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不缺银行,更不缺小银行,且民营银行也不一定能真正提高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效率。”事实上,“金融国十条”本意是让民营银行来丰富中国银行业结构,而非中国金融体系真正急需民营银行来调结构、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逄金玉 《管理世界》2012,(5):170-171
金融体系的功能之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在分析金融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与金融全球化 金融一体化是广泛的金融国际化的高度发展。如今跨国银行迅速发展,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在瞬息之间调动巨额资金。银行业务在不断适应国际化需要中日新月异,而形成了统一的国际规则,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标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很多非金融企业在从事实质性的金融中介活动(如将从银行获得的借款再放贷给其他企业)。这些金融中介活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构成了影子银行活动的一部分。现有文献尚未对金融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活动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基于融资优序理论,通过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研究这个问题:利用标准普尔的Compustat Global企业数据库,以美国同时期2618家上市企业作为控制组,考察2000~2012年中国2304家上市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通过3种识别策略识别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同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影子银行活动;而成长型公司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程度较低。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学术界和政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运作,并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5.
李守伟  王虎  刘晓星 《管理科学》2022,25(11):25-42
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间高度的关联性,使得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间具有反馈效应.本研究提出了度量系统性风险反馈效应方法,并利用中国2013年~2017年银行与实体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忽视实体经济的作用,将会造成低估银行系统性风险,实体经济不同行业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银行系统对实体经济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银行系统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随着时间在变化,不一定就比实体经济的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资金投放方向和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展动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安排激活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导向助推实体经济,金融引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为正,且金融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此外,多种金融结构理论同时得到实证支持,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我国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是具有不同性质和作用的金融类别。本文对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经济原理以及中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发展中一大制约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回款难、风险高也影响着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的发挥。为破解这一"两难"问题,河北省廊坊市持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政府、银行、企业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一、背景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廊坊市委、市政府把金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多次对金  相似文献   

10.
马勇  吕琳 《管理科学》2022,25(6):1-21
本研究基于对Gertler和Karadi模型的扩展,对影子银行活动、金融监管行为和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较之已有文献,本研究模型在贷款的需求端(企业)和供给端(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同时引入了金融摩擦因素,并着重刻画了影子银行的顺周期特征.本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经济和金融体系遭受外部冲击时,影子银行的存在加大了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而通过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不仅能在总体上降低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的波动性,而且能显著提升社会的福利水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影子银行监管在某些冲击下也可能导致名义利率和通胀波动的上升.因此,监管部门在进行逆周期调控的同时,还应考虑通过增加正规信贷的供应以及减少社会融资对影子银行信贷的依赖等措施来缓解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1.
高明 《经营与管理》2022,(9):159-164
在金融深化改革和银行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主要业务形式。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潜在的微观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宏观风险主要包括监管有效性及对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提出应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外部监管机制及金融体系配套改革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加强资金联动管理和风险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走向健康、透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失衡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主要体现为,缺乏足够规模的企业债券市场、企业的债务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这将进一步加剧这些国家政府信贷分配政策的不利影响,并恶化金融管制系统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将导致过大的投资规模和银行坏账,引发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而均衡的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则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国金融体系中同样存在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失衡及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问题,积极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长时期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体制依旧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因素。信奉金融自由化信条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倾向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必定存在严重的低经济效率。本文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中国的省级绿色发展效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随后构建Tobit模型从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两方面全面考察了金融体制改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效率测算结果显示,绿色发展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整体较为低下且呈现"U型"的演化趋势,而规模效率较高并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进一步的计量模型发现,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纯技术效率,并足以弥补其对规模效率造成的损失,从而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增长。特别地,金融结构与经济效率显著相关,股票市场较银行业更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金融体制改革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辅之以合理的金融资源分配政策,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4.
金融压力指数能较好地实时反映一国金融体系承受风险的压力状况,帮助决策者和市场参与各方及时准确地前瞻性评估潜在风险来临时可能承受的金融压力水平。根据各市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利用CDF-信用加总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包括银行、股票、外汇、保险四大市场的我国金融压力指数测度模型体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压力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往往伴随着高的金融压力;我国金融压力主要来自于银行部门,随着近年来我国银行治理水平提高和资本市场发展,银行部门压力指数正缓慢下降,股票市场压力却逐渐上升;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压力指数长期保持在低位运行。有效性检验表明,来自我国FSI的冲击在滞后6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依次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有向无环图(DAG)等分析方法,旨在探讨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是引致技术创新的直接原因,即国内金融发展和R&D投入之间具有很强正向关系,但以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结构不利于R&D投资;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金融发展是引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也是间接原因,一方面,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内,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且直接的负向作用,但它可以通过促进R&D投入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国刚 《管理世界》2019,35(7):15-25
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体系探索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体系时期、构建中国现代银行体系时期。70年间,尽管历经磨难曲折,但中国银行业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既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积极推进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银行业70年的发展经验主要有5个方面: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第一要务,坚持符合国情的银行业发展模式,坚持发挥国有银行的功能,坚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坚持依法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一是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二是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将非正规金融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信贷扩张政策在增加银行系统信贷投放的同时会抑制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借贷活动,而非正规金融与银行借贷之间的此长彼消关系削弱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向的信贷冲击减少了企业对非正规金融体系的可贷资金需求,从而降低了市场化利率,使信贷政策包含了信贷供给调节和资金成本调节双重效应,增强了信贷政策的调控效果。以降低非正规金融体系借贷摩擦为目标的金融管制放松政策能够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通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资金供给降低市场化利率。  相似文献   

18.
金融生态建设就是把金融体系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给它塑造一个动态平衡的金融体系,在内外环境上去强化金融业的自我调节以及自我适应的生态功能,以防止金融结构的扭曲失衡,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资金融通、要素组合、信息引导等多方面的有效率的支持。它与我国政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金融生态建设,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们更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去解决它,建设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家观点     
<正>徐忠:重视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二者已经紧密关联,货币政策作为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并经金融体系传导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对金融周期、金融风险保持关注和警惕。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关键是要调节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