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4,31(5):41-45
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有多种层面和视角 ,把马克思思想置于神学视野中 ,以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准绳对其进行阐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 ,蒂利希对马克思思想的神学阐释比较深刻和具有代表性。蒂利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把马克思的人观、历史观、救赎观等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并认为 ,马克思思想既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与基督教神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将马克思思想与宗教等同起来,是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著名思想家,如B.罗素、卡尔.洛维特、保罗.蒂利希等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直至21世纪的今天仍具有相当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夸大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以及对人的理解与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的相似之处,以此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或准宗教的结论,否认马克思哲学的伟大意义。可是,认为以理性为特征的哲学与以信仰为根基的宗教本质有着明显不同;预言并非宗教专利,许多非宗教的思想家也会以预言和信仰的形式谋划未来、给人希望;马克思思想是与现实被压迫人民解放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们认为共产主义一方面包含世俗性、现实性的无神论色彩;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现实的形上性、理想性,这两种维度的同时存在是马克思思想与宗教区别的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王宏宇 《学术交流》2007,1(5):15-19
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离开康德哲学是不可能的,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视角之一就是在与康德哲学的继承与批判的对话中彰显。康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如人是什么、本体论的解构与重建、颠覆一切的批判精神等对马克思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探求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联系,走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这条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传统方式,更好地理解作为近代哲学最高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作用,拓展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4,31(1):45-51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9日至12日,由复旦大学哲学系、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会议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传统本体论的特征和实质作了深入的反思和评价; 2.对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作了多视角的探讨; 3.对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当代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1978-1979年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中,福柯引入了"管治能力"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基督教的牧师形象.由此出发,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同,福柯对自由主义持一定的赞赏态度.福柯和马克思都参与了宏大叙事的一般构架的建立,但他们的政治和哲学前提是不同的.马克思根植于自然法的传统走向革命,福柯则继承了英国激进主义传统走向反抗.这两种传统是可以进行深入对话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因意识形态、理论视野、研究路径等方面的局限,对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层面或视阈,尚缺乏从哲学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看,基督教中的“上帝”恰恰是人的作品,是人的形象的升华和摹本,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体现出人的主体创造精神;基督教是一种以隐性形式表现的“人本主义”观念,而不是“神本主义”;基督教教义是人类对自己的“自身关怀”,而不是上帝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文化哲学视角发掘人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可以更为全面地把握人本主义思想的广博内涵,又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伊壁鸠鲁主义。马克思走向经济学批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其博士论文的思想延续。此外,伊壁鸠鲁主义中的"花园"式理想世界与内在自由思想,都可以侧面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图景的某些特征。凡此种种,都值得关心古今之争的学者们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哲学手稿》(《巴黎手稿》)的发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提供了原始依据和确切的材料。这种解释认为,马克思是一位关心人类异化问题、特别是工人阶级异化问题的思想家。虽然,最初只是一些突击青年马克思的作用的人持有这种新观点,但是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和撰写成熟经济学专著的马克思之间存有分歧的观点是不应长期继续下去的。尽管大家都知道,“异化”一词在马克思1845年之后的著作中极少出现,但是许多人认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