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有强烈的崇道倾向,他把道教的思想与风神熔铸在诗歌中。唐代是道教上清派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一条佐证。上清派思想在唐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玄学,而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谈玄的成分,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二条佐证。上清派道经《真诰》中有鼓励世人求仙得道、炼丹采药、修炼养生的说明,李白的诗歌中也蕴含了相应的道教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国符通过阅读《道藏》而取得的道教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对上清派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陈国符的上清派研究一方面延续清代考据学的传统,注重详细考证,力图用史实来说话;另一方面,又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恰当的评判和巧妙的归纳,通过将具体的道经研究与抽象的理论概括相结合,不仅挖掘出许多珍贵的资料,大致厘清了上清派的发展线索,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今天,研究道教的学者几乎都曾从《道藏源流考》中得到启发与教益。  相似文献   

3.
梁陶弘景<真诰>(二十卷)是研究六朝道教上清派及中古社会的重要资料,日本京都大学"六朝道教研究"集体成果<真诰研究(译注篇)>(吉川忠夫、麦谷邦夫主编)已由朱越利先生翻译,以<真诰校注>(下简称<校注>)为题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为学界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底本,但该书也有可商之处,兹补缀二则,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茅山,原名句曲山,地肺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南24公里处。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 茅山.中国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发祥地,古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唐、宋为茅山道教鼎盛期。据《茅山志》记载,北宋时期茅山有道房5000多间,道士数千人。现茅山道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全国21处重点宫观之一。  相似文献   

5.
东晋道士葛洪是承启道教灵宝派、上清派的一代宗师.论文尝试在道教人物研究中开拓新思路,以丰富的文献史料和全新的学术视野,来重新探讨葛洪生平著述、葛洪遗迹传说以及儒教、佛教对葛洪的评价等问题.通过葛洪修道活动及在道教史上影响的考察,从宏观角度揭示葛洪其人及对道教理论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远缘可溯史前的原始宗教及巫术,近缘直达先秦的道家学说、神仙方术等。就历史之悠久来说,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宗教可能均难望其项背。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可见道教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远。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灭佛"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简论明代医家的“太极”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中的“太极”学说源自《易传》 ,宋代理学对之进行了种种发挥 ,后世医家深受理学太极论的影响 ,多以太极学说阐发医学问题 ,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张介宾和赵献可。张介宾创太级—太虚说 ,将《内经》中的重要范畴———太虚说阐释为创生天地万物的太极。赵献可的理论建树主要在太极—命门说 ,认为人身的太极就是命门。这说明太极学说不仅受到当时医界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还以之去探索并解答医学上的未知问题 ,因此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太极图说》对中医学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周敦颐《太极图说》思想出发,探讨其对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影响,阐述宋明理学与中医学之间内在的学术联系。认为《太极图说》是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学术之源,开中医学探求生命本源的风气,是“太极命门”的立论根据。研究《太极图说》对于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宋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表了当时上清派主流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包蕴了内丹道思想的萌芽,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和总结,预示着重玄学已逐步向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东晋茅山上清派宗师杨羲的道教诗歌特有的意象组合及其浪漫风采,诸如神仙意象群与仙境的意象的创造、旨远义隐的道教词语、色彩斑斓的辞藻等,形象地图解了道教的终极目的:“生存与享乐”。并揭示了道教诗歌与庄骚美学精神的承继关系与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
象数思维是道教与中医共有的思维方式,这典型体现于道教"符箓"、"奇门遁甲"等道教符号学;中医"藏象"、"五行"等中医象数观.不同在于:道教符号学更抽象,有些取象而不比类(或者说对"类"的界定以及"比类"的方法不一样),更重视"数"的推理和应用;中医象数观相对具体,取象比类,更重视"象"的抽取与应用.道教对"数"的重视和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深度.从道教关于"数"的符号学理论着手研究道教逻辑学,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早期道教经典和传统医学经典相互关系的对比考察,认为早期道教医学的源头从道教文献记载的角度至少可以上推到东汉时期.道教医学在继承以<黄帝内经>等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还有着自身更为复杂的传承体系.同时,道教医学在养生疗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和医学认识,如其中的丹田命门说、脑主神明说以及对于三焦、胆腑和增损饮食以求长生等方面的认识,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掘.  相似文献   

14.
陈抟继承了<易传>的"太极"说,在其<无极图>、<易龙图>、<先天图>中,第一次把无极作为道教哲学最高范畴,与太极并列使用,并结合道家的宇宙观,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衍生.陈抟融合易老,无极-太极的宇宙生成学说,对道教哲学之宇宙生成论富有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宇宙生成和生死解脱变得切实可行,其宇宙生成学说不仅为道教"以易解老"打开思路,而且给宋明理学以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5.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的学识、品行、风度等对文学的影响丰富而深刻:陶弘景作为道教宗师,通过与当时文人的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他所流传的著作特别是搜集整理的道教经典《真诰》在后代文人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由他所开创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对后世文人生活与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园 《老友》2014,(1):58-59
正肾,俗称"腰子",在西医上指的是肾脏实体,然而,中医所讲的肾,却不是单指肾实体,而是人体一部分功能的总称,大约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和内分泌、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并关系到营养物质的代谢。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有"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的说法。在此单就肾的生理、病理与保健简述如下。肾的生理、病理1.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肾脏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指禀受于父母形成人体生命的  相似文献   

17.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融汇佛教"法界"学说思想成果,构建了大乘道教的"法界观"."真藏"意味着法界,真实存在于众生自性本具的"道性"之中,所谓"道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真藏法是超越有无二边、"一真一切真"的最究竟境界;一切众生都与天尊本性平等.《真藏经》的"法界"之说并非华严学"一真法界"义理的翻版,实际上是为了回护、彰显符合道教精神特质的"道"身有相学说,为诠释"道"的真常、实有之理论特质,论证"道性"的本体意蕴服务的.他不仅凸显"身"为实体,而且强调"心"亦是实体.在这一点上,《真藏经》又融会贯通了佛教天台宗圆教学说的"法身有相"命题.《真藏经》法界学说的理论特征与中国佛教"性空妙有"的思想特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仙道诗与他求仙访道的体验以及对道教修炼道术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诗人求仙访道过程的展示,是对修炼道术的具体描绘,是对清静与超越的追求,这些都与当时道教中的上清派所追求的清静与超越是相通的,他们的思想理论的立足点都是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道教人学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道教人学的理论基石及思想精华,这些哲学思想虽然散布于道教人学的各类学说,但由于其对人的探索与研究都在我们称为"道"本体论的系统思想指导下进行,故其内部有着自身内在的、紧密而完整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种联系具有相当于哲学体系的特性。相对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哲学、价值论、美学为划分的现代哲学体系,除历史哲学外,道教人学中的哲学思想在其它四个部分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并且其本体论与认识论、价值论、美学思想之间更具有贯穿一致的、系统协调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