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长春 《兰州学刊》2005,(1):291-293
新形势需要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首先要具备新型的人格,塑造新型人格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顾晶 《理论界》2010,(6):176-177
本文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入手,认为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对大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人格的不和谐方面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心理状态失衡;知行不统一,缺乏诚信;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 1020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学生中人格发展偏差大量存在,已经到了我们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调整人格发展偏差,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诸多标准,为大学生改善自己人格提供了具体的努力目标,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志军 《云梦学刊》2007,28(4):120-122
完善道德人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道德人格塑造重要性表现在道德人格塑造的作用上,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民族道德素质,赢得的人生成功。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舆论引导、社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杨阳 《学术探索》2012,(7):84-86
贵州高校大学生人格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由于诸多特殊原因,也呈现出自卑、懒散和抗挫能力差等一些不同发达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性格特质。在民族地区可通过提升大学生自主塑造健康人格的能力,营造和谐、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创造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环境等途径来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弘  章小纯 《云梦学刊》2009,30(2):128-130
创新人格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源和方向性保证,应试教育的长期不良影响、大学内外一些约束创新精神的不利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人格的的形成。高校必须在办学理念、校园氛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索和革新.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格论纲——兼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揭示了人格的本质,概括了中国古代人格传统,分析了中国现实人格的多元共存结构,提供了现代化人格模型,论证了人格塑造的基本规律、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芊 《云梦学刊》2004,25(1):89-91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利于弘扬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培养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崇高气节;熔铸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执著精神;蕴育厚德载物、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树立尊道贵德、行己有耻的道德理想。汲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提供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最具生机 ,最少保守 ,知识水平相当 ,经历相似 ,年龄相仿 ,且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虽然其人格塑造已经基本完成 ,但仍然处于可塑性比较强的时期。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弥补人格缺陷 ,进一步优化并提升其人格魅力 ,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黄瑞娟 《云梦学刊》2001,22(2):23-26
以协调、整体、内向超越、闭锁及实践理性为特质的中国传统人格,在改革开放市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必然的变迁.符合当代国情的理想人格,就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用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道德教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 ,高校只有深入探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才能更好的应对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也只有博采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引导大学生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 ,正确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完善的人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转型期,给社会道德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广大青少年要自觉地把自身的人格恩想道德的塑造放在首位,不仅要培养自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坚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人生观,还要确立坚持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统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强调应注重大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塑造,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人格的界定出发,对编辑人格的塑造进行了思考,提出学会做人是编辑人格塑造的目标,"四有"新人是编辑人格塑造的标准,学会学习是编辑人格塑造的途径。强调编辑人格的重要性,旨在全面提高编辑工作者的素质,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服务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7.
罗洁 《理论界》2010,(6):178-179
传统儒家哲学的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提出了用儒家道德规范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手机出版作为新的出版形式,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便捷性正日益使手机成为个体不可分离的部分。手机是集视听、娱乐、文本于一体的多元化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和社交手段。手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应从手机出版内容、高校、个体三个方面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这是我们时代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换。人格具有多种特征,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虚拟世界,自由、独立、创新、宽容、自我实现成为更重要的人格特征。但虚拟世界也对人格塑造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在这些消极作用中,有的初露端倪,有的已演变成社会问题。因此,对它们的归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忠武 《文史哲》2002,1(5):106-112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