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你可以用其他友善的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犹太人朋友之间很少涉及金钱,他们之间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分得十分清楚,一般不把友情掺入金钱,也不借钱给别人。犹太人之间的朋友,大家彼此都很不错,就在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朋友关系就表示你是他喜欢  相似文献   

2.
猜定价     
有一本书,姐姐妹妹都想买。但姐姐缺5块钱,妹妹缺l块钱。两人把钱合起来买这本书,钱仍然不够。你知道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周国勇 《社区》2008,(11):28-29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大生意的,一次我问他,他的财产有多少?他回答说不清楚。我说,怕我跟你借钱吗?他说,不是那样的意思,是我整天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呢?再说,如果每天都关心自己赚了多少或亏了多少,那样会影响自己做生意的心情的。我想做个快乐的生意人!你问我,我也只能回答你一个笼统的数字。  相似文献   

4.
陈侠 《社区》2010,(30):31-31
“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空,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不过,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大城市、小城镇,还是农村,70.4%的人都有过向别人借钱的经历,更有78.3%的人有过被别人借钱的经历。可以说,借钱是一笔难算清的人情账。  相似文献   

5.
归来兮,诚信     
几天前,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突然造访。见了他我怦然心动,喜上眉梢,我以为他是来还钱的。他借我的一万多块钱,成了太太和我许久的不愉快话题。没想到他竟然又是来借钱的,并满腹牢骚,历数众亲友的不仁不义,我按捺心头的不快告诉他,为何他落到如此处境,因为他已经借遍所能伸手的每一个人,至今却没有还人一分钱,甚至没有丝毫还钱的意念,因此,在大家心中他已经完全丧失“信用”。我对他说,人逢困难,都需要朋友援手;朋友是什么?朋友好比一座森林,需要时可去砍伐,但也别忘了补栽补种,浇水施肥,否则只顾一味地砍伐,最后只剩下一片光秃,不仅再也找不…  相似文献   

6.
陈轶口 《今日南国》2009,(11):46-47
借钱给陌生人?乍一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借钱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并因此获得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回报。但网上借钱不同于传统民间借贷,隔着几根光缆和电线打下的“借条”,法律效力有多少还有待商榷。然而,凌佳(化名)这类的网上债主,常常会有铤而走险后的失败和无法可依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胡楚青 《社区》2011,(9):6-8
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趁父母还健在》。当时,不少同学都哭了;而今流传于网络的一道“亲情计算题”又有着同样的催泪效应——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远的不说,今年的春节你是否陪伴父母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8,(12)
当四周无路时,命运鼓励你向上飞。一个妈妈有四个孩子,小女儿很灵秀,样样在人前。女儿15岁那年,考上了师范学校。不久,一场墙塌之祸让她的命运改了道。女儿两个多月后醒来,看到原来粗壮的妈妈瘦了一圈。女儿哭了。妈妈详细地告诉她这两个多月她是怎样活过来的,花了多少钱,妈妈为借钱跑了多少路,日日夜夜流了多少泪,给菩萨烧了多少香。  相似文献   

9.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业者在寻找生 财之道的时候,如何选准项目,避开陷阱,稳 中求胜,必须三思而后行。 原则一:有多少钱,做多大事 所选项目要与你的财力相对应,即要量力 而行。首期创业的资金应该自己能操作、能控 制,不能全靠银行贷款、向朋友借,应根据自 己的资金能力,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事儿。考虑 自己的情况,如有多少资金、对哪一类项目感 兴趣、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优势等。 在创业初期,每个人手头都未必很宽裕, 建议创业者要做一个资金计划书,哪些钱是必 须要花的,哪些可以缓一下,分清轻重缓急, 避免把自己搞得很被动。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社区》2002,(4):58-58
买菜 一天傅老师上市场买菜去,逛到一半时,突然有一位卖菜人喊到:“少年耶,地上这一堆空心菜算你五十块钱啦,你把它们都买回去,我就收拾回家啦。”这时傅老师说:“可是我一个人吃不完这么多,不然我买一把好了。”就这样傅老师拿了一把,请卖菜人秤秤多少钱,“嗯,三十五块钱。”此时傅老师就从口袋里掏出十五块钱给卖菜人,然后就把地上那剩下的一堆菜全抱走了。  相似文献   

