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劳务市场是这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等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将市场理论与我省实际相结合,建立劳务市场并形成网络,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劳务市场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提出 :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包括劳务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然而 ,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近几年来 ,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许多探讨 ,观点各异。我认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本文所述均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仍然是商品。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股份制经济的性质、作用及其可行性问题,理论界进行过一番讨论,但人们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使许多重大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中对股份制的阐述就是突出的例子。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发展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发行  相似文献   

4.
党“十四大”报告指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等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尽快形成我国的劳务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已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当务之急。目前国际劳务市场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每年的国际劳务总输出达2000~2500万人,涉及100多个国家。1984年以来,国际劳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商品贸易高出10个百分点。国际劳务市场的迅猛发展给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十四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十四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主义法律体制已基本建立。但是许多法律是在从产品经济向产品与市场相结合的过渡阶段制订的,用这些法来解决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法律与现实的冲突。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法制建设上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关于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纳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十四大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法党纪建设、党的纪检工作如何更好的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却有许多问题须深入领会和思考。本文仅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出发,探讨党法党纪建设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表明我们党在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方面更加深刻、清醒、实事求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上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党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进一步确定了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更加明确的前进道路。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问题,作一个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新兴社会阶层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继党的十五大科学地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后,建党八十周年大会和党的十六大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又科学解决了我国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问题。这对于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命运问题,曾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长期争论的问题。这问个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形势,围绕着这一理论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又一次掀起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讨,突破了一些传统的看法。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科学讨论的新成果,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今已经20年,这期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中国经济从此坚定不移地迈入了市场化进程。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规定了我国改革的阶段性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那么,如今中国经济市场化进展如何呢?本文拟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个历史阶段,对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作以历史回顾,分析了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发生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即对资本主义价值的直观否定取代了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理性价值判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简单认同取代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面貌和特征的科学探讨和精心勾画;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之于社会主义的目的手段定位,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对“左”的错误;政治上的民主化,特别是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在这一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近几年来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商品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又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法制建设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指导,既抓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又抓法制建设,用法制为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七年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由利用、限制到利用、限制和改造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使我国国民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并在1956年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胜利,从而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回顾建国初七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不难得到三点启示:一,国情是党科学决策的客观依据;二,法律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稳定,改革步伐加快,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我党和我国人民树立了一面伟大旗帜,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不能动摇的。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必将大大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鼓舞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地去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一、建立市场经济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也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非公有制经济不能被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者有严格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同一概念 ;二者也有严格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务市场的发展方向  1.按社会需求调节劳动力。这种功能具体体现在进行劳动力的余缺调剂,企事业单位计划用工和临时用工的安置,用非所长职工的合理流动及职工对企业空间的优选。这种调节功能的实现,是劳务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目前,要强化劳务市场功能,实现信息管理现代化,形成灵活、畅通的信息网络,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工作人员队伍,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全方位、有计划、有领导的市场体系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调节功能。  2.兴办经济事业储存劳动力。劳务市场应具有容纳吸收社会劳动力和企业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