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屈原字“灵均”进行新探 :巴楚二族根源相同———楚人本源在中原 ,北族南下形成楚族 ,屈原是楚人 ,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 ;廪君系巴人也是高阳苗裔 ,南下后形成巴族建巴国 ;巴楚二国相邻 ,巴楚文化交融互动 ,其经济文化等有很多相似处 ,楚子灭巴 ,巴文化四方扩散 ,楚文化吸收巴文化因子 ;巴文化始终予楚文化以深刻影响。屈氏家族深受巴文化浸染 :屈原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辰 ,字灵均———沿用廪君系巴人族号 :灵均———廪君———虎君。伏羲炎黄为远古羌戎虎氏族 ,屈原为黄帝远裔 ,居虎域 ,生辰属虎 ,与宗虎伏羲的夏禹、以虎为道号的老子李耳老聃有潜在的虎文化联系 ,荆楚文化以虎崇拜或虎图腾机制为内质。今土家族敬称虎为廪、在心理深层及文化节俗等方面认同屈原。长江中下游巴楚吴越皆有巴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趣品虎文化     
2010年为农历寅年,又称虎年。在我国深厚的文化中,有不少与"虎"有关的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虎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虎名虎为百兽之王,古时人们给虎取了不少别名或代称,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汪玢玲先生开创中国虎文化学的基础上,评鉴了她的新书《东北虎文化》。指出《东北虎文化》与中国虎文化既一脉相承又有创新和发展,对龙腾虎跃、虎虎有生气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深刻的阐释与播扬;提示了虎文化的精髓,探索了自然中的人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部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对未来自然生命合理保护都会产生重大作用的书;对东北文化,特别是长白山议论旨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从美学和哲学的高度,赞美、评价东北虎,充分进行了虎文化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曾经有过"龙文化"、"虎文化"、"羊文化"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曾经有过"龙虎并存"的时代,它们都对中华民族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虎、羊在五千年的时空长河里即保持着各自的独  相似文献   

5.
人虎缘故事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全面考察中国人虎缘故事传承流变的文化根源 ,系统梳理了人虎缘故事久远丰富的生活史 ,运用母题方法分析人虎缘的基本形态 ,并对中外相近类型故事作出比较 ,认为人虎缘故事蕴含了三种文化意义 :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性 ;折射了中国文化伦理中心的特质 ;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吸纳世界文化进而改造、重构本土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深厚文化中,有不少与“虎”有关的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品赏一下虎文化亦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7.
竹子、铜鼓、虎龙及其生长、盛行之地与广西那坡彝族先民生息密切相关。其优美动人的传说对后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当地一种非物质与口头文化载体。圣洁的竹子,是彝族人民生存、生活的精神支柱;神秘的铜鼓,是彝族人民奋发向前的鼓动力量;源远流长的招魂礼,记载着彝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巍峨的虎龙山,深深地印下当地彝族先民漫漫迁徙的脚印。研究竹子、鼓乐、招魂礼仪、虎龙山及其在广西那坡彝族地区特殊关系,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虎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泛流传,其中西南地区的材料最为丰富.西南地区虎神话的母题形态主要包括虎神、虎创世、虎生人、人虎变形、人虎婚、人虎争斗、虎报恩等.在民族融合理论观照下,该地区虎神话的成因主要受神话思维、族源关系、地域关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民族融合视野研究神话,其价值在于发现整体性的民族文化现象所体现出来的融合互动、协调发展规律,在于启示一种多民族杂居状态下的文化现象把握方式,在于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面貌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楚国社会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虎文化”研究越出母系氏族的下限而率多牵涉“虎图腾崇拜”,但在文明的历史中一直发生人与虎的交集,人们谈虎也必不脱离文明历史中的文化观念。汉典虎谭则与华夏文化密切相关,对于虎的称名与物性的认知出于独特的文化观念,虎被称为君、王、侯,乃是中国古代君主政治的投射,或谈虎而本《易》理,尤见精诣。在汉典虎谭中,白虎是一个突出的物象,本于星宿的虚构,对应天下的分野,具有阴阳、五行、四时物色以至礼制、军事、刑政、仪仗、建筑、音乐的关联,所谓驺虞仁兽也是本于白虎星宿分野的虚造。生肖虎更与人的生年维系一起,寅配虎和历法寅正,都以敬惕慎始相与为义。虎的威猛在华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军事假借,用为机构、制度和兵权的协约。至于虎暴害人,则以恶人化虎、为虎所杀用示惩罚,以除暴安民和自然平衡彰显德政,又以善恶相即说为义虎,多关三教,相与融通,不尽义理牵涉,究在山野寺观,僧道所居,人虎交处,虎事乃多。在文学与文化的维度,包括虎事的志异盖本阴阳、五行与扬攉大化,以史家的立场在“子不语”之外载录天人之际的无穷变化,形成基于子学的独特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庐山东林寺的"虎溪三笑"故事,虽非真实,却在宋代被广泛流传,反映了三教合流的时代趋势,表达了人们期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庐山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还体现了庐山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发达。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中国义虎型故事久远丰富的生活史 ,并比较中外相近类型故事的异同 ,在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思考这一类型的传承价值 ,认为中国义型故事的文化传承蕴含了三种文化意义 :虎形象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性 ;折射了中国文化“伦理中心”的特质 ;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吸纳世界文化进而改造、重构本土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陈群晖 《社区》2011,(20):4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爱护他们是我的责任。"王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王老就是王宝田,江西省军区原司令员。今年已经84岁的他,离休后,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离休后,他积极参与虎溪社区计  相似文献   

14.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引发了一场"全民打虎"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网民对虎照的真伪进行了锲而不舍的调查,真相呼之欲出.可是,陕西省林业厅却坚持虎照的真实性不容置疑,还把事件的严重性质淡化,导致"虎照风波"的最终认定处理结果,直到今年6月29日才尘埃落定;而国家林业局则是对此事反应滞后,没有积极地促进此事真相的澄清,失去了有效引导舆论的最佳时机,导致政府的"诚信危机".本文将透视"华南虎事件",通过追溯政府在此事件中的种种表态,和在舆论引导上造成的消极影响,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虎纹是巴人图腾的象征和标志,也是其祖先的化身。它对于古代巴蜀社会意义非凡,在其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族群整合、社会教育、文化传递和巫术等方面。笔者尝试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功能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识读巴蜀虎纹铜器,希望能对其文化功能的研究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正>钢铁企业是工业企业的排头兵,素有王者之风。如果说钢是虎,钒就是翼,钢含钒犹如虎添翼,只需在钢中加入百分之几的钒,就能使钢的弹性、强度大增。如果说钢铁企业是虎,企业文化就是翼,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就是如虎添翼。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承钢)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钢铁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承钢不仅找到了使企业发展更加坚实的新资源——"钒"、"钛",  相似文献   

19.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03,23(4):116-116
<正> 近年来,一些中青年学者以新出土简帛资料的不断发现为条件,对于数术文化的研究有比较显著的推进。其特点之一,是积极运用了王国维力倡的二重证据法。刘乐贤在李学勤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于1994年7月出版发行,将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推进  相似文献   

20.
选择"法"人作为"法"国家切入点,主要缘于法律尚未树立起极大权威。"法"人的着力点是依法治官和依法助民。依法治官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权;规范为官者的社会失范行为;法律监督法治化。依法助民的途径是:以法律的方法规范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严格执法,取信于民,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亲合力和依赖性;大力弘扬法的时代精神,进一步繁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