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忏悔意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自我约束机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现为忏悔主体的自觉性、忏悔内容的深刻性和忏悔过程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同时,他们在忏悔的终极指向、忏悔的具体内容和忏悔的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忏悔意识自新文学时期始发至今,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忏悔意识普遍缺乏的当代文化场域中,虹影的小说便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在继承鲁迅和郁达夫开创的现代忏悔意识的基础上,虹影将探索救赎之道也纳入创作主题。虹影明白"罪"是苦难的根源,忏悔是解开"罪"的钥匙,是救赎的前提,所以她在苦难中体认"罪"的存在,领悟苦难的意义;始终把对个体与社会的关注看作文学的使命,将写作看作一种具有忏悔和救赎双重作用的力量;最终,在徘徊和惶惑中回归童心,用爱治愈人性缺陷,找寻自我和人类精神救赎的终极奥秘。  相似文献   

3.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艺术观照,从古希腊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现代文学中普遍的对自我异化的指设主题,西方文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回荡着人对自我的呼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破解永恒的“斯劳克斯”之谜,这种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自我追寻主题使西方文学显示出厚重的人性意蕴,西方文学也因此蕴含了深沉的文化内涵。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学蕴含着西方原始初民──被史家誉为“正常儿童”的古希腊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在这…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忏悔意识,在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散文<多余的话>中他做了深刻的阶级自我、个性自我、政治自我的忏悔.忏悔意识使瞿秋白的散文显现真诚严肃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化的"主观插入的--解释的--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自我小说,一方面传承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题材的自我经验性和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另一方面又背离了其非社会性特点,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忏悔式告白转换为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北京演讲2000     
在我身上,同时存在着不得不深入自我内部的倾向和试图向社会、向世界开放自我的态度,这造就了我的文学.我在萨特身上学会了参与社会.不断重复着回到个人内心这个课题同向社会、向世界开放自我的课题相结合的原点后再重新起步的循环.这也是一个"包含差异的重复".自<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与中心对抗的边缘"根据地"的模式,并借助米哈伊尔·巴赫金的荒诞现实主义理论,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这种小说的方法.在探讨某个国家某个时代文学的丰富程度和广度、深度时,"Capability"和自由的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标准.尽管在看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依然从现、当代中国文学家们的步伐中看到了巨大连续性.<老井>和<红高梁>等恢弘的长篇显示出了中国小说家们的才气、方法和能量,同时也显示出,中国未来应该实现的"Capability"是丰富、广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者形象出现的作家 ,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时期文坛 ,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在众多崇拜卢梭其人 ,仿效卢梭写作风格的中国作家之中 ,与之最为贴近的要数郁达夫。时代精神的契合、文学观念的相近、个性气质的投合 ,使郁达夫对卢梭很偏爱 ,并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卢梭”。但是 ,从卢梭和郁达夫的自传中却体现出两者不同的精神内涵。卢梭的自传只是借用“忏悔”的外衣 ,目的就是要突现自我 ,表现自我。与之相比 ,郁达夫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卢梭那样对自我的充分信任 ,他是在忏悔中寻找希望。卢梭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而郁达夫也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胆探索者  相似文献   

9.
人类个体的成长经历是一次蔚为壮观的生命境遇,是一种隐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生存状态,20世纪西方人类的成长境遇充满了焦虑、苦痛和异化感,对20世纪西方人类成长经历的聚焦和挖掘形成了文学的一片丰茂之林。与传统成长主题的文学相比,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境遇:一是"成长之痛"——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乐园到失乐园的"成长的疼痛";二是"拒绝长大"——从成人世界到儿童世界,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家园的渴求";三是"心灵悬挂"——从精神守望到成长迷失的"心灵悬挂",复乐园不是乐园的成长悖论描述。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人类成长中人与社会的游离、人与自然的对峙、人与自我的疏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忏悔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跨文化的方位,研究中西文学的文化特质,指出忏悔意识的发展,使西方文学家焕发出新的自我创造力量。内省意识的僵化,使中国历代作家的创造力受到束缚。中国现代作家受西方忏悔意识的影响,形成中国式的忏悔意识。新的反省机制的确立,使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发生变化,出现了题材、形式的革新,推动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传受基督教影响,具有深远的忏悔传统;而中国自传中的忏悔意识则比较薄弱。新时期以来,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的《思痛录》等自传作品表露了可贵的忏悔意识。但其忏悔往往显示为一种精神表态,缺乏具体入微的自我剖析。冯友兰、周一良等则在自传中回避自我忏悔,把个人过错归因于外在环境。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自传需要针对个体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自省和忏悔。  相似文献   

12.
本原问题是人类不断思考和追问的问题,而文学的本原问题也一直被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纳入到讨论和研究视野中.文学在联系的前提之上,凸现出自我本质,即文学的多重话语性,同时它必然含概了多种声音和多重话语,因此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不会简单地依赖某个具体时代的评价体系和价值判断.对于文学自我规律的把握必须建立在文学于多种关系中蕴涵了多种话语的本质特性的基础之上,决定文学本原具有多重话语性的本质特征的重要原因是文化整体的多样性和文化主题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人类认知能力和想像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郁达夫和岛崎藤村的小说都具有浪漫的抒情性和自叙传的特点,并在关于人生和性的苦闷的文学主题以及偏重自我暴露的内心告白和忏悔意识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但在诸多相似的文学特征的背后,却是他们文学创作上相反的变化轨迹。相对于岛崎藤村从"大我"出发、向"小我"收缩的变化特点,郁达夫则是以"小我"起步,循序渐进地不断向"大我"拓展。这种差异性的出现,既是他们对所承载的文学传统的趋近与回归,也是他们不同的文学使命和人生态度使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对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中的忏悔形象进行了评析 ,认为 :中日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 ,均通过忏悔形象表达出尊重人、维护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中国五四文学及日本近代文学有识之士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5.
《蛙》中的姑姑创造并供奉泥塑娃娃的行为,属于"认罪"之后的"自我"赎罪方式,是缓解恐惧的一种自我安慰,与所谓的"忏悔"意识相去甚远.具有"忏悔"精神的不是作为计划生育执行者的姑姑,而是提供忏悔契机的收信者杉谷义人和作为"受害者"的剧作家蝌蚪.蝌蚪在计划生育事件中发生的"无罪之罪"的层面上具有"忏悔"意识;但在后续的代孕...  相似文献   

16.
个人叙事方式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其个人叙事文本经历了从简单明了的日记体到复杂多姿的"私人"自传体的流变,这一进程中反映出女性文学对自我话语权威逐步建构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追寻,一开始就表现在作为"人学"的文学中。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局外人"、"硬汉"等系列性人物形象,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苦苦寻找失落的"自我"、探求人的精神价值的生动化身与历史记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早就有人指出,文学的要义就是对人的描述。而如何描述,却是不同种类的作家或不同种类的文学显示出的特点。欧美文学从古希腊文学开始,一直到当下的"现代主义"文学,始终贯穿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就是人道——或叫人道主义的主题。它显示着西方人独特的个性,也显示了西方文学"以人为本"的厚重本色。  相似文献   

20.
人是自然界具有自觉意识的独特存在物。人的活动既有盲目的本能活动、有目的的社会生产劳动活动,还有“无目的的目的性”的自我实现活动(体育艺术等)。从本能到劳动再到体育,显示出人的本质自我的生成过程。世界杯足球赛作为当今人类最大规模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人类长期有目的的劳动奋斗的结果,是人类在超越现实生存基础上的本真自我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