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思考和探索王东升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无法回避的新课题。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为改革的目标之后,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思考与探索,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因素的思考颜福康我国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党的十四大终于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初步的培育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要做到良性的运行,除了要解决好就业安置问题、社...  相似文献   

3.
宪法劳动权之重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对劳动权的传统解释认为 :劳动权是公民要求国家提供有保障的工作并发给报酬的权利 ,相应地国家负有具体地保障公民就业的义务和责任。其实践则是劳动力计划管理体制。它虽然带来了秩序、平等和安全 ,却在较大程度上丧失了自由和效率 ,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僵化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劳动权也亟须重新解释。文章认为劳动权应解释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公民 ,自谋职业不成时可要求国家提供劳动就业机会 ,如不可能时则国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其性质应为受益权而非自由权。  相似文献   

4.
遵守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公民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在法律上未予明确,这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新时期,像劳动权、受教育权一样,维护公共秩序应当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难点。本文从实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的客观必然性。并明确指出: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公民劳动权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国有企业为了迎接挑战正在加速转换用人机制 ;非国有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用人单位在多样化、复杂化的劳动关系中日趋居于主导地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劳动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理论亦需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 ,不仅应包括公民的就业权、自由择业权、职业培训权、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享有安全和卫生工作条件权、工作时合理限制权等自益权 ,而且还包括诸如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等共益权。国家对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具有承认、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很少相遇,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受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提出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师工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师工资王建立,王成升,李书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师工资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谈谈教师工资问题。一、教师劳动力价值是教师工资的下限教师劳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被消耗,要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否认劳动力商品化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其中包括参政权、自治权、土地财产权、劳动权、参与文化活动权等权益。而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农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使农民政治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促使农民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几个问题陈连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力市场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和外延。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指实现劳动...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姜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资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配置:一种是“指令性经济’域“集中计划经济”,通过行政命令或计划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另一种是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竟争等机制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各部门、各生...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探讨温成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问题。本人认为,有了“劳动力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现仅就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及其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动力商品化,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商品出卖者与社会主义企业主人翁 的双重身份似乎难以相容。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对主人翁地位的内涵予以了重新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相容性,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可以根据特长选择职业,可以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拓宽财路,参与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费凡 《江海纵横》2008,(4):8-10
公民权益,是指公民受法律确认、保护、享有的一定的社会权利和利益。其内涵比较丰富,笔者试就其中的民主政治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健康权,这些涉及公民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权益,即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公民权益提升过程作一个梳理,以求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公民意识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面向21世纪共同关心的课题。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改变公民教育薄弱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公民意识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劳动力市场概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所...  相似文献   

20.
简论劳动力市场刘增恒(安徽财贸学院)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十三条中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