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毕飞宇小说叙述的是寓言形态的历史和蕴涵于普通民众生活中的历史。通过这种历史的叙述,毕飞宇意在显示思想文化启蒙的艰巨性和急迫性。毕飞宇小说的叙事是在叙事中解构叙述历史和异类叙事。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现当代批评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从概念上看,历史是虚构,历史是方法,历史是当下,历史是建构。从叙事过程上看,历史叙事是情节编织和符号系统。从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上看,历史与文学都是一种语言虚构,历史叙事对文学创作、文学效应对历史叙事具有双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艺格敷词原是古希腊的修辞术语,指一种生动地描述事物的修辞手法,到20世纪中叶,缩小为指对特定艺术作品进行描写的文学类型;20世纪90年代后,其指向文学文本中语言与图像的跨媒介叙事,指语言与图像两种不同媒介在文本中的转换。米歇尔认为,这一转换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艺格敷词的冷漠、希望和恐惧。艺格敷词的跨媒介叙事具有虚构性,其本质上是用虚构克服诗画的“他性”,借此变莱辛划定的诗画相异为语图互通。艺格敷词的跨媒介叙事涉及图像、作者和读者的三角关系,并由此形成了跨媒介叙事的机制:从图像到语言的虚化机制和从语言到图像的具化机制。前者以作者为中心将图像叙事转换为语言叙事,后者以读者为中心将语言叙事还原为图像叙事,二者构成艺格敷词跨媒介叙事机制的闭环。  相似文献   

4.
叙事小说中的元语言功能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语言是把语言本身作为指称和描述对象的语言。Jakobson认为元语言功能是语言的对等解释功能。文章分析了叙事小说中小说人物话语的语码突出、人物言语行为过程描写和隐含作者的语言评判等元语言手段,指出元语言在叙事小说中不仅仅是解释功能,而是叙事话语中的元话语,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也是叙事小说的一个重要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格非的小说中一个最有价值但却没有得到明确阐释的意蕴,在于其富于启示意义的历史哲学意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是影响他的历史观念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格非的历史哲学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由个体处境与个体无意识所支配的历史偶然论与不可知论;二是由文化结构与集体无意识所决定的历史宿命论;三是由个体意识结构与记忆方式、语言以及叙事文本的"诗学"特性所决定的历史(叙事)虚拟论.  相似文献   

6.
布达佩斯学派从政治、需要、道德、哲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后现代视域。其中,他们通过历史展示了现代社会深层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通过历史对现代性文化进行了批判。首先,在他们关于后现代特征的分析中展现出了一种后历史的倾向。其次,基于这样一种后历史的倾向他们对历史意识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批判历史意识发展到现代宏大叙事阶段不能反映现代文化的地理和叙事,提出了能够反映现代世界多元化倾向的后历史意识;批判现代性阶段宏大叙事的目的在于找寻新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解释模式,通过对伴随着现代性宏大叙事而来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宣布只有转变历史解释模式才能理解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而后历史解释模式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历史解释模式,对社会进行的是一种多角度的阐释,本身就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布达佩斯学派运用历史意识和历史解释模式分析的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指向了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解释模式,所以后历史意识与后历史揭示模式可以说是布达佩斯学派后现代视域下文化批判的历史旨归。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的角度,对历史过程进行概括,揭示其历史规律的史学研究,被称为历史哲学、思辨历史哲学、理论史学、宏大叙事等,在本文中作者以历史理论叙事命名。后现代主义否定历史理论叙事三十年后,历史理论叙事呈现出复兴的趋势。作为一种史学样式,它的方法论是什么?学术价值何在?本文运用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理论,从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进行解释,阐述了历史理论叙事的方法论范畴,并对学术上存在的一些争论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8.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侃副教授撰著的《历史·语言·欲望: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主题与叙事》一书,于2008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侃副教授撰著的<历史·语言·欲望: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主题与叙事>一书,于2008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口承叙事作为一种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集体性创作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类型性,以及这种类型性中蕴涵的文化原型,为作家文学创作奠定叙事的基调。以《聊斋志异》中《张鸿渐》及其民俗俚曲版《富贵神仙》、《姊妹易嫁》为案例,分析它们所蕴涵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作家作品情节的复杂性与口承叙事原型交织融合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称谓,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史识是史家、史著的灵魂,它是指历史学家好学深思、富于学术个性、坚持独识卓见的专门之学。历史学家具有卓越的史识,才可能不受流俗干扰、不被任何利欲所动,独立地对于历史做出深邃地判断,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和历史编纂体系,撰写符合时代需要的史书。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历程中,史家的每一项成功的处理,都是因他对客观历史进程有了独具特色的理解和见识,而后他在史书结构或叙述范式上才着意采取了新的表述方法。在历史编纂领域内,探讨历史学家历史见识的高低对历史编纂成就的影响是关键的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李燕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1):114-116
听力教学中,有效的听首先需要听话人的主动参与,而这种参与又取决于听者听的兴趣,它表现为听的学习动机并直接支配着外语学习行为。故事作为易于自然吸收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听力教学中)自然能够激起外语初学者乃至中、高级学习者对其学习的兴趣。本文从故事在教育中的作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教学人员的故事听力教法等方面入手力求探讨故事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期开辟听力教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西游记》研究中,对于玄奘史实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玄奘史实在小说成书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玄奘史实之最终衍变为“神话”,究其原因,是由玄奘事迹本身的超一般想象、宗教题材的神秘性、民间传播渠道的调制三端所共同促成。而《西游记》小说中的游戏色彩、诙谐滑稽特征、取经主人公与实际主角发生错位等特征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经过民间渠道的传播后所打上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16.
皮尔逊教授从文化传统差异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史学研究中对"客体”的过度偏重,以及西方学者更注重主观参与与历史客观的结合的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念及其利弊得失.中方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皮尔逊教授观点的同时,还指出了道德评价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认为历史研究既要主观地从多种角度去考察,又不能淡化原始文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佬》是一部家族史式的作品,讲述了叙述人的曾祖辈、祖辈、父辈及同辈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经历。然而,不同于大多数家史所采用的线性叙述,《中国佬》由书写史实的6个主章和讲述神话传说的12个副章穿插而成,这使其文本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倒错现象。从叙事学的时间理论来看,《中国佬》叙事中出现了停顿、倒叙、频率变换、时间隐退等特征,这有助于作者实现以家史讲述族裔史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死亡与美丽和爱情如影随形,力求达到唯美的最高艺术境界。小说的审美之旅暗含两条平行的主线:与诗人爱伦坡的作品和其创作观点的遥相辉映,以及模拟自然界蝴蝶的变形过程和捕捉蝴蝶的乐趣。不论是诗行中动人的爱情,还是飞舞于空中绚烂的蝴蝶,最后都需要通过死亡使它们的美得以永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已日益意识到自近代以来英国所经历的一场“农业革命”对英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意义。文章着眼点在于从生产力变革和土地所有权转变两个层面来还原近代英国农业革命的历史真实面貌,以此来揭示英国社会上层“贵族乡绅”在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社会精神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这一切都为英国现代化的启动奠定了充分的精神和文化准备。若没有这种精神价值的转变,那么英国现代化的启动和进行将很难得以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人们普遍认为《变形记》表现了人类的异化,但其实《变形记》还暗含有一种更深的意蕴:人类需要语言来相互沟通,而已经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却失落了人类的语言,无法与他人沟通,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实际上还表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性和哲理意味的主题:语言的焦虑。而主人公异化为甲虫则使得读者能够转换一种新的体验角度,从而更真切地体会那种语言的焦虑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沟通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