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论甲午战争前夕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甲午战争前夕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李少军甲午战争前夕,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即对彼此意图和动向、对俄英为主的他国动向的认识和判断,一误一准,从而导致中方迟迟不立足于战守而忙于交涉,陷入全面被动,日方全力推行挑战方针,军事外交均占主动...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已经过去九十年了。当前史学界在讨论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对于李鸿章是否应负主要责任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入手,分析李鸿章在外交上军事上的误国之罪,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 甲午战争之前的国际形势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有英、俄、法、美、日等国,彼此之间由于利害冲突而矛盾重重。有时剑拔弩张,几乎要诉诸战争。显然,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会加剧远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并对甲午战争的两个交战国——中国和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弄清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有必要对几个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国家,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大量史实,论述晚清报刊的发展历程,认为从规模和影响看,大致上可分为澳门广州、香港、上海三个阶段。其论及的时间跨度是1815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传入我国,在历史上共有四次,前三次分别是在唐代、元代和明末清初,第四次是在甲午战争前后。甲午战争之前,他们的传教并未取得多大的成功,甲午战争之后,形势才发生变化,基督教传教出现了高潮。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原因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日甲午战争的时代特点杜耀云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这次战争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作些探求,有助于对这次战争的认识。一19世纪末年,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器和战争指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意识不断膨胀,成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思想根源。甲午战争同时成为建构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形成了面对中国颇具优越意识的"蔑视型"的"甲午史观"。甲午战争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国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甲午战争及其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干扰和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甚至对当代的中日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小东 《百姓生活》2014,(11):54-56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由于进攻一方的日本是海外征战,其作战形式必然是海陆协同的联合作战,而防御一方的中国也必须以海陆协同作战来应对。从军事角度看,甲午战争谁胜谁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双方对海陆协同作战的认识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作战条件、作战准备及作战指挥。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器和战争指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研究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就甲午战争国际法研究而言,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中国同日本均存在较大差距。甲午战争在国际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中国学界的足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是国际法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它使日本成为第一个加入西方国际法体系的亚洲国家;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战争是对国际法进行宏观把握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认识国际法并把握其本质;甲午战争国际法研究无论在战时还是在战后都对维护国家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甲午战争国际法研究亦有利于中国掌握话语权成为国际法秩序体系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3.
要成功就业、稳定就业,除广大毕业生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把握客观形势,为自己找到准确定位也很重要。因此,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状况和薪资标准,善于捕捉才市动向,是广大毕业生掌握市场先机、提高就业成功率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汇集了一些目前职场上最新、最热门的职业,供读者参考,以求让广大毕业生能顺应形势,有的放矢,找准目标,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社会思潮的形成与演化既与客观的社会形势有关 ,也与不同社会力量的主观取向相联。主客观因素的交织互动决定了辛亥革命前夕主要社会思潮的不同历史境遇 ,亦构成了正确把握这些思潮理论价值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情报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情报资料思想。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索。一、关于情报资料的作用毛泽东之所以十分重视情报资料工作,在于他对情报资料意义的认识:第一,情报资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在广泛搜集和积累情报信息的基础上,从中分析、掌握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揭示事物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从而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依据。毛泽东说:“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  相似文献   

16.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吉林人民出版社特别出版了关捷先生等人主编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一书(2005年8月第1版,六册,共计380万字)。作为读者,我们感到此书有四个特色:1、该书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著作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改变了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因此,战争一结束,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就推出了《中东战纪本末》,对战争过程进行了评论。此后100多年以来,国内外不乏对甲午战争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戚其章先生的《甲午战争史…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在深入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进而阐述其对甲午战争局势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前夕至 2 0年代初 ,列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学说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极力主张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作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7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不仅对各种私营经济形式提出了新判断标准 ,而且在其适用范围 ,规划及应处地位的认识上 ,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试析庐山会议纠"左"中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召开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当时对实际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及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新发展和对形势判断的错误,加上一些社会历史原因,使庐山会议的纠"左"进程发生中断并转向反右,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