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一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哲学思想,因为它既阐述自然和社会规律,又是礼的根本。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周易》的社会哲学思想进行了概括: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它指出人应取法天地,顺应规律;在社会发展方面,指出要注意区分社会发展阶段,该变革的时候就要变革;在社会财富方面主张恰当损益,损上益下,使社会协调发展;在婚姻家庭层面,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璧 《船山学刊》2007,63(1):23-26
王夫之研究《易经》颇有独到之处,其在《周易》研究中引入传统训诂,又不拘泥于传统训诂方法探求词义以及随文释义等方面做出了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周易》的卦名用字相异这一现象进行考释,说明帛书《易》成书时日较早,当不晚于战国,且其卦爻辞用字各有特点,多异体而假借(通假),战国时各国文字多异,繁杂不一,所以编撰于此时的文献,在用字上也不可能求同而划一了。  相似文献   

5.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51-151
《周易本义》(李红著)于2009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三编:上编是《周易》经文,以传世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逐卦对照,附以《彖传》、《象传》和《文言》;中编是《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以上两编均有白话译释。下编则“是参悟《易》道和《周易》入门的知识”,有《悟(易)本相》、《读(易)举隅》及《读(易)入门》三篇。这三篇更能看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卜筮是古人主要的决疑手段。殷周时代,卜筮的占问对象是至上神帝或天。这时的卜筮是一种探知至上神旨意和命令的活动,体现着殷人和周人的天命信仰思想。殷周之际,天命思想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周人针对殷人有命在天的观念,提出了惟命不于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思想。《周易》正是这种天命思想转变的直接成果,其中包含着变易思想和重德意识,开始出现了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徐道一 《殷都学刊》2004,(3):33-35,42
以总结商代人思想认识为主的《归藏》 ,以坤卦为主 ,《道德经》保留了《归藏》的微言大义 ,加以发挥。而《周易》改为以乾卦为首 ,确立了天地之间的主次关系 ,从而使人在思想认识上从静到动 ,从自然到社会 ,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 ,并形成了后世的学术繁荣和大一统局面 ,可比类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飞跃。  相似文献   

8.
9.
《周易》古义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献 ,对《易》之“古义”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 ,西汉以孟、京为代表的“卦气说”当属《周易》古义。西汉“《易》十三家”中 ,起码有八家尚传古义。文章据《淮南子》中的有关资料 ,对帛书《易传》中一直未有确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诸说做出了详细考辨 ,并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义资料的结论。作者还依“卦气说”对《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风 ,风主虫”说做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周易》与中国传统造物相关联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周易》不仅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与造物思想。在简要概略历代关于《周易》及其设计思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周易》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熙国  肖雁 《东岳论丛》2002,23(3):73-75
《周易》研究必须走出占筮迷信的误区。《周易》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 ,是古人生活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周易》特别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特别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神道相对立的人道观念和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所见的以《周易》名义出现的许多迷信的内容 ,实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因此 ,在当前的《周易》研究中应坚决克服本末倒置的现象 ,坚决反对一些人直接或间接地热衷于作为《周易》的形式和外衣的占筮或所谓预测功能 ,注意把《周易》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带有的占筮形式和后人的占筮迷信同《周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和科学的内容区别开来 ,注意研究《周易》所包含的古老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信息 ,注意研究《周易》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 ,注意研究《周易》同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 ,注意研究《周易》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周易》和谐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观念都肇始于斯。在《周易》中包含着和谐思想,具体体现为阴阳交互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天人观、敬天保民的民本观、明德慎罚的治理观、革故鼎新的创新观、自强不息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周易》卦爻辞中的天人关系是尊神尚天的。在这种天人关系背景下,卦爻辞的作者对"人力"进行多方面的开掘,反映了主体精神和理性意识的自觉,人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这对现代人塑造自己的理想人生当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作者研究帛书《周易》、撰写出版《帛书周易校释》二十三年的艰难历程,彰显了在学术研究中师友鼓励、指点、切磋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位学人的成长凝聚了无数师友、专家、学者的辛劳.  相似文献   

17.
王家忠 《东岳论丛》2007,28(3):101-104
《周易》定性,向有歧见。总体方之,《周易》是朴素的唯物论、中国式的辩证法、古代信息论、政治伦理学与传统预测学的“五位一体”。对“自天佑之”可以作唯物的理解。“学《易》致用”与“以用知《易》”应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 ,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 ,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入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 ,融入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 ,因此 ,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周易》性质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指出 ,在历史上对《周易》性质的认识可主要归为两类 :其一即朱熹所指出的“《易》本卜筮之书” ;其二是孔子认《周易》为讲德义的书。作者认为 ,《周易》占筮 ,一方面是神秘的 (或迷信的 ) ,另一方面是理性的 ,采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 ,其结论是或然的。进而认为 ,《周易》是一个形式系统 ,按照《易传》的解释 ,“占”只是次要功能 ,主要意义在于其中蕴含了天人哲理。作者最后将《周易》归结为是凝结着历史经验、道德、感悟、天人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个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