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格鲁派的学经系统充分吸收了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相关制度和方式方法,通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严格规范、循序渐进的学经体系,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推崇和尊敬。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和总结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学经体系运作及现状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初,在青海藏区个别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分化出一种身穿黄色袈裟的僧人,他们自称是"日绰巴",其身行与传统的格鲁派僧人有所不同。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进行探索后认为,"日绰巴"思想是格鲁派僧人对政教合一制度的一种自省,或是对藏传佛教政教分离的一种自觉。"日绰巴"运动不但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国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亦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因明学又称藏传佛教量学,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自格鲁派开始,量学几乎成为每一个宗派僧人必修的课程.因此研究量学对研究藏传佛教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我国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展时期。明初,宗喀巴严明戒律,整顿藏传佛教界修行弊端,创立格鲁派教义体系,建立寺院教育和管理制度,完成了藏传佛教本土化的历程。之后,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两次入京朝贡,建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政府密切的朝贡关系。同时,他在内地传法十年,促进了藏汉佛教的交流交融,增强了汉、藏、蒙等多民族间的团结。他们为明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介绍藏传佛教格鲁派佛性论哲学和汉传佛教三论宗心性哲学,比较二者的异同,加深我们对藏传佛教心性论以及汉传佛教心性论实质及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金川战役后,清廷在金川地区实施了"废苯兴黄"的宗教政策,以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取代在金川地区居统治地位的苯教。或许是受到历史上"佛苯之争"以及清廷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结盟传统的影响,研究者大都将黄、苯二者放在竞争与敌对的格局中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考察。事实上,战前格鲁派与金川地区苯教已有频繁的交流,两者间的对立可能并非想象中那么严重,甚而有相互影响乃至和谐融洽的一面。因而有必要就第二次金川战役前格鲁派与苯教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 蒙古族在青海的历史悠久,但笃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实始于俺答”。明万历六年(1578),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俺答之请曾来青海传教。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应请去内蒙参加俺答葬仪再来青海,并在今海南、海东、海北地区活动两年。三世达赖的青海之行,使格鲁派冲破民族界限,迅速传播到蒙古族中。后来,格鲁派上层认定俺答曾孙云丹嘉措为四世达赖,更使“宗喀巴的宗教在蒙古之国显扬得如太阳一般”。十七世纪初,格鲁派在西藏受到藏巴汗政权的威胁,求援于顾实汗。从此,和硕特蒙古与格鲁派结成联盟,顾  相似文献   

9.
<正>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一里许莲花山中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祖师宗喀巴的诞生地,自明嘉靖39年(1560年)创建以来,经400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逐渐成为国内藏传佛教格鲁派6大寺院之一。长期以来,它不仅成为一座为藏族、蒙古族、土族以及一部分汉族佛教信徒们从事佛事活动的宏大场所,还因为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典籍和文化艺术资料,而成为一座具有辉煌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我们今天研究这座寺院的历史沿革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追溯这座寺院的建成发展时,就会发现它不仅与明清以来中  相似文献   

10.
<正> 有清一代,扶植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以巩固清朝在蒙藏地区的统治即所谓“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是基本的国策之一。随着清朝皇室与藏传  相似文献   

11.
<正>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塔尔寺(藏语称为“衮本强巴林”,即十万佛身慈氏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由于它修建在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又地处藏汉、藏蒙来往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在历史上备受蒙藏僧俗上层领袖和中央皇朝的重视,成为蒙、藏交往关系中的一道重要桥梁。早在一五七八年三世达赖喇嘛与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在青  相似文献   

12.
试论藏族教育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教育的历史形态不外乎经院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从文化分类意义上讲 ,前者是古老的藏传佛教的传承和发扬 ,后者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从教授内容、手段上讲 ,前者可谓藏族教育的传统形态 ,后者则是其当代形态。藏族教育的传统形态藏族传统教育的主体形式是藏传佛教经院教育。它起源于吐蕃时期藏语文的创制。藏语文的创制使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成为可能 ,为藏族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经院教育成熟定型于格鲁派形成以后。格鲁派六大寺院学者云集 ,学僧众多 ,成为影响一方政教文化的高等学府。以拉萨三大寺为例 ,其最高管理机构叫…  相似文献   

13.
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随着格鲁派发展的需要,二者形成了互为师徒的关系,后来又产生破裂,直至中断。考察研究这一关系,有助于了解历史的真实,又可澄清某些是非。一、达赖、班排活佛转世系统的确立及其名号的由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有八大著名弟子。第二人为克珠杰(即一世班禅),最末一人为根敦朱巴(即一世达赖)。自这二人始,形成了达赖、班禅两大转世系统。(一)达赖系统1447年,根敦朱巴在今日喀则建扎什伦布寺,寺成即任该寺池巴,直到1474年圆寂。1478年,扎寺铁桑林扎仓堪布和根敦朱巴亲…  相似文献   

14.
宗喀巴及其所开创的格鲁派对后世藏传佛教的影响是极深广的.格鲁派承袭了印度中观应成派哲学思想,主张性空缘起说,在肯定"自性空"的同时不忽视"缘起有",强调"性空"和"缘起"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认识论上把性空缘起与"二谛"理论结合起来,完善了藏传佛教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塔尔寺在藏传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载敖红文章认为,塔尔寺作为我国藏传佛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一是塔尔寺与宗哈巴大师以及发展史略说明,这座藏传佛教名刹至今仍以大量的文化艺术珍品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  相似文献   

16.
试论金瓶掣签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金瓶掣签亦称金本(奔)巴掣签(藏语称瓶为本巴),是清朝乾隆年间对西藏施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清中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传承产生了影响,形成百年不衰的定制。为了研究清和西藏的关系,本文试就金瓶掣签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藏传佛教达赖活佛系统之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短暂驻锡塔尔寺的历史及与塔尔寺的关系等,探讨了塔尔寺从建塔到初具寺院规模,不断扩建、规范,终成蛮声国内外格鲁派大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文社科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和国家对人文社科地位的日益重视,建立国家级人文社科院士制度是近些年来教育部、高等学校和有关科研院所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学衔制度对建立国家级人文社科院士制度和改进杰出人文社科学者评价模式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9,22(2):71-75
明代后期,藏传佛教的格鲁派(黄教)适应蒙古封建领主建立且维护汗权的政治需要得以传入,并渗透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黄教的传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促进了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蒙古地区寺院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消解了蒙古族尚武的传统精神,对蒙古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喀巴的中观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宗喀巴所处具体的历史环境,探寻宗喀巴提出"缘起自性空"的中观思想的社会缘由与理论根源,阐述了宗喀巴中观思想的内涵和独特之处,指出了宗喀巴中观思想在格鲁派教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藏传佛教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