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散花寺》、《三年》、《龙女》是胡山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与同时代名家、大家的作品相比 ,这三部小说“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 ,“默默无闻”。但胡山源的这三部作品所透露出的人生内涵、人文情怀和小说艺术却是那些主流文学所不及的 ,其艺术价值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种情感动员的手段,仇恨叙事既有着深刻的在地性,又承载了话剧的政治功能。以“情感”为视角切入丁玲的戏剧创作,不仅有利于推进丁玲戏剧作品研究,还可窥见左翼文学传统与延安文艺融合创化的复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局外人”的叙事视角,从而使得这个小说能够给人以一种“受难性”的审美体验,并且也使得这作品客观上具备了一种政治预言的功能,甚至预言了当今全球性帝国主义政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  相似文献   

4.
论加缪《局外人》中主人公的冷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贝特·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几乎可以说是他的存在哲学的图解。在这篇偏长的中篇小说里,我们可以找到荒诞、选择、对死亡的沉思以及种种哲学态度。令人惊叹的是,加缪能够在一部完全虚构的作品中,如此真切、细腻地描绘出一个存在主义局外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各种微妙情感和心态。  相似文献   

5.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身陷困境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后通过两部作品《空中怪物》和《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在人生遭到打击的时侯,应该“正视现实,不欺瞒自己”的人生态度。本文从“自主选择”、“承担责任”和“心灵之地狱”三个方面对作品的这一主题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局外人》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将小说的主体性遮住,却没影响小说故事情节的进行;采用了“零度写作”式的摄影式外视角,打破传统的第三人称的窠臼;“零度写作”式的叙事时间对《局外人》谋篇布局,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对现实世界及自身命运均“无所谓”的局外人形象.受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深远影响,《局外人》的语言“澄明”、“透彻”,另外,简单句、短促句、中性用词及间接引语被广泛运用,一改传统情绪宣泄为暗含式、隐藏式的情感表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叙事风格.这些风格不但有助于叙事主体的消解和作品感情的沉淀,还为读者提供更多维的想象空间,将主人公内隐式的炽热情感勾勒于无形.  相似文献   

8.
加缪的名著《局外人》出版后,域外研究可谓浩如烟海。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值得阐发:1.从文本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和叙事;2.从三种不同层面的“荒谬”说来阐释《局外人》的精神内涵,分别为默尔索个性的荒谬、存在主义的荒谬和作为社会批判的荒谬;3.从两种社会理论的认识框架来把握该小说的可能意义,关涉的主要是康德目的王国与马克思交换价值的理论。文章最后结合基拉尔的分析,通过《局外人》与加缪晚期小说《堕落》的对比,尝试指出《局外人》艺术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阅读较困难但内涵又丰富的一部作品,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以往研究者所未注意到的重要思想,即明显的反“左”主题,这一主题集中体现在作品主人公蒋纯祖针对作品中所反映时代的现象以及周围“左”倾思想人物的对立中,这一新的主题提高了该部作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继《亮剑》、《血色浪漫》后,都梁历时三年完成的新作《狼烟北平》已在4月底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都梁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耗费精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与以往两部作品不同,《狼烟北平》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丰乳肥臀》和阿来的《尘埃落定》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有一些“恋乳情结”的表现,这种表现有彰显某种生命意识的意义,而且也显露出作家自身与其笔下带着“恋乳情结”的人物的某种同一性,暴露出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种共同的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12.
该文拟从三个方面分析《局外人》的理想主义情怀。第一个层面解读小说主人公默而索在情感方面﹑信仰方面以及在法庭被审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荒诞,揭示其蕴含的诗意;第二个层面比较《局外人》与《边城》的理想主义倾向,通过对《边城》理想主义倾向的论述来说明《局外人》与其不同的理想主义表达;第三个层面分析《局外人》的哲学意蕴,以此来证明其理想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在《理查三世》和《麦克白》这两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屠夫”形象——理查和麦克白。本篇通过分析他们野心形成的内在根源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两个“屠夫”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水浒》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几百年来,众说纷纭。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它的要害。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水浒》作出的正确评论。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首先在于抓住了它“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水浒》一开头就对赵宋王朝歌功颂德,说什么“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只因奸臣作祟,洪太尉“误走妖魔”,高俅发迹专权,“屈害忠良”,才引出梁山一百零八人和高俅、蔡京等“六贼”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在论及“著作权客体”这一题目时,几乎所有的学者和教科书都明确地使用了“作品”这一词汇.比如复旦大学研究著作权法的梅慎实先生把“著作权客体”定义为:“由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客观形式表现思想和情感、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依法允许传播、出版的作品”.和学者提出的学理上的定义一样,《著作权法》也把“作品”视为著作权客体.所以,对于“著作权客体”这一问题普遍达到了共识.但是,进一步分析“作品”这一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致:因为从《著作权法》和教科书中看,几乎没有对“作品”作一解剖,只是《著作权法》第三条中把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口述作品等九类,而未能对“作品”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7.
一部《红楼梦》写出许多的“病”,这是前此悲剧作品所未见的。曹雪芹为什么在一部用他的血、泪和生命筑成的作品中,精心描绘那么多的病态?这与作者的创作立意有着密切的关联。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中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具体地分析《红楼梦》中的病态描写,对于两百多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其中味”或可有所启迪。 鲁迅注及《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  相似文献   

18.
加缪《局外人》中主人公莫尔索历来被当作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局外人,本文认为莫尔索是局内人而非局外人。主人公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两者之间,完全是荒谬社会使然,是有所谓才无所谓的。  相似文献   

19.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20.
《闹馆》、《闱窘》、《钟妹庆寿》是蒲松龄创作的三部杂剧作品,这三部作品每部虽只有一折,却简而有致,生动有趣,意蕴丰富.无论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在创作选材上抑或是在思想倾向上都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拥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鲜明的蒲氏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