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意识是环境意识在海洋空间领域的表征,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意识;既包括人类对海洋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人类对海洋社会环境的自我觉知状态。海洋环境意识研究是当代环境意识研究分化和海洋意识研究变迁两者汇流的结果。海洋环境意识存在特定的结构,包括海洋环境经验、海洋环境感知、海洋环境情感、海洋环境意向等部分;还存在一般海洋环境意识和特殊海洋环境意识的区别;并且表现在个体海洋环境意识、公众海洋环境意识和组织海洋环境意识三种主体形式。海洋环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离出客体特征和主体特征的影响。可以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角度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公众海洋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明确的。环境意识体现了主体认识和行为上的自觉,环境意识作为一个概念和对自然界认识的一种深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环境意识的明确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全面,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日益和谐。伴随经济发展而日益多发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是必要的,是当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论述了全球性环境意识的觉醒和我国全民性环境意识的提高。指出现代全球生态赤字和环境危机,将会不断演化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中心问题。人类面对这一严峻的事实,寻求走出人类环境困境的根本途径是:要改变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内分割世界的现实,要通过人类环境心理的研究和思想观念的转化,建立起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科学技术系统和环境道德观念、环境法律规范等,从而逐步完成创建人类环境思想文化体系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播──人类智慧的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传播是科技含量不断增长的信息刺激过程,表现为科学的推进形态。科技传播扩大了人类智慧的时空范围,不断繁衍,相继产生质变,最终被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科技传播的持续不断和快速吸纳,是种种动力推动的结果。这些动力主要有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和人类对科学谜宫的兴趣,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战争也对科技传播产生了推动作用。科技传播借助意识媒介、产品媒介和人体媒介,构成地域推移、空间跨跃、辩难互动及情报交易与窃取等四种模式。不同社会环境对科技传播具有不同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简论哲学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哲学的环境意识是客观环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经历了“畏惧--主宰--重视”的过程,并逐步由自然环境意识发展到自然环境意识、社会环境意识、文化环境意识并重。为了有效地解决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环境意识,明确环境意识的全面性、和谐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艺术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艺术因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而兴起,它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用各种技术和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通过对人、自然和社会的整合设计,创造生态的艺术化的人居环境,强调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从而在环境审美、生态观念、环境行为上影响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学者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环境教育,小学生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小学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教育的阵地建设,落实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教育的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建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评价机制,才能使小学环境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关注人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日益发展提高的今天,人类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的重视。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提出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全球性的对环境艺术的普遍认可。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是联结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环境的艺术化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和谐社会环境的有效手段,它必将和人类生活紧密结合。毋庸置疑,"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文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实现人类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模式的革命。在我国,如果没有各阶层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不可能的。因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或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只有提高全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世"这一概念自21世纪初被提出以来,在西方诸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包括将环境、自然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生态批评。这一概念迫使研究西方生态批评的学者迅速做出反应,在反思人类对地球的地质影响之时,将学术研究的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延展:从作为研究主体的人到作为研究客体的环境,再到研究具体内容和方法,都在这个新概念的启发和推动下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包括建立地球意识、推动灾难故事和慢性暴力叙事等。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公众环境意识升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意识体现了人们对良好环境状况的愿望,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人类本性的追求,应该说环境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人类天性中,但环境意识的普遍觉醒却不是从来就有的。当今的环境问题根源于人,是人对自然的作用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人的素质,是协调人、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立足现实、超越现实,实现公众环境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环境的概念分析,将现阶段高校体育环境按表现形式分为意识环境、行为环境和物质环境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并对其缺陷进行归因;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中思考高校体育环境,以使高校体育环境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在引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内外因素的基础上 ,分别就环境文化建设、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伦理道德、强化环境意识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并就人类中心论境界、生态平等境界、天人合一境界等作了分析 ,进而强调人类只有树立并强化六个意识 ,才能整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重视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已经摆上我们的议事日程,特别是高校中占绝对多数的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在加强这部分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中,我们通过理论渗透、专门设课和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热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高等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正确处理环境问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环境形态包含着多种因素。对环境课题的研究,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含义。环境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汇的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富于动态性特征,其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适于现代人生存的完美的空间环境,其设计原则首先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引入与环境学交叉的诸多新学科理论的同时,着力于对现代人心理、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科学地把握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深化完善设计的内涵,使这项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得以向多方面伸延扩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是树立和提高民众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衣风景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的纽带,在实践环境教育、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环境教育在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与现代风景园林相结合的实践,并从理论体系、实施途径、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和总结其特征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国情,对我国环境教育与风景园林的联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 ,保护环境的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通过环境教育 ,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阐明环境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并养成一种积极的有责任的行为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的理论研究中重“空间”轻“时间”的现状,将时间问题提上了作为制约空间设计关键因素的地位,着重围绕着空间、时间与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作为论述的内容,深度剖析时空观对于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空间构成的重要影响,旨在探究时空观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