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女性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在回族的历史发展中,男性居于主导地位同样也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回族历史中男女双方的婚姻有一个思想沿边的过程。对于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回族女性,推动回族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因此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回族居住格局形成于明朝,历经清朝和民国的巩固与发展,最终形成了顺河回族区的聚居格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族聚居的格局渐渐地被打破,开封回族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开封市回族近些年的居住格局入手,通过比较观察,结合社会历史、民族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深入探索开封市回族聚居区的变迁,试图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等历史原因,回族人民的婚礼仍保留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回族居住地域不同,各地的婚姻习俗虽有细微差别,但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特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宁夏山川广大回族群众的婚姻习俗中。相亲  相似文献   

4.
回族传统体育异彩纷呈,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传统体育不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民俗性、健身性特点。本文以回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与养心价值为切入点,分析了回族传统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赵静  宋晓春 《现代妇女》2014,(7):350-35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回族在饮食禁忌方面的习俗,对回族产生这种饮食禁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回族饮食禁忌在后世的传承,以了解回族的饮食特点,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回族风俗     
服饰回族聚居地区的男性公民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指出“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称。”王日蔚在《回族回教辨》一文中也有“初以白布束头,故称白帽回”之说。据说元、明时代回族应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穆斯林们均戴无沿白帽做为标志。以示团结。有的学者说无沿白帽是伊斯兰教徒为了礼拜叩头方便,达到鼻尖着地,故也称“礼拜帽”或“白孝帽”。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  相似文献   

7.
回族砖雕是中华民族装饰艺术百花园中的瑰宝。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伊斯兰文化,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是对客观真实存在的形象进行重新创造的过程,回族砖雕装饰艺术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成分,既有装饰艺术的形式,又有其独特的民族审美特点,它是体现装饰的艺术语言,又是传播宗教的特殊语言。体现了回族的审美情趣,是回族人民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和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饮食文化既有传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并且独特的饮食特色,也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9.
郭倩 《当代老年》2013,(5):42-42
回族人聚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后来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分布,慢慢的也都汉化了,先前回族老人寿命相对比较长,不难猜想,这除了跟宁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之外,回族老人们一套独特的养生保健法是他们长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家族组织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回族家庭组织民俗在传统回族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一定的文献研究及相关田野调查,以宁夏平罗县田家村这样的家族式回族农村社区为例,通过了解其乡村文化传统及乡村社会变迁,进行家族式回族社区的家庭组织民俗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传统的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形式,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回族家庭组织民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古时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属西北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清代同治前,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大批回民被强迁于此。在荒山秃岭滩边湖畔,固原回族人民顽强地生活着。到清朝末年,域区聚居的回族人民的生活依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多么希望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啊!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街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街区里的居民以回族为主。牛街礼拜寺据说是这个城市里最为古老的清真寺,这座融合了中国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是这个回族社区的生活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穆斯林学者,自唐以来,历代都有,当以清代末叶民国初期的哈德成先生为最著名。哈德成(1888—1943),陕西省南郑县人,字国桢,回族经名“希拉伦丁“,出生在回族宗教家庭。自幼入私塾,聪颖过人,青年时代曾出游陕西、  相似文献   

15.
冯玉霞 《现代妇女》2014,(11):390-390
丁澎是清初著名的回族词人,为"西泠十子"和"燕台七子"之一,名重一时。他在回族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其词学思想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同时这些民族文化反过来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特性。回族为什么会有较多的长寿老人?这和他们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回族的养老模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友谊巷社区的调查,深入探讨了回族老年人的情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族是由进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维族人、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族形成后,回民普遍使用了汉姓,但追溯回族姓氏的历史与发展,有许多耐人寻味与值得探究的东西。 回族姓氏的演变 谈到回族的姓氏,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的姓氏特点。如阿拉伯人,全名一般由部落名、祖父名、父名与本人名等构成。所以在唐、宋、元甚至明代,我国仍有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保持原来的姓氏,如1965年在泉州发现的唐代古阿文石刻,刻文有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提这一人名。在元代,大批外来穆斯林进入中原,并参与军事、政治等重大活动,出现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诗人、学者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仍保留了原姓氏,如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纳速拉丁·阿老瓦丁。但也有不少人改用了汉姓,如诗人丁鹤年、高克恭等。元代进入中原的外来穆斯林,在姓氏上反映了回回人在保持原有习俗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习俗的特点。当时回回人取姓氏有这样一些特点: 1.有些回回学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们既保持原有姓氏的特点,也采用汉族的字和号。如元代著名回族诗人萨部刺(阿拉伯语音译),号直斋。 2.有些回回人既有原名,又有汉文名字。这在元  相似文献   

18.
马云晋 《现代交际》2011,(9):113-113
随着1860年天津港的开埠,甘肃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皮毛贸易的重要出产地、贸易地和输出地。甘肃皮毛贸易中回族皮毛贸易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回族商人也成为推动甘肃皮毛贸易不断成规模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回族商人不仅促进了甘肃皮毛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甘肃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牛街街道位于原宣武区中部,辖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牛街是北京市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辖区户籍人口5.4万,共有汉、回、蒙、维等23个民族成份,其中回族1.2万人,占牛街总人口数的23%。辖区共划分为10个社区,在回族较集中的6个民族社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60%。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这里是一个回族聚居区,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回族。作为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文化生活,这些都让幼儿充满了探求的欲望,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幼儿教师,应该挖掘本土的教育资源,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通过制作了这组美观、安全、健康的玩教具,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幸福,为自己是宁夏人而感到骄傲,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回汉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