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爱情诗词代有绝唱.但受封建思想影响,许多人都不愿去研究它,实际上这些爱情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恋观。这些爱情诗词大致可分为描写婚前男女相恋相交、婚后的感情变化、悼亡三方面。同时,男女作家笔下的爱情诗词是有差异的:男作家笔下的爱情多代言体,时有艳遇或与妓女的恋情,爱情诗词只是他们诗词创作中的一个方面,而女作家则多自叙传,抒发的大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情诗词几乎是女作家创作的全部。再者,受时代影响,爱情诗词先秦时表现为大胆质朴.汉多怨女弃妇的悲诉,魏晋南北朝适情任性,唐乐观向上,宋缠绵徘恻。虽然不同的时代爱情诗词的特点不同,但从这些爱情诗词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有现代情爱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李琼 《女人世界》2007,(5):24-28
这是一个个性当道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抛弃情感和爱情,金钱占有一定地位的时代。有思想、有追求、也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女性,她们一方面向往纯粹而生动的爱情,一方面不排斥金钱的作用,她们,由自己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与个人喜好有关,爱情靠后,金钱靠边。她们不拒绝爱情,甚至不拒绝非婚生的孩子,她们只拒绝约束,拒绝一辈子对着同一个男人,她们不排斥爱情,随时都能发生爱情,在她们心中,自我和自由永远第一。她们是:80后一族。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6):48-49
生活中有关爱情的话题永远不,会枯竭,科学上对于爱情的探究一直在进行着。最近,一些颇为有趣的“爱情密码”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山峰 《今日南国》2010,(10):46-47
爱情是永恒的,卑劣的欲望并不是爱情。近来相亲节目的风行以及近日广电总局对其做出的整顿,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风行,来自人们对爱情始终怀有的美好向往;之所以整顿,则因为一些节目往往以爱情之“诚”的名义,搭建充斥低俗欲望的“非诚”秀场。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池恩 《人生与伴侣》2011,(11):46-47
很多人失去爱情,是因为吝啬付出,或者计较,算计得失;在这场爱情里,每一个人都慷慨付出,然而每一个人都没有获得爱情……  相似文献   

7.
当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你的时候,你当然欣喜不已,然而现实生活里有的爱情修成正果,有的爱情无疾而终,甚至,还有的爱情被“谋杀”。这种谋杀,无关第三者介入,无关家庭阻力和外来压力,甚至无关两个人的争斗吵闹。爱情死于梦幻主义,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梦想在这里成了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8.
司棋论     
生活在号称“世外仙源”的大观园内的女奴司棋,滋生出了强烈的人格意识,她从幻化的世界出发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她和潘又安两小无猜热烈相爱,为了爱情忍辱负重,历经磨难,却坚贞不渝。她重的是情、爱的是人,毅然以死殉情;潘又安亦重情重人,以死相报。他们的爱情挣脱了才子佳人的老套子,大胆真纯炽烈,是一种无污染的爱情。从这点说,他们的爱情可以使大观园里的所有爱情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青年作家试图在小说中探索爱情与自由的新关系,这其中存在着不同趋向:一方面,大量作家抒写了为爱情而战的决心,无论是追寻恋爱的自由还是追寻自由的恋爱,总之都是把爱情与自由同构;另一方面,也有些作家开始探讨自由对爱情的破坏,或爱情对自由的束缚。文章阐述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表现出的这几种趋向,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1.
宗璞小说《红豆》自问世,或以“革命VS爱情”解释,或以“革命&爱情”解释,或发现其中有矛盾裂缝,实际小说蕴藏着“革命/爱情双重主题遮蔽的知识分子艺术诉求主题。  相似文献   

12.
英国17世纪存在“知”“行”分裂的爱情域。以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体验为例,分析崇尚至真至美爱情的他为何在爱情诗歌中认同社会上爱情交易的存在、提出爱情多元占有和质疑女性的不贞洁。通过分析多恩的非理性行为,剖析他“知”与“行”不统一的原因,从而认识其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婚姻制度的劣根性。关键词:多恩;“知”“行”;分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金庸小说中情痴类人物爱情悲剧的描述,揭去了罩在无爱婚姻上的朦胧面纱,说明了这些人物的爱情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并喻示着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文学对爱情题材的刻意描写,本质上是人的深刻的"觉醒"。相对于山水、游仙等主题,爱情主题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珍视的更进一步体现。中唐以后,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爱情意识"日渐觉醒,也就是在中唐以后,封建社会使人的异化更加严重。人的觉醒与异化的加剧之间的矛盾冲突,注定了处在这一进程中人的爱情追求,其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因此,中唐以后爱情作品日益增厚的悲剧色彩也就是我们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实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身心享受,品牌产品也是身心享受,本来应该殊途同归。爱情和营销销关联又不关联。说不关联者,爱情和营销销是两个范畴的东西,一个属精神生活的唯美结晶,一个是后商业时代赤裸裸的物欲铜臭产物。  相似文献   

16.
爱情本来就是又辛苦又费脑筋的事,两个人相处尚且不易,如果一不小心又有个第三者卷进来,那就更加楚歌骤起。如果万一第三者就是你的闺中密友,那可更是集所有不幸于一身了——爱情和友情都岌岌可危。所以如果想爱情友情双赢。构筑好你的情感工事就决不是一句空话,要掌握好爱情在左、友情在右的明确尺码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曾经,他给了她那样纯真的爱情,她不要,他便只能放弃了,他们一前一后,将爱情丢在来时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7,(10):64-64
现代城市里,爱情永远属于昨天,婚姻永远属于观天。——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解读爱情与婚姻  相似文献   

19.
初尝爱情的男女总是把爱情设计得很完美.整天卿卿我我,凡事一帆风顺.一旦爱情触礁,就似天要塌下来,恐惧害怕、茶饭无心、六神无主。其实,最初的阶段,炽热情感遗住了眼睛,对方的缺点可以视而不见,或者把缺点看做优点,根本没有辨别梳理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