县和大田县均有桃源墟,江苏泗阳县有桃源驿等等,使人不免产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之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