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筱敏 《炎黄世界》2009,(5):44-45
我一定是个好学生,如果有机会做学生的话。我对所有的课程都感兴趣,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全都那么诱人。我对万物的秘密怀有敬意,时至今日,《混沌》《时间简史》《科学革命史》以及《植物化石》《本草纲目》等等“杂书”给予我的阅读兴趣,一点儿都不亚于文学书籍给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周明 《老年世界》2008,(1):41-41
编辑同志:我的老友们都感到我晚年生活很幸福,那么,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呢?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老年世界》带给的。自《老年世界》创刊起,我对《老年世界》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每条消息都是非常认真阅读,《老年世界》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炎黄世界》2010,(3):80-80
炎黄世界杂志社:我是贵州省荔波县退休干部;退休20多年来,我长期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特别是《炎黄春秋》、《名人传记》、《半月谈》和《世界知识》。十多年来我都年年私费全年订阅,从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特别敬佩《炎黄春秋》秉笔直书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我于1996年退休,现年73岁。十二年来,《老年世界》一直陪伴着我,《老年世界》对我们老两口晚年生活帮助很大。《老年世界》是一个很好的刊物,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年世界》工作人员。愿《老年世界》杂志社的同志们鼠年快乐。  相似文献   

5.
一份读者问卷调查表,引出我与《老年世界》之间不少往事,回忆起来真有点细微的故事。在阅读本刊的时间一栏里,我认认真真地写下了24年零5个月,这24年对我来说是现实生活年限的三分之一。如果《老年世界》编辑部里有“80后”的编辑,怕是不敢相信,这73岁的老人,脑子出问题了。编辑部里有24年工龄的编辑一定会知道我说的是真话。我与《老年世界》有着割不断的缘分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我是《当代老年》的一名新读者,因为以前只是听人介绍有这样一本杂志,直到今年元月份我才开始订阅,真正成为它的读者。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竞从一见钟情发展到离不开它了。更有趣的是,我在华师一附中上学的孙女也对《当代老年》情有独钟。家里订阅了3种老年报刊,孙女只看《当代老年》,对其它两种老年刊物几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7.
最心爱的是《湖南老年》《湖南老年》,是我须臾不可离的良师益友。他帮我进步,也帮我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我的职级待遇,是看了《湖南老年》的政策解答才去中请批准的;我的护理费,也是因为有了《湖南老年》的答复才由单位落实的。我一期没看到《湖南老年》,就觉得心...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自穷乡僻壤长大的原因,我天生就匮乏纯文艺气质。所以到今天,《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我唯一看不进去的,春树和村上春树在我眼里一样是凡品。最初接触到电视,受影响最大的是港片《霍元甲》。上初中时,不可救药地迷上金庸、古龙。唯一喜欢的正统作家,还是被人视作以笔做投枪的鲁迅。对这种杀伐气的迷恋,终于在《古惑仔》风行大陆时有了一个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9.
我在岗的时候是一个党委宣传部的部长,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老年世界》接触,离休后,身上繁忙的工作担子卸下了,觉得一身轻松。旗委老干部局给每位离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年世界》和《中国老年报》,《老年世界》便成了我离不开的挚友。  相似文献   

10.
我是《社会学家茶座》(以下简称《茶座》)的忠实读者。自上大学时接触《茶座》以来,我的校园生活多了一份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而品读《茶座》也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一件像喝水般那样自然的事儿。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觉得能把讨论社会科学的刊物办得这么生动有趣已经是科普传播上的进步了。当然,对于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偏好和追求的读者来说,更是一种久违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姚婧 《现代妇女》2014,(12):267-268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我是猫》中日语被动式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由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时,可以与汉语主动句一致,也可以与汉语被动句一致,而间接被动句需与有标识的被动句一致。本文主分析《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式表达与翻译思路构架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13.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机构改革,我离岗休息。开始一段时间,以搓麻将打发时光,后来感到成天坐着不动,不仅精神越来越空虚,而且有害身体健康,便想干点别的事。一天,一位老同事送给我两本《老年人》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很快就被杂志里的文章吸引住了。慢慢地,阅读《老年人》杂志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感到,有《老年人》杂志相伴,眼界开阔,生活充实。我老伴见了《老年人》杂志也爱不释手,认为它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刊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老年人》杂志成了我和老伴的良师益友,我们决定长期订阅。我要长期订阅《老年人》杂志@…  相似文献   

15.
伊人 《中外书摘》2009,(4):95-95
余华的小说,一直是我打心底里喜爱的。“先锋”时期,他的《河边的错误》,他的《现实一种》,他的《鲜血梅花》,他的几乎所有的中短篇,都是我愿意认真阅读的作品。那种冷峻的锋利、残酷的凄美,那种针尖一样的准确和没有回旋余地的逼迫力,始终紧抓着我的阅读神经。  相似文献   

16.
和往常一样,我来到长沙烈士公园晨炼,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打量我一番之后说:“昨晚好像在《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中看到了你,怎么今天就到这里来了?”自4月17日那天起,每天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向我问起这事,我简直成了新闻人物。我的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开播5周年而举办的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的录制。3月14日下午,我坐在演播室头排正中位置,接受了《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采访,同《焦点访谈》主持人方宏进、敬一丹、水均益和几位记者进行了交谈,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我是一个退休老人,怎么会受到《焦点…  相似文献   

17.
庞树生 《老年世界》2013,(13):44-44
我原本搞科学技术以及科技管理工作。退休后休憩在家,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了《易经》,于是又引起学习《易经》的念头。在学习中感悟很深,并把我的点滴体会心得记载下来,辗转数年整理成册,想不到竟干2008年由北京线装书局给予出版发行,书名《易经易读》。该书问世后,颇受读者欢迎。为了进一步宣扬《易经》的博大精深,结合实际,特别是针对老年同志的趣味,我对《易经》书中的部分卦传、灸辞进一步学习,深入认识,在《易经易读》原著的基础上重新编撰,同时选择相应的故事加以说明,力求简明易懂,具有趣味性,能够让老年同志接受,而且乐于参阅,如能起到抛砖引玉、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那是我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杂志创刊十六年来,我年年订阅,期期必读,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视《老年人》杂志为政治母乳,每期到手先看“老人言”,再看封面标为要目的文章,然后看其他内容。今年第三期,《武汉新鲜事:总经理退休当门童》、《大义女子陪着养母做新娘》这两篇文章,我读后深受启迪和教育;《生活方式决定你的健康状态》一文,连读两遍仍不想放手;关于人寿保险的策划报道,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打算让老伴参保,既减轻儿女的负担,也为我辞世之后让老伴无温饱之忧。《老年人》杂志的文章篇篇可读,开卷有益。诸如“社会纪实”、“银…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本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虚构的小说,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一个一个人物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0.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