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年,中国的改革已经逐渐进入了“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冲突愈益激烈,2005年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多达87,000起,是1993年的10倍之多:二是去年出现了关于改革成败和方向的论争,这实际上是现实中的社会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反映。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不再可行,而必须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也就显得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2.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深圳龙岗“舞王”大火、青海玉树地震、富士康跳楼事件、“保钓”示威游行活动……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深圳慈善公益网始终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凡遇到社会灾难和社群冲突,总能寻见深圳慈善公益网“福德社工”应急服务的踪影。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法治更为成熟的国家来说,在我国,法律的实施效果较差。在法律明文规制的领域内,人们多习惯于依靠对社会“潜规则”的领悟心得来指导交往和处理问题,而法律被搁置一旁。这种现象可以被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被移植的法律制度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制度的冲突而存在。这一部分从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明、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开始成为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是本文所要论及的,即在没有法律移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社会本身就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把法律看作社会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造成任何法律现象的原因都是整体的,对现象的解释便有无限的可能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对造成法律条文的不被执行或不可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8年,遵义市余庆县小腮镇提出了"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的"三不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炼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余庆经验"的成功,得益于搭建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的好载体。因此,认真研究"余庆经验"的平台载体,将为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建立,无论在内地还是在澳门,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和谐”何以可能,这样的“社会”如何建立,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澳门的中西交流、冲突与和谐已经有了450年的历史,理应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心得,在和谐社会的建立上有所成就。所以总结一下这些方面的教训与经验,一方面可以为澳门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资他人借鉴,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防处必须立足于爆发的根源。文中以石首事件为例,确定了对此类事件防处的根本方法——安全阀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伦敦发生的骚乱不过是底层少数人群对强大国家机器自发开展的一场宣泄不满情绪的狂欢,是一场没有来得及演变成政治革命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旅游局果断决策,要求抓住重大契机或策划重点活动,着力开展“事件营销”。这其中,“行摄365·画说四川”系列主题摄影活动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冰灾之后,成千上万的救灾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一线的抗灾救援战斗。其中,有一支特殊的救灾队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是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农民抗灾小分队”。这支“农民抗灾小分队”由13个人组成,他们的队长就是36岁的宋志永。  相似文献   

12.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1,(5):5-14,43
从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群体性冲突具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点,利益补偿机制与表达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以及相对剥夺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焦虑构成群体性冲突的外部和内部形成机制及动因。针对快速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群体性社会冲突,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群体性冲突调节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即为防止意外社会事件发生而建立的某种可以确保社会安全的装置或有意实施的安全体系。从建构“安全阀”体系角度看,这一新型冲突调节机制可以从社会沟通机制(调压阀)、社会自治机制(缓冲阀)、社会预警机制(监测阀)及社会整合机制(平衡阀)几个环节加以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3.
非发达地区农村青年"恐婚"现象堪忧,对农村生产及社会和谐、个人生活、心态及家庭和谐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发达地区农村"恐婚"现象,既有表象原因,又有深层社会原因,可从改变农村男女性别比例、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工作介入等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从一名主管护师转岗从事社会工作一年多了,发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两点:“有心”、“有力”。“有心”指的是不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得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力”指的是要具备社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有心”和“有力”相当于人的灵魂和躯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雷颐 《中外书摘》2009,(4):22-24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灾害无情人有情,如果将“文革”时期三次抗震救灾与这次汶川抗震救灾略作对比,不难看出政府执政观念、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与进步,因为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往往最能反映一个社会、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继2009年全国关注三聚氰胺事件背后的食品安全监督缺位问题之后,2010年的“毒豇豆”事件、“地沟油”重返餐桌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对“菜篮子”安全的关注。2010年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2010年7月13日,  相似文献   

18.
所谓“袁隆平买车”一事,以讹传讹固然有点哗众取宠,然而透过现象,回顾事件的来龙去脉,其中不经意间反映出来的某种社会心态,却有助于人们弄清楚当下中国社会,特别是在普通百姓中,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仇富”心理。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生物界自然平衡状态的打破导致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卫生危机频发,处于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期,“9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其身心机能发育尚未成熟,不但是此类事件中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更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现代健康观念的树立和综合健康素养的提升在这一阶段尤为关键。研究发现,“90后”青少年的健康观念趋于科学理性,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习惯养成有待提升:对健康危机的忧患意识较强,危机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具备一定的公民责任意识和行为自律意识,但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法制观念和人文关怀意识仍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20.
杨其其 《职业时空》2009,5(6):74-75
学生社区简称“学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学区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区化”管理。“学区化”管理实施的必然性要分别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入手分析:即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未来高素质社会居民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