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2.
<正> 动词后附助词“着”(“V着”)。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着”的使用,与它所附着的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动词的意义和类型来研究“着”字,自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着”字的运用也受着句子构成符要素的影响。“着”字所体现的语法意义,是整个句子内在的语法关系的反映。因而,研究句子中与“V着”相关的成分,同样有助于对“着”字的认识。本文试考察“V着”前的修饰成分。出现在“V着”前的修饰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直接修饰限定“V着”,有些  相似文献   

3.
替代是一种比较特殊、复杂的语言现象,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连接上下文。在英语中,替代大致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三种。研究和使用英语替代成分,可以精简句子,明确替代与被替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定语后置句法及其标志 1.1定语和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一个“定——名”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在这个名词性词组中,一般说来,定语是放在中心语前面的。但是,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有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的现象、尤其在古汉语中,定语后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常用的句法。  相似文献   

5.
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时,前面经常出现一些语言成分如副词、能愿动词之类,这些语言成分同介词结构中的介词有无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的语法书都很少提及。比如这样一个句子: 列宁还在一九○五年就已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的 劳动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V)经常充当名词(N)的定语,组成一种“V的N”偏正构造。然而这种偏正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比较详尽的分析,这显然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它。本文拟根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对“V的N”做一初步的分类描写。 1 首先,根据V与N是否还有组合成其他构造的可能性,可将“V的N 分成两大类。A类中V与N除了可以组成偏正构造外,还可以组成其他构造(主谓构造或述宾构造);B类中V与N只有偏正构造一种组合的可能性。比较: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在《未晚斋语文漫谈》之三(见《中国语文》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三组很具汉语特色的句子。A 出太阳了。太阳出了。出来太阳了。太阳出来了B 下雨了。雨下了。下来雨了。雨下来了。C 来客人了。客人来了。出来客人了。客人出来了。吕先生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很值得研究。”下面我们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层面谈谈对这些语言现象的理解。1 吕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句,有的是主谓句,有的是非主谓句。它们都是由一个趋向动词、一个名词和一个“了”组合而成的。这些句子可以码化为“V_趋+N+了”和“N+V_趋+了”两种句型。其中“V_趋”可以是单纯趋向动词(V_(单趋)),也可以是复合趋向动词(V_(复趋))。“N”是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而不能是时间词、处所词。“了”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吉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N に A」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N」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N に A」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 N+に+A 」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 N 」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 N+に+A 」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11.
"复用"是指疑问代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使用现象.笔者整理了近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多少"复用的主要格式,如"V1 多少 V2 多少"、"多少 N1 多少 N2"、"N1 多少 N2 多少".现代汉语中"多少"的复用在已有格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格式,如"多少 多少"、"多少 N 多少 量词"、"多少 量词 (N1) 多少 量词 (N2)".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有"字句,其典型句式是"A (没)有 B C".A、B为比较项,C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其中形容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根据句子表达的口气,可以把表比较的"有"字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肯定式中,充当C的多为量度重的单音节形容词;否定式中,位于C的是量度形容词和性状形容词,且后者出现频率略高,在表性状时,C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13.
从句式结构、修辞语义的表达分析“同语”辞格的构成因素,指出“同语”辞格内部存在不同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典型同语格:N(名词性词语)就是N(名词性词语),普通型同语格:N(名词性词语)是N(名词性词语),非典型同语格:A(谓词性词语)(就)是A(谓词性词语)。  相似文献   

14.
0.引言 0.1 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包括谓语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短语,统称VP)前头,可以出现好几个名词性成分(NP)。对于这些名词性成分的句法性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一律看作主语;有人主张分化,把它们看成几种不同的成分,主语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拥护后一种主张。 0.2 胡裕树先生在《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载《语言教学和研究》198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VP前的名词性成分都属于句子,但它们之间有分别,有的属于句子的内层结构,即句子的核心部分,有的属于句子的外层结构;句子的内层结构是区别句型的根据。例如:  相似文献   

15.
日语「N+を+V」结构中的自动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是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词语结构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来探讨「V(自动词)」的语义特征、「V(自动词)」与「を」和「N」的相互关系,揭示词语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定语代替定中词组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1 古代汉语中以名词为中心的定中词组常常可以直接用它的定语来代替。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 “坚”指“坚甲”,“锐”指“锐兵”,“无道”指“无道之人”,本都是定中词组,但这里只出现定语,用以代替整个定中词组。 1.2 定语代替定中词组,同一般省略中心语的现象不同。省略中心语,一般分承上省和蒙下省两种,而定语代替定中词组的现象却有它自己的出现条件、语法特点和特殊的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17.
"N1+N2+V+的+N3"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因充当句子核心成分的词类不同而结构有别.其语义特征是强调突出话题N1的行为或性质的程度超过N3的程度,句义大都带有贬义色彩.该句型的运用受到语用特征的制约,其语用特征有两点一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缺点,二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嗜好.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不少语法学者把在结构上有特色的存现句分析成主谓句,在全国中学有很大影响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和在全国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已为多数大专院校采用的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一本为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另一本为胡裕树主编)也都已把存现句看作是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型。存现句作为主谓句,已经没有争议。当初,在语法学界讨论的存现句句首的表处所的词语能不能充当主语的问题,现在已经明确:它们能充当主语。可是,它们为什么能充当主语?同为表处所的介词词组能不能充当存现句的主语?对这些问题认识还不一致,而认识存现句的主语对认识这种句子的结构,确定  相似文献   

20.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