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的小说立足于社会现实,用典型性的人物与故事来表现人生和社会现象,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要具有艺术典型化的特质。茅盾坚持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主张,虽开创了“划时代的新文学”———社会分析小说,也使其小说普遍存在着理念过重而失之凝滞的弊病,损害了小说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辛毅 《理论界》2007,(2):239-240
审美引导,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自然及社会生活美的事物的感受、鉴赏和追求,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表演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形象性、感染性。它所唤起的美感比现实美更为强烈,对人的感染力最大。所以通过审美引导采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从而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鉴赏现实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3.
朝鲜高丽文学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高丽文学的文学时代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崇尚和谐美,追求雄健豪放之美,崇尚“天然”美。高丽审美意识承前启后,具有转折性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反映在创作的审美追求上就是强调趣味.趣味审美追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趣",情节要生动起伏;二是要有"味",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或寓意.趣味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专业与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德存于艺,艺形于美,其最高境界是至善至美。因此,教师的职业追求,也是一种审美追求。教师职业生涯的审美追求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教育人生的审美追求、书香生活的审美追求、人格形象的审美追求。教师职业生涯的审美追求,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师体悟教育的魅力,收获教育的幸福与快乐的源泉,是教师专业臻于完美境界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送别诗是唐人诗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唐人送别诗从情感和艺术上体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美学风貌。这种审美追求只能存在于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与人生际遇跌宕起伏相结合的背景之下,唐人送别诗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可从唐代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方面进行探讨,借此可以窥测唐人审美价值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卢少华 《东岳论丛》2012,33(5):21-25
赵冬苓在主旋律影视的影像叙事策略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题意蕴、叙事技巧和审美风范.她的影视创作涉猎了广泛的领域,塑造新时代的英雄、关注重大社会问题、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民族宏大叙事与执政党树立文化领导权的努力,她的剧作具备了审美的独特性、形式的完美性、艺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篆分古意是何绍基融会碑帖、打通南北形成自家独特书法风貌的内脉和主线,是何氏毕生的审美追求。何绍基一生的书法实践和审美追求都围绕篆分古意而展开:论书推崇篆分意度;学书溯源篆分遗法;作书追求篆分遗意①。何绍基的书法审美追求及其创作实践,对明末清初及当代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西诗派诗人的诗学思想具有理禅渊源,亦有融通儒释的自觉意识,其学禅特点及融通儒释的具体方式,与黄庭坚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儒释整合文化发展趋势的表现,也是他们选择黄庭坚作为理想人格范式的深层原因。此理想人格范式的选择,使他们的诗歌习惯于抒写抱道自居的平和情怀,这使江西派诗歌审美追求呈现出自在平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古典文学特别是和歌、物语、随笔及俳句,大都以“物哀”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审美追求。它注重的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即一种出自自我经验世界,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拥抱与感悟;营构的是情与景浑、心与物融、把心象寄寓于物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构、天人感应的境界;讲究的是空灵的、朦胧的幽玄美境界的创造,表现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描述性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作是一种话语现象,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来进行创作,欣赏者运用约定俗成的艺术语言进行接受和再创造的对话现象。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与多重对象不断进行对话与潜对话的复杂过程。这种对话分为四个方面:艺术家与世界对话;艺术家自我的内省与驳诘,即多重自我的对话;艺术家与作品的对话;艺术家与接受者的潜对话。  相似文献   

12.
陶丽萍 《兰州学刊》2008,(10):176-178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都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诗群在20世纪80年代崛起,是世界东方古老土地上最具中国特色,也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中国西部诗群以表达坚忍不拔的生命意志和开拓精神,抒写着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采,以其特有的意境和格调影响着中国诗坛和世界诗坛,其审美追求是中国西部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肖莉 《北方论丛》2015,(5):57-62
新世纪以来,“80后”小说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语言学—文艺美学双重视域下的“80”后小说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审美追求,这是对传统美学范畴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文学语言的独特贡献。本文选取“80后”作家代表性作品,探讨“80后”小说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文学也因为有沦陷区这一翼而更显丰富与多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追求深受平衡哲学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作家在构思小说时自觉地追求统一的整体思维,注重作品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安排情节时强调动静结合,淡化矛盾冲突;在结构布局上追求首尾照应及大团圆的结局,从而达到重建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终极存在的关切 ,对人生根基的探寻 ,对未来理想的依托 ,是人之为人最内在最深刻的精神本质特征。这种精神既体现于人的哲学研究和宗教追求中 ,也是审美活动一种深层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南京企业资本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运作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推动力。本文分析了南京企业在资本运作中的主要问题 ,进而提出南京企业有效进行资本运作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战时的价值判断、行为方式、思想倾向渗透到社会公共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明显带有战争文化特征的都市文化语境,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九叶诗人的审美想象和艺术追求.他们不但运用战争思维、战争话语书写战后的都市乱相,还对战争现实进行了哲学沉思,从而使其诗歌创作有了人类视野的广度和生命哲理的深度,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