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必辉 《职业》2008,(16):64-65
未就业毕业生是每年7月之后尚未找到工作而形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态势,通过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提供后续的就业服务、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等措施,来促进该群体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占高校录取学生数的大部分。随着高校连续数这个高校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艰难,其不能就业给家庭、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值得关注。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籍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就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就业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这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是以牺牲其社会保障的权益作为代价的,绝大多数非正规就业人员甚至连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没有获得,充分暴露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非正规就业社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江  陈鹏 《职业时空》2009,5(9):16-18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劳动力群体一样,处于较低层次和被动状态,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还未被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但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再加之近几年学校的不断扩招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然而,在高校毕业人群中出现了一类群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自己不能找到工作,成为了就业困难的群体。本文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及成因,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出现的问题,初步探讨了高校教师该如何做好这类就业困难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旭平 《职业时空》2008,4(10):161-16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八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贫困生、女生和“差生”这三个群体更是存在着就业压力大、就业成功率低、就业矛盾突出等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顺利就业、就好业,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波 《职业》2016,(22):67-69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高质量就业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将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就业困难人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关系到社会稳定。本文从当前北京市回龙观镇就业形势,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就业创业工作着手分析,尝试分析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8,(11):16-19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且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也难以迅速扭转。《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报告》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新部委组建和相关职能调整后出台的第一份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尽管以专题组署名,但无庸讳言,其主要内容相当程度地反映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意向,因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政策导向价值,足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各类高校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报告结合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了全面、清晰而透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可行的政策意见、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既可供研究机构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也可供决策部门研究采纳,作为实际工作部门下一步的行动指南。更为重要的是,破解高校毕业就业难题需要引起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只有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携起手来,共同行动,才能把这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这也是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报告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和谐社会看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其中,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审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一致性,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就业机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劳动力群体一样。处于较低层次和被动状态,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还未被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但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的特殊时期,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现实,对企业、毕业生和政府三方面进行考察,对人才市场现状、毕业生就业压力及其择业标准和政府新出台的与就业有关的各项政策进行综合分析,对毕业生就业前景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关注就业问题的本质就是关注民生问题,而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本质就是维护民生。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社会中就业市场的歧视行为大量存在。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促进就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7年8月30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这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实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这个范围中,女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常见诸报端的“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是性别不平等在职业市场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事实上这个提法本身,就揭示了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比一般男性提前10年进入难就业阶段的尴尬处境,根据歧视就是不平等、不一样的最普通定义, “40、50”现象的出现,无疑已经验证了性别歧视特别是就业歧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啃老"视角下的青年未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青年就业问题.而研究起点则源于一项关于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由“啃老”现象引起的代际经济矛盾及其化解成为本文研究青年就业问题的切入点。“啃老”行为的直接表现即为有劳动能力的青年未就业,本文由此拓展研究,从青年就业群体的微观主体视角分析影响其就业进入的多样化因素,并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多层次的青年就业促进政策思考,最终建议社会对各种原因形成的青年未就业现象在态度上予以包容,在政策上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5.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上海青年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促进青年就业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市青年就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分年龄段的和分教育程度的青年未就业情况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上海青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分别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建议。研究的主旨是能促进青年群体的全面就业。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就业能力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平 《职业时空》2008,4(6):32-33
受社会整体就业环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的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递增数十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  相似文献   

18.
欧洲发达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洲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面对为数众多且日渐增长的青年失业群体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欧洲各发达国家在各自国内以及在欧盟框架下,从调控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供给和就业信息传导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各国青年就业的压力,在实践中总体效果良好。这些措施对我们解决国内青年就业问题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宋慧捷 《现代交际》2014,(4):184-185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对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一种不容乐观的形势,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重大。家庭经济困难和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他们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解决贫困生就业困难,需懂得改变贫困的方法,坚持锻炼并保持身体和心理的不贫困。  相似文献   

20.
董西明  王松 《职业时空》2005,(18):58-59
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处于十分复杂和严峻的状态。具体来说,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三流合一”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首先,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将升至峰值,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290万人,2001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00万人,2002年达到1400万人。其次,据测算,今后几年中,社会失业人员将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0万人,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00多万人,两者合计近1200万人。这表明,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以上。按目前就业框架计算,全国每年实际新增的就业岗位只能达到800万个,年度缺口为1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