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在工业企业中建立起环境控制体系是当前理论与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对政府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使用"生态权益-环境成本-资源损失"三层次环境控制体系来进行企业的环境控制。对生态权益的控制体现出对泛利益相关者的生存权保护,而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则可以有效地保障生态权益的保值与增值,最后对资源损失的控制能够使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最小化。通过逐层进行控制能够最小化工业企业对外排放的有害物质,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损失,从而达到环境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核心的地方环境监管工作绩效显著.以国家环保部为代表的中央政府通过统计、监测、考核等一系列规则的设计改变了环境监管过程中的信息结构,从而改变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地方政府作为环境目标实现的第一责任人加入信息观察体系,信息观察对象的聚焦与考核内容的设计倒逼地方环境监管行为的落实,政府间、政府与环保部门间、环保部门内部以减排目标为信号,构成了以考核与审核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状信息流动机制.以国家环保部及其区域督查中心为信息获取窗口的中央政府掌握了信息的最终核定权,同时将信息举证责任下放到地方政府.基于此,“中央政府没能力监督,地方政府没动力行动”的环境监管僵局得以打破.  相似文献   

3.
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博弈:城市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之社会学意涵及其主要特征入手,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相关行动者之间环境行为博弈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环境行为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关联,进而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常规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是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最为常见的两种机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因常规式治理机制失灵而启动并通过嵌入性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生态政绩考评试图通过例行的考评机制来引导和调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施政行为。这种机制因存在委托-代理风险、央地目标冲突、绩效结果激励约束强度小等问题,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生态环境治理“共谋行为”的产生,亟须可替代性的治理机制来实现可行的和有效的治理。为此,环保督察应运而生并成为调控生态环境治理节奏的显性机制;通过嵌入性控制能够有效遏制生态政绩考评失灵,规制地方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实现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方面的发展,是现代旅游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生态设计特别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以此在采购、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设计的改进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章以旅游企业对张家界宝峰湖景区开发为例,在产品生态设计理论基础上,探讨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品的生态设计与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环境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归纳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政策绩效及其综合评价体系。政策绩效是政策评定的首要标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有效性评价与功效评价。我国现行的环境政策体系以指令性政策为主,指令性政策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强制遵从、引发"擦边球"行为和缺少激励机制等;另外,中央的环境政策目标由于与地方政府目标的不一致也使政策绩效常常偏离理想效果。从激励的视角探讨了完善环境政策绩效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对激励的发生机制、一般形式与综合激励模型的分析,提出了环境政策的典型激励形式,得出在环境政策设计中必须引入激励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不同模式,与之对应的政府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而在自组织模式中,政府主要通过对企业排放进行监管来规范企业行为。以企业和政府行为模式为基础,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探讨企业处理排放的经济效益为负情况下企业与政府的博弈行为,可以发现:政府可以提高监管的概率和效率,并加大对企业排放的处罚,以促进企业进行排放处理,进而促进工业生态系统的自发演进。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可以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以实现环境法的历史转型.环境基本法的修改坚持国家生态安全与公民生态环境生存权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国家干预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相结合等原则.环境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应包括总则、政府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救济、附则等部分.  相似文献   

9.
宏观环境缺乏诚信,是会计缺乏诚信的根本归因。因为会计信息造假者的行为,不可能脱离宏观环境其他个体或集体行为的影响;被造假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宏观环境决定供求关系;对会计诚信的宏观环境监督,因监管队伍的素质问题而乏力。要再造会计诚信,就需再造宏观环境诚信之势,各级地方政府尤需先行。  相似文献   

10.
政府是环境规制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在对政府环境规制路径依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路径依赖困境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而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及其职能部门之间的环境行为.建议应从政府环境管理体制、行政指导和市场激励相结合的环境规制机制、绿色GDP为核心的政府考核和监管机制、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构建政府环境规制行为能力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已越来越被一些国家重视。我国将于2010年前课征环境税,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税收展开系统的研究。客观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环境税的研究,并在此基础对我国环境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陕西环保产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省地方特色的产业市场。面对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商机,陕西环保产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完善不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全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主体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由环境价值与评价的性质决定的;参与环境管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公众参与是公众实现环境权的一种具体方式。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提高决策质量和项目的可接受性,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有效性,有利于将潜在的社会冲突显化并使之得到及时的识别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环境安全与绝对主权观的当代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威胁和危机促使人们把环境与安全联系起来,产生环境安全概念,并作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全球环境安全危机造成的国际关系日渐强烈的合作与协调趋势,使传统绝对主权观陷入困境,表现在对内主权绝对性与最高性的限制,对外主权独立与排他性的否定。就当代国际关系实践而言,确保环境安全的全球行动正逐步使国家主权趋于弱化,具体表现为四种弱化力:国际环境规约的软约束、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侵蚀、国际社会的干涉和诱使、主权的让渡要求。对此,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治理污染,我国政府制定诸多环境政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这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也显示出我国环境治理的严峻性。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其赋予环境的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以上特征使得政府在治理环境过程时权责不清、环境治理缺乏动力的现象频繁发生,增加环境治理的困难。环境分权、环保立法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否在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方面激发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力,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文章探究环境分权和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并分析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以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选取2003—2019年市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同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动态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等验证文章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激励政府进行环境治理,有效降低长三角环境污染水平,并对环境污染滞后三期发现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滞后作用,其影响具有长效性;相较于环境分权而言,环保立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污染的作用较为微弱,并通过动态效应检验、增加控制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等角度进行检验,使结果更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政策组合的环境污染治理动力更为显著,两种政策组合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高于两者单独的政策影响。因此,文章从建立区域环境协调治理联动、强化法治建设、激励各主体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政策建议,持续发挥环境分权在长期治理污染的作用,完善区域环保立法标准体系,强化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的合作治理互动效应,增强环境治理动力。文章从市级层面视角分析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实证进行一系列检验,丰富市级层面环境治理研究,并通过多角度稳健性检验验证环境分权与环保立法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加重地区环境污染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4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城市规模与地区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通过3种互为补充的度量城市规模的指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发现现阶段扩大城市规模对地区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通过数量分组、地域分组等方法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大城市和华北地区城市规模扩大减缓环境污染的作用更加显著。在中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双重背景下,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大城市以改善日益恶化的地区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开展环境教育 ?对职业技术学校而言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部分专业人才 ,还承担着传播环境观念的任务。以环保专业为主导 ,借环保专业的资源优势开展环境教育 ,既深化了环境专业本身的教育 ,也是环境专业的重要时间课程 ,还可将环境教育的影响扩展到更宽更广的范围。再辅以多种途径 ,如 :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主题班会、校会、环境宣传走廊、技能竞赛、参观、访问、讲座等多种方式 ,形成环境教育的氛围 ,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 ,并进而由学生将这种影响扩展到家庭乃至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环境标准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制定、实施的有关技术标准与规则,是国家为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而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它的产生有着其深远的政治、经济背景,具有合理性、歧视性、差异性特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普遍偏低,容易被发达国家利用成环境壁垒和造成污染大量跨境转移以及损害发展中国家和企业的形象,因此面对环境标准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解决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时候,便要求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实践表明,运用现有的侵权行为法及救济制度去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已不尽如人意。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出现,恰恰符合了现实之所需,正日益展现出它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从法的角度给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定位以及分析其存在的价值,从而指出构建与之相关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