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而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演讲台,而是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学生的头脑也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等待点燃智慧的火炬。新课程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让学生创造的灵感火花自由绽放,让自己的课堂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中,让学生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的一些老师是否也总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也是课堂的一种资源,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我们教师没有理由用自己简单而片面的解说把这种可贵的资源扼杀在课堂中,累了自己,又害了学生,而应该艺术性地看待它,处理它。  相似文献   

3.
提笔忘字,是因为太熟悉;提笔忘言,是因为回忆如潮水滚滚而来。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回想与钱老师相处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不过让人铭记的小事有一串串。我想,也许教师就是一份在平凡中铸造不凡的职业。老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为我们学生搭建起通向梦想的天梯,他们桃李满天下而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4.
正提笔忘字,是因为太熟悉;提笔忘言,是因为回忆如潮水滚滚而来。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回想与钱老师相处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不过让人铭记的小事有一串串。我想,也许教师就是一份在平凡中铸造不凡的职业。老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为我们学生搭建起通向梦想的天梯,他们桃李满天下而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5.
我们究竟立足于什么来谈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我们究竟可能获得怎样的专业自主发展?很显然,我们还没有到高谈阔论的时候,在教师专业还远没有获得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的条件下,我们谈论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更多地只能是一种内在的自主发展,即把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更多地建立在教师个人专业意识的内在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我。正因为如此,立足个人教育生活实际,以个人心智来回望、敞开个人为师之路,探询日常教育生活的意义,让我们更踏实地行走在教育人生的大舞台上,让我们面对当下世界的喧嚣躁动,获得一种职业的宁静与生命的安顿,这或许就是我们谈论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姿态,一种低调而不乏理想主义的生命姿态。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而语文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幽默则更是一种智慧,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技巧,是一种人生态度。它们或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产物,或是教师妙手偶得之的智慧结晶。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纯粹为幽默而幽默,必须与课堂情境氛围相融合,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相伴而生,与课堂知识结伴而行。只有这样的幽默,才能让学生的生命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笑声中被激活,才能真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勃勃生机和独特精彩。  相似文献   

7.
阿明 《社区》2010,(20):7-8
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 启迪:您的教育名著《教育是没有用的》已经在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人反对您的提法.但更多认真看过这本书的人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请问您用“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样一句有些“雷人”的话来做书名想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8.
周利平 《老友》2008,(2):28-29
这是一位今年已76岁的老人。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以一种平凡的爱,在自己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12年。他这种平凡的爱,似三月的春风,为失学儿童带来暖意;像生命的琼浆,使迷途少年获得新生。他曾多次被省、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  相似文献   

9.
刘运忠 《新天地》2011,(9):150-150
我一直相信,会让每一颗挚爱的种子摇曳出世间最美的风景;更相信,高效课堂会规避学生隐性麻木和疲倦,使其进入学习的生动状态。每个教育者均应是一个思考者,用智慧激活学生生命本源活力为己任,让学生走出习题的莽林,面对一种鲜活的思维状态。学生便会发现自己学习历程中的“新大陆”,感知语文是有声有色、鸟语花香的心灵栖息之地;是清泉洗涤,阳光散播的心灵启航之乡。  相似文献   

10.
国之兴衰在于教育,教育之兴衰在于教师。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要用自身的品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应用体验式教育对教师进行心理能力的优化是一种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它利用多向互动的特点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师心理优化体系,将会直接提高整个国民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反射出智慧的光芒。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戈麦把自己的诗歌自喻为“黑雪的文字”,这些文字既沉重又轻灵,既忧郁又快乐,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浸透了诗人的向往、梦幻和全部生命的能量,成为了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沉重的舞蹈,烙上了痛苦的底色。这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也是一种绝望的文字。在“黑雪文字”的背后诗人大量描写“死亡”,并由“死亡”意象串联起生命幻象、人世图景和心灵的追寻,用诗歌、用生命弹唱了一曲“世纪末”的哀歌。  相似文献   

13.
知识女性有着一般职业女性所共有的苦恼,诸如角色紧张问题,社会男权意识的排异性问题,以及女性自身被男权意识同化的问题等。所不同的是,知识女性视职业如生命,不象一般职业女性能挤兑上班时间以减少家务劳动的负荷,从而角色紧张问题更为明显;知识一职业女性素质较高,参与意识、女性意识较强,故对来自男权意识的排异性反应更为强烈,矛盾亦更为尖锐;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女性还在传统意识中滞留,潜在的心理依附与高智力杂揉而形成一种高雅的奴性。所以,知识女性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她们的痛苦是一种智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陈秀珠 《新天地》2011,(12):45-45
不知不觉,“学生”这个熟悉的名词,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牵挂!回首,“老师”这个平凡的名字已经陪伴我四年有余了。曾经的稚嫩,现今变成了一种不算成熟的成熟,曾经的茫然失措,变成了现在的略有经验。面对各有差异的学生,我曾经苦恼的心,演变成了文字。我想,我应该以品茶的心态去对待教育,以品茶的心情去面对每个学生,以品茶的细心和静心去度过教育工作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5.
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新观念诞生的源泉;教师快乐的心境,良好的情绪潜移默化,甚至立竿见影地影响着学生的向上心态和乐观情绪。一个美丽的教师,既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心境美、情绪美。这种美应当是教师职业价值生命价值的统一。职业快乐,成功,有品位,生命才会快乐,成功,有品位。试想,如果一位教师终日忧心忡忡,萎靡不振,“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对教师职业冷漠无情,怨声载道,怎么会有职业的快乐?没有职业的快乐,甚至视之为畏途,自然不会有事业的成功。与自己终身相伴的事业无成功,不快就将伴随你一生。怎样才能有美好的心境与情绪呢?…  相似文献   

16.
冰心论创作     
抄袭的文字,是不表现自己的;勉强造作的文字也是不表现自己的,因为他以别人的脑想为脑想,以别人的论调为论调。就如鹦鹉说话,留声机唱曲一般。纵然是声音极嘹亮,韵调极悠扬。我们听见了,对于鹦鹉和留声机的自身,起了丝毫的感想没有?仿杜诗,抄韩文,  相似文献   

17.
有的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不能如自己所愿,唉声叹气。原因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苍白无力,没有新鲜感。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不是自己写作文,而是在翻阅大量的作文材料时,进行"裁剪式"抄袭。一篇作文,东拼西凑,抒发的情感也是在无病呻吟,不能让人感动……面对诸如此类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真是头疼,头疼的是孩子们作文水平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根据作文命题,对学生作文内容、结构、文字(包括标点、错别字、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改、纠正和补充、完善,通过作文修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作文修改的方式很多,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和把握。单从作文修改的主体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之间互换修改、学生集体修改和教师批改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伤悼诗是诗人病苦人生实惑的外化,没有任何作伪的成分。面对死去的亲人,生者会觉得生命本身是一种过度奢华的占有,因而对死者抱有潜在的歉意和负债感。诗人旨在把记忆中的生活情事用诗歌语词固化成随时可以触模的碑碣,让巳逝的生命得到无限的绵延。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感动——坚强面对。当世界变得无光、无声又无助,她一次又一次克服了软弱,选择了坚强;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感动——接受挑战。面对生活困境,她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创造了奇迹;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感动——拥抱世界。自己生活在茫茫黑暗中,她却把一切投入给需要帮助的他人,把爱之光洒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