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了全球职场人士,从金领,到白领、蓝领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职场工作压力的成因、后果,探究缓解和预防工作压力的方法。从而达到使职场人士在压力环境下,保持心理、身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沉重的压力,已经成为当今白领的一个标志,学会"在压力中生存"成为大部分白领在工作落定后的首要本领。有压迫的地方,总会有反抗,在对抗压力生存的大考验中,白领圈子中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3.
职业压力管理——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目前企业员工职业压力现状。北京零点调查公司2003年通过网上对北京415名20岁~50岁的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2%)进行了一次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如下图所示:白领在容易疲倦/缺乏精力、容易生病、脸色不好、与家人和亲戚朋友沟通越来越少、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不愿与人接触、爱讽刺/对人失去好感、容易忘事、难以专注工作、做事费力、忧虑/发愁、迷失感、难以快乐开心、易急躁/发脾气、无法和自己开玩笑等指标上的调查数据中,容易疲劳/缺乏精力占到52%,说明半数以上的白领阶层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衣领看职业,源于西方,开始时社会学家把社会劳动力分为白领和蓝领,主要旨在区分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和服务性质,但后来,白领和蓝领的内涵扩大了,远远超出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含义,而且除白领和蓝领之外,又出现了许多其他衣领职业群体。 ●衣领的职业寓意 自社会学家提出白领和蓝领之后,不断有人把衣领与职业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出现某些新职业群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职业心理问题会严重地影响员工个人的正常生活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对组织运作方面造成的后果往往表现为:缺勤率增加,离职率增加,事故率增加,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积极性降低,用于招聘、培训和医疗等费用的开支加大等。职业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工作环境的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较男性多,特别是白领女员工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索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重点探讨如何运用学生管理策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问题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生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等。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各方对心理健康的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共同推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晓剑 《人才瞭望》2013,(8):89-90
近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的压力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和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给高校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和压力。高校教师是高等院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给不久的将来主宰社会的大学生传播知识的纽带。高校教师的压力问题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大学生、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等多方利益。虽然近年来关注教师压力的研究逐渐升温,但当今社会仍是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压力情况的多,关注教师的少;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今非昔比,他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多、过重的压力,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在所有压力中,就业压力表现得最为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以及思想上产生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有的甚至寻短见,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必须缓解他们的压力。本文就当前的就业形势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独立学院学生也日益变得普遍,毕业生人数也与之相应地逐年增多,就业作为高校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毕业生在就业中择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高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行探讨,找出学生求职就业的心理规律和变化,让高校教师在就业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有实际效果的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求职。  相似文献   

11.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力和教育核心,关注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校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科研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笔者就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和工作压力现状做简单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开发》2010,(6):6-6
中国一线城市里暗涌一股“白领返乡潮”,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欲离开曾经梦想的一线城市,和“伪幸福”说再见。统计显示,中国一线城市,萌生离开念头的白领人士有近八成,具体比例为76.2%。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14,(12):6-7
针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面临的阻力和认同困境,有必要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庭来加强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今年以来.公务员薪酬改革一直倍受人们关注.但方案迟迟未能出台,体现了改革难度大、问题性质复杂、社会关联度高等特点。从公务员本身来看.收入不够生存生活费用.经济压力大.付出收入不成正比.工作积极性难以保障使不少公务员陷入“围城”困局;从社会的角度看,由于所披露和诟病的问题繁多.社会对该问题形成了敏感而排斥的心理.人们对公务员工资普遍存在猜疑。  相似文献   

14.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可划分为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行为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等五个类别,他们普遍压力大、自我戒备心强、自卑感较重,是高校需重点关注的对象。应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指导,构建全方位心理帮扶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00年中国公民出国就业的人次增长惊人,高达160%,但同期的出国劳务人数仅增长了23.5%,总数也已低于出国就业的3.9万人次。这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自主择业的“白领”正在逐步取代通过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工作的主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我们从国际高科技人才争夺战、从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在中国本土招兵买马等角度来看白领出国,就不得不触目惊心地发现:我国新的人才外流已经开始了!墙内开花墙外香改革开放20年,今天中国白领们已拥有了娴熟的外语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勤恳踏实的敬业…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曾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了就业危机,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得不被迫成为原本应该以培养为主业的高校"一把手工程"。  相似文献   

17.
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希 《人才开发》2005,(10):21-22,2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环境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了一种职业的压力。很多人认为工作压力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事实上工作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相关,而且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潜在的、长期的。一、工作压力的现状在美国,压力正在引发严重的健康和生产问题,正以每年500-1500亿美元的速度侵蚀美国人的财富。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了“21世纪的流感”。同样,中国的企业家和大部分普通员工,也面临着如何缓解压力,保护雇员和提高企业和谐程度与运行效率的困扰。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的一…  相似文献   

18.
5年前,打工者符光友的理想是做一名西装革履、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如今每天至少800份的销量和1000多元的利润,让他比一些普通"白领"多了骄傲的资本. 打工落魄不堪 1998年,19岁的小伙子符光友平生第一次走出老家宣汉县的大山沟,到广东东莞一家制鞋厂打工.但是,上班两个月,南于工作上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工厂造成了损失,还在试用期的他被开除,并扣掉了当月工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新闻媒界关于一些科研人才英年早衰、早逝的报道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关注人才的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医学、保健、体育、心理学和营养学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作为从事人才调配和经常性管理的组织人事部门,更应义不容辞地把关注人才的健康问题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第一、给人才减轻压力。能者多劳,人才是人们公认的活得最累的人群。我们组织人事工作者在为人才服务上也曾做了不少工作。但毋庸讳言,我们平时想得最多,做得最经常的还是对人才的加压挖潜工作。例如建立了名目繁多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考勤制度,选拔各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作压力一直是困挠着工业化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当今,"压力"一词更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日常词汇之一。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为"焦虑的年代"、"压力的时代"。但是,压力也并非一无是处,适度的压力能够促进员工创新和组织绩效。所以,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是要绝对排除工作压力,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整合下实现压力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