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1,(11):50-50
时下,随着3G手机的普及,选择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多数用户选择上网包月套餐。但由于通信运营商没有实时提供流量预警或预警滞后,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不知不觉超过套餐流量限制标准,因流量超限后收费标准奇高,导致手机费用猛增。  相似文献   

2.
手机听诊器英国一名叫班特利的医生发明了一种手机软件,引起全球300万医生疯狂下载。把这款最新的智能手机听诊程序下载到手机上,然后把手机的麦克风贴在靠近心脏的6个特殊位置,就能清楚地听到心跳声,还能录音,配有显示心电图的功能,可以帮助医生作远程诊断。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2,(4):44
为什么要买智能手机?曾几何时,手机已经不再只是打电话、发信息或者拍些大头照那么简单了。随着3G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人们对手机的概念。现在的智能手机,称为"可以打电话的便携电脑"更为恰当。以往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只要在手机屏幕上用手指轻轻滑动就可以完成了,有些操作甚至比电脑更为快速便捷。用它可以迅速浏览网页、便捷快速地收发电子文件、视频通话、看电子书、拍自己满意的照片,通过网络传给朋友或者发到微博  相似文献   

4.
流量劫持是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或网页的行为,根据对用户上网自主权侵犯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域名劫持和链路劫持两种类型。域名劫持行为通过修改用户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户不能访问目标网站或网页,既触犯了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又触犯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按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链路劫持行为仅对用户上网造成一定的干扰,法益侵害程度较低且不能充足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因而不应以犯罪论处。但这种行为侵犯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公平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5.
上网是电脑最普遍的应用,网络不通会让人痛苦不堪,当遇到网络"堵塞",大多数用户都会手足无措。其实,面对上网"堵塞"问题不必慌张,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检测和解决。在桌面监视网络流量遇到网络不通或者时断时续时,我们并不知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软件、硬件以及ISP都有可能,此时可以检测一下电脑实际接收和发送的网络流量信息。如果流量正常,说明ISP和网卡、路由器等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手机是指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自行安装第三方软件对手机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总称。智能手机能更好地顺应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并且对于厂商来说利润也更高。2009年全球智能手机全年销量达到1.738亿部,占移动电  相似文献   

7.
重庆一名24岁男子,边上厕所边玩手机,一待就是半个小时,最后瘫倒在厕所。如今虽命保住,但却成了植物人,不能说话,无法动弹,完全丧失交流和生活能力。医生称,很可能是缺氧后晕倒,倒地时脑部受撞击所致。大多数人边玩手机边上厕所对于很多人来说,卫生间是"书报间"。以前人们喜欢在厕所看书看报,智能手机出现后很多人便坐在马桶上浏览微信微博,不看完不离开马桶。调查发现,8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上厕所时玩手机,而且排便平均时间比不玩手机的人长3.5分钟。调  相似文献   

8.
木兮 《家庭科技》2016,(6):52-53
正即使远隔万里,依靠手机,人与人之间依旧能随时联系。对于长辈与外出的游子而言,手机更是沟通的必备物品。因此,为长辈选购一部好的智能手机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长辈来说,好的智能手机更应该是合适的手机。长辈对于手机的需求,终究和年轻人不同。那么,怎样给长辈选购一部适用的智能手机呢?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安全标准,手持式通讯设备的表面温度最高不能超过48℃,温度过高不仅破坏锂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锂电池损耗,还可能引起烫伤或者手机爆炸等安全问题。不过,专家通过设备测试高性能智能手机时发现,部分手机表面温度超过了正常标准,再加上夏天炎热,导致手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手机发热的原因手机超负荷运行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智能手机,无非是其具有强大的功能,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通话等基本功能,还附加了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魅力     
张静 《家庭科技》2011,(10):49-50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可以通过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现在,人们喜欢把微博戏称为"围脖",把更新微博叫做"织围脖"。也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微博是一个消息集散地,可以轻松分享、获取各种信息,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任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都可以微缩成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发布到你的微博中,与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手机LBS应用的广告传播策略可以被归纳为:受众精准定位、需求全面挖掘、广告可控投放、营销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广告主可以通过手机LBS应用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与行为轨迹,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受众的精准定位,进而对其需求全面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告可控投放,建立基于位置的用户需求和消费行为的数据库,提升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14,(8):52-52
这款手机指环套件包括可以固定在手机背面的磁性纽扣,以及穿戴在用户手指或手腕上的连接戒指与腕带,可以让手机牢固地“粘”在手上而不影响正常手工劳动。另外,它还配备了自行车支架,方便用户在各种情形下轻松使用。  相似文献   

13.
黄梅 《家庭科技》2014,(3):50-50
正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无论是遍野的郁郁葱葱,还是满树的姹紫嫣红,都让人目不暇接。此时,走出家门拍拍照,让瞬间成为永恒,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平台的普及,让智能手机成为目前最流行的拍照设备,不论男女老少、专业与否,都可以随时拍照。当然,手机摄像头的画质,仍然无法与数码单反、无反相机相比,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增强手机拍摄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8,(9):224-23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依靠手机进行网络社交和休闲娱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解释偏向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解释偏向、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有18.8%存在手机成瘾现象,文科大学生手机成瘾比例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术生;大学生消极解释偏向、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三者两两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消极解释偏向可以直接预测手机成瘾水平,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预测手机成瘾水平。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各自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个人积极地看待事物,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增强个人的归属感,预防和抵制手机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之一。但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对手机过于依赖,逐渐产生了手机网瘾,阻碍了其后期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大学生的手机上网时间、大学生的上网地点和工具使用情况、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大学生的网络体验情况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网瘾现状,其后提出了一系列大学生手机网瘾的预防、心理治疗的策略及措施,希望以此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手机网瘾的戒断。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05,(10):20
目前人们对手机病毒的反应还没有像对计算机病毒那样敏感,但是随着手机的增多和功能的复杂化,尤其是新一代手机都具备上网功能,手机遭遇病毒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手机中的电话簿突然丢失了,或者你在出差的时候手机操作系统突然崩溃,会对你的正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百科知识     
你听说过只用一部普通电话就可以上网吗?笔者最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由北京无限商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办的网站——亚洲语音(http://www.asiavol.com),它专门提供用普通电话上网的业务。电话上网与目前我们使用的互联网一样,也涉及网站、上网终端、线路等诸多内容。但不同的是,电话上网的终端就是电话,线路就是我们天天用的电话网。用户通过普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就可随  相似文献   

18.
顺峰 《家庭科技》2012,(3):51-52
虽然智能手机拥有丰富的软件、大尺寸的屏幕、飞快的网速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待机时间"就足以让买家望而却步。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智能手机每天充电的束缚呢?我们不妨以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从节流上动脑筋,让智能手机更省电。屏幕显示设置硕大的显示屏是智能手机的耗电大户,用户要想省电就应关闭不必要的显示特效,从而节省电量。1.降低屏幕亮度。通过"设置→声音和显示设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起,全球开始大量涌现有关智能手机或无线技术的诉讼案。在经历了40多起诉讼案后,有关智能手机专利的诉讼至今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甚至愈演愈烈。国内手机企业想要打破发展瓶颈,走向海外、进入高端市场,在未来的竞争中遭遇专利诉讼的挑战是家常便饭。对重庆11家具有代表性的手机企业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相比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手机企业,重庆本土企业起步较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核心专利保有量不足。要发展本土企业,提高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实行“行政管理部门、立法机构、企业”三者联动机制。政府要有所作为,加大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立法上可借鉴美国的做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重视知识产权战略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振动来传导声音至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直接被耳蜗接收。这种"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