11.
微博寻乐     
@李坤霖:3年后的一天,开着车加油。师傅问加多少钱的?我说:加1000块钱吧。加这么点才能开多远,干脆加满了吧!不了,留那些钱还得买一斤大蒜呢。加好了,等下我给你拿发票。不  相似文献   

12.
Dora  封林 《人力资本》2009,(10):72-74
向谁倾诉最安全?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你能给出的答案会是什么?不知不觉间.“倾诉能力”在职场白领们中正在一点点地丧失.人们渐渐发现,倾诉绝不等同于简单地说话,但不倾诉不等于没压力,是要找寻压力的源头.还是找到倾诉的出口。对比一番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倾诉到底有多难?本期《新前程》带你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4,(11):36-38
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有房有地有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干恩万谢。《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是45两白银。那么,中国古代的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相似文献   

14.
好友通财     
羊成非鱼 《可乐》2008,(9):9-10
真正的朋友会在握着你的手时,触动你的心。两小相坑我提前一年上学,长得又瘦小,经常受人欺负,特别是王青青。老妈每月给我三元零花钱,我总是攒起来买我疯狂追捧的《大灰狼画报》。王青青她妈也给她三元钱,可她没到月中就花光了。没钱了,她就向我借,信誓旦旦地说等到《大灰狼画报》上市就还钱。等呀等呀,等到下个  相似文献   

15.
借书与借钱     
《可乐》2008,(9)
稍涉世事的人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坚决不借钱给朋友,否则钱和朋友都会失去。也正因如此,"借钱没有,借命倒有一条"这样狠的回绝话,差不多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之一。但一般人却没意识到,与钱相比,书尤其不可以外借。读书人和守财奴有一点是高度雷同的,那就是自己的打死都不借给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17.
出卖天空     
林雪 《社区》2004,(8):62-62
老赵的儿子阿军读大学,要很多钱。有一个学期,已经开学了,老赵儿子的学费还差500元钱没有筹够。凡是能借钱的人家都借遍了,老赵一时没了主意。妻子说:“屋后的邻居不是很有钱吗?为什么不去问问?”老赵屋后的邻居叫王建发,确实很有钱,但他很少借钱给人,尤其不借钱给穷人。老赵实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6)
我16岁离开家,从此,就没有惦记过回去。我天生不太念旧,真没把那间生养了我的屋子当回事,虽然里面有父亲和母亲。26岁那年,我拿出10年的积蓄和丈夫注册了一家公司。没想到,就在丈夫坐火车去广州进货的途中,那凝结着我和丈夫10年汗水和泪水的钱被人给偷了。我开始四处张罗借钱。周围的朋友,有钱的倒有几个,本以为一个电话过去,区区几万块钱,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朋友之间是不能谈钱的,人家在电话那头支吾着,我就是傻子,也知道那是推辞。最后,我不得不回老家向父母借。  相似文献   

19.
孙友益 《社区》2004,(20):35-35
40岁的老李下岗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呆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一天,他走到马路边上“看风景”,看见一个擦皮鞋的妇女,于是上前问她:“大姐,一元钱擦双皮鞋;一天到底可以擦到几块钱?”大姐说:现在擦皮鞋的人多了,生意自然不如往日红火,不过,一天下来少也能赚十几元,运气好二三十元一天也有的。 这时,一位推自行车的小伙子来擦皮鞋了……也不知什么原因,老李突发奇想:你看这年轻人的单车多脏,擦双皮鞋收一元钱,我给他擦两个车轮子收两块钱  相似文献   

20.
读过池莉《真实的日子》这本散文集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最怕一种人”,那就是“不通之人”。这种人与你的关系绝不是陌路,或同学,或同事,或邻里,或所谓的朋友。总之,你不把他当作外人。如此,你认为要相处好,就应该付出热情、真诚和信任。于是当这种人面有难色地开口向你借钱时,你毫不推托,倾己所有,慷慨解囊。但毕竟你也是凡夫俗子,心存“借债还钱”的希望。可是,事过时隔,这种人却只字不提还钱的事,看着他从从容容地与你擦肩而过,你反倒心里不塌实起来。这叫什么事儿?赶上你也急需用钱,就硬着头皮心慌脸臊地来个转弯抹角,可这种人要么天生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