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1月10日-12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美育委员会指导,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三联集团承办的全国企业审养文化和企业创新研讨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研讨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索在新世纪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开拓了企业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此次会议,邀请了一批企业界和文艺学美学界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共70余人,就企业审美文化与企业创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交换意见,表达看法,并就此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2.
吴东明教授 男,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同济大学经贸系系主任,兼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美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企业经济与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8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的,80年代末期受到我国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兴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90年代初,各地的企业文化团体纷纷诞生,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促进会相继成立,企业文化方面的各类专著也陆续问世。这些著作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高师美育应努力发掘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中的审美文化精神内涵,深入认识中华传统文学和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特质及其积极影响作用,并在中国艺术审美文化精神引领下多方探索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努力营造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积极设置与开发中华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和校本美育课程,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教育,鼓励学生审美实践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于11月2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比较薄弱,美育工作缺乏实质性的重视,文化转型又为美育带来了崭新的课题,美育专业委员会应在"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的方针指引下加强美育学科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服务于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广大美育老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将审美排斥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外 ,只研究艺术、宗教等精神生产领域审美问题的传统。在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建构企业审美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文化力有重要作用。企业审美文化的内容包括 :(1)商品和服务中的形式审美、功能审美和文化审美 ;(2 )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条件审美、工艺流程审美和组织文化审美。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学与现代的商品服务、生产经营直接结合起来 ,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超越性、享受性、创造性和现在性的特征。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将对企业审美活动以及企业造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清  徐建民 《金陵瞭望》2010,(29):42-43
2010年11月.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2010年度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全省工行系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并不是单纯审美、艺术教育,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当前美育现代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低迷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忽略了传统文化资源,割断了与传统美育观的联系所致。中国现代美育是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发生的,是"现代性"社会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构建更加和谐、完善的现代美育,中国美育的现代性建设必须从传统美育中汲取有益成分,促进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绕开审美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顾及:情理型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追求人生的审美文化境界。从企业形象、企业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企业职工应有的审美文化素质来看,企业文化的主干内容是审美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把人的感性需要、热情、审美向往突出地提了出来,其自然走向必然通往审美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开阔了人们对于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的认识,拓展了审美文化的涵义。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一个有开拓性、进取性,在改革开放、激烈竞争的社会洪流中胜任愉快的当代企业家,应当全面发展,应当有深厚的审美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途径,大学文化提质离不开美育工作的全面展开。高校美育助推大学文化提质需要重点关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个体健康人格和构建先进文化格局三大议题,还应科学认识和处理好自然与美育、艺术与美育、社会与美育、科学与美育四对关系范畴。通过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构筑科学审美教育平台、营造良好审美氛围和培育多维审美表现力等路径,推动大学文化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东师范大学对于齐鲁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著名学者安作璋、严薇青、田仲济等教授就发表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 90年代以来 ,山东师范大学的齐鲁文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局面。多学科优势互补 ,是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的显著特色。与  相似文献   

12.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夏之放教授 ,1939年生于河北省临西县 ,196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汕头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审美文化研究所所长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1993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其传略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辞典》等。夏之放教授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教学与研究 ,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国家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出版专著5部、合著 6部、联合编导电视片 1部、主编专业书 3部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14年10月17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我校艺术学院张燕教授著作《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优秀美育著作一等奖。此届获得一等奖的著作共有两部。  相似文献   

15.
张清华教授 ,男 ,1963年生于山东省博兴县 ,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8年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1年获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 0 0 0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学术讲学金 ,于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客座执教海德堡大学。张清华教授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起步于 90年代初 ,迄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相似文献   

16.
美育应该纳入现代审美文化及其发展的背景下来审视。当代审美文化具有其他种种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加普遍性和超越性,对普遍人性都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超越一切利害关系。它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然而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阳刚阴柔于一体。它能够无微不至地渗透到所有社会领域和生活方式中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教育、文艺,或者服饰、饮食、美容,无不有它的影子存在、魅力存在。这就使审美文化具有美育的特点和作用。事实上,美育正是审美文化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提价了审美文化,也就提倡了美育。但美育还是有它相对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迅速而剧烈的文化发展和历史变革使审美教育领域的矛盾冲突变得异常尖锐和激烈.主要表现在手段与目的、立美与审美、表现与表演的冲突等方面.传统的教化美育和启蒙美育要解决由其自身带来的这种危机和困境已不可能.建立一种与教化美育、启蒙美育相对立的解放美育.已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杜贵晨 ,195 0年生于山东省宁阳县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旅游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杜贵晨读书期间即发表有关诗歌、电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3日至15日,由山东师范大学与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济南大学、济南社会科学院协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挑战与回应:中国近现代城市开放——周馥与济南自开商埠后的城市发展"国  相似文献   

20.
审美趣味代际传承是青少年趣味养成的重要路径,日常生活美育则是现代美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向,以及社会文化消费化的转型,传统的审美趣味代际传承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裂缝。青少年日常生活美育存在诸多问题,成人美育又长期被忽视,给当下美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审美趣味代际传承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以丰富社会美育内容,优化生活美育模式,扩展全民美育范围,发掘艺术美育功能,努力实现代际之间审美文化的有效沟通,提升各自